中國科學院心理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極盛曾指出,32%的中學生有心理問題,但大部分是輕度的,只是提醒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預防出現(xiàn)更大的心理問題。孩子有心理問題,并不是精神病、癡呆癥,心理問題就像人有頭疼腦熱一樣,不可避免。父母可以直接問孩子,你是不是心情焦慮啦,學習壓力大啦,情緒不穩(wěn)定啦等等。如果對孩子的心理把握不準時,可以到醫(yī)院咨詢。王教授介紹說,北京醫(yī)科大學第六醫(yī)院從五六十年代就開始設立心理門診,在北京地區(qū)是比較權威的。在其他省市,大部分省會城市都有預防與治療心理問題的精神衛(wèi)生研究中心。
王教授向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的父母提出了如下的具體建議:
一是用信心療法。安慰孩子,給孩子樹立信心。對于考前焦慮癥等輕度心理問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考前人人都緊張,不只是你一個人心情焦慮,放松孩子的心情。二是理解與關懷。孩子有心理問題時,不要指責孩子,更不能說你胡思亂想,你有病等。
筆者的一位同事說,他中學的一位同學有強迫癥狀,比如在抄寫課文時,抄著抄著,突然就開始使勁地描一個字,有時把紙劃破了,還在描。這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問他今天是星期幾,下一節(jié)課是什么等。這樣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恢復了正常思維。可惜這位同學的父母不懂這些,一看見孩子發(fā)呆,就指責孩子,你又胡思亂想什么呢,又犯病了等等,導致孩子心理負擔越來越重,最后不得不退學。如果父母能夠多理解、多關心孩子,懂得一些相關心理學知識,孩子的命運可能不會是這樣。王教授說,孩子有心理問題,這不是什么思想品德問題,也不是什么道德問題,父母不要因為孩子有心理問題覺得很沒面子,遮著捂著,要大大方方帶著孩子去咨詢心理醫(yī)生。
(來源:家庭教育網)
王教授向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的父母提出了如下的具體建議:
一是用信心療法。安慰孩子,給孩子樹立信心。對于考前焦慮癥等輕度心理問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考前人人都緊張,不只是你一個人心情焦慮,放松孩子的心情。二是理解與關懷。孩子有心理問題時,不要指責孩子,更不能說你胡思亂想,你有病等。
筆者的一位同事說,他中學的一位同學有強迫癥狀,比如在抄寫課文時,抄著抄著,突然就開始使勁地描一個字,有時把紙劃破了,還在描。這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分散他的注意力,比如問他今天是星期幾,下一節(jié)課是什么等。這樣他的注意力就轉移了,恢復了正常思維。可惜這位同學的父母不懂這些,一看見孩子發(fā)呆,就指責孩子,你又胡思亂想什么呢,又犯病了等等,導致孩子心理負擔越來越重,最后不得不退學。如果父母能夠多理解、多關心孩子,懂得一些相關心理學知識,孩子的命運可能不會是這樣。王教授說,孩子有心理問題,這不是什么思想品德問題,也不是什么道德問題,父母不要因為孩子有心理問題覺得很沒面子,遮著捂著,要大大方方帶著孩子去咨詢心理醫(yī)生。
(來源:家庭教育網)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什么是心理咨詢? [2007-02-23 12:08:00]
- 傳統(tǒng)教育存在五個誤區(qū) [2007-02-23 21:51:00]
- 一年級學生,你會寫日記了嗎? [2007-02-24 09:55:00]
- 高考臨近,怎么做家長? [2007-02-25 13:4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