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得不到孩子的喜歡通常有以下理由:
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小米(3歲,女):我不喜歡爸爸,他老是將臟衣服和臭襪子到處亂放,老是要媽媽不停地在他后面收拾。豆子(3歲半,男):我不喜歡爸爸,他老是在家里抽煙,害得媽媽老是要打開窗戶投氣,我也老愛咳嗽。
點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最重要的途徑還是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從孩子們的話里可以看出,他們之所以會不喜歡缺乏良好生活習慣的爸爸或媽媽,主要是因為有著一個具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媽媽或爸爸。這樣的喜歡與不喜歡在實質(zhì)上就是孩子好的與壞的生活習慣之間的斗爭。
缺乏科學的教養(yǎng)方法
蛋蛋(4歲,男):我不喜歡爸爸,他老是打我和罵我,今天早晨我就被他打了一頓,屁股現(xiàn)在還疼著呢。果果(3歲半,女):我不喜歡媽媽,她老是不停地吵我,一會兒說我手弄臟了,一會兒說我的衣服弄臟了,一會兒說我亂擺玩具……她要是不再吵我,我就喜歡她。
點評:對于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他們并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這樣簡單粗暴對待孩子可能會造成的不良后果,但他們?nèi)狈Φ氖亲銐虻臅r間和耐心學習并實踐先進的育兒方法。且不談家長們這樣做能否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這些行為實實在在地傷害了孩子的心靈。
不積極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家庭氛圍
親親(4歲,女):我不喜歡媽媽,她一到家就上網(wǎng),我跟她說話她也不理我,我們家好像只有我和爸爸兩個人在家似的。丁丁(4歲半,男):爸爸媽媽我都不喜歡,他們整天吵架,有時還當著我的面打架,我都嚇死了。我喜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吵架時,我就讓他們來將我接走。
點評:在一個不健康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對社會的信任感,很難給別人以寬容與理解,最終將難以溶入社會。尤其是,當真正出現(xiàn)一些家庭問題或孩子的需要和自己的需要相沖突時,許多家長就會忽視了孩子的存在,從而聽任自己情緒的指揮。既然這些爸爸媽媽無視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不喜歡他們也在情理之中。
孩子受他人意志的影響
羊羊(3歲,女):我不喜歡爸爸,聽外婆說,爸爸一直就不喜歡女孩子。牛牛(3歲半,男):我不喜歡爸爸,因為我一喜歡爸爸,媽媽就會不高興。告訴你一個秘密,媽媽也不喜歡爸爸。
點評: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還不具備明辯事非的能力,他們對一件事情的好惡與評判往往來源于自己最親近的大人。在日常生活中,婆媳、公婿等老一輩與年輕一輩之間、夫妻之間難免會有一些矛盾甚至沖突,如果將自己對他人的好惡強加給孩子,這實在是一種不值得提倡的行為,它是在利用孩子單純以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不僅僅傷害了其他家人的感情,更傷害了孩子純真的感情。
爸爸媽媽受到青睞的4個理由:
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敏敏(4歲半,女):我喜歡媽媽,喜歡媽媽每天送我上幼兒園,因為我們老師夸我媽媽穿衣服好看,苗條。祥祥(4歲,男):我喜歡我爸爸,因為我爸爸是警察,會抓小偷。小朋友們都羨慕我呢!
點評: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與其說是孩子虛榮心理的萌芽,不如說是孩子自我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xiàn),因為他們已經(jīng)將自我的概念擴大到自己個體以外的范疇。如果爸爸媽媽們不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則會令孩子失望,覺得很沒有面子,敏感的孩子甚至還會產(chǎn)生自卑等不良心理。家長們在努力塑造自己良好外在形象的同時,對孩子們的此種心理應(yīng)當正確予以引導,以免使孩子步入攀比的誤區(qū)。
懂得尊重孩子
發(fā)發(fā)(5歲,女):我喜歡爸爸,他總是將我畫的畫兒放到我的小柜子里,不像媽媽,她老是在吃飯時將我畫的畫兒用來放魚骨頭。蓉蓉(3歲半,女):我喜歡爸爸,他可以允許我中午不睡午覺,因為我實在睡不著,躺在床上難受死了。
點評:尊重孩子是了解、發(fā)現(xiàn)孩子的起點,也是培養(yǎng)孩子健康人格和其他諸多美好品格的前提。尊重孩子,不僅僅是尊重孩子的人格,還包括尊重孩子的身心特點,以及對孩子采取恰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和尊重孩子正當?shù)囊笠粯?,都會受到孩子的歡迎。
給孩子足夠的正當?shù)年P(guān)心
麗莎(3歲4個月,女):我喜歡爸爸,因為爸爸給我買好多好多好看的圖畫書,還讀給我聽呢!小可(3歲8個月,男):我喜歡媽媽,她總是抽時間跟我們老師聊天,還和老師一起夸我,所以我在班里得的小紅花總是最多!
點評:很多人總以為孩子會無視大人對他們的愛,其實,孩子無時不在用他們那顆善感的心體會著親人的關(guān)心,并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感恩之情,比如對關(guān)心他們的人給以更多的喜愛。
過度溺愛孩子
飛飛(4歲半,男):我喜歡爸爸,我爸爸有錢,天天帶我去吃啃德基。爸爸出差的時候,媽媽就不肯帶我去。湯米(3歲10個月,男):我喜歡媽媽,每次去游樂場玩時,媽媽總是替我搶位置,別的小朋友的媽媽都搶不過她。而爸爸每次帶我去玩時,總要等別人玩過我再讓我玩。
點評:其實,溺愛孩子是自私心理的一種表現(xiàn),它是一種不理智的愛,如果說爸爸媽媽的愛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雨露,那么溺愛則是孩子成長中的滂沱大雨甚至泛濫的洪水,它只會使孩子迷失自己。溺愛或許會在短期內(nèi)得到孩子的親情回報,但它最終卻會使爸爸媽媽失去更多。起源于自私的愛,收獲的必將是自私的果實。
最有趣的是,許多孩子在談到喜歡爸爸或媽媽的理由時,卻怎么也想不出來。喜歡他,但沒有理由――這也許就是孩子來自內(nèi)心深處最深刻的愛。
三妙招應(yīng)對偏愛的孩子:
招數(shù)一:統(tǒng)一對孩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
由于性別及社會要求等方面的差異,爸爸和媽媽在對孩子教養(yǎng)方面的分工、側(cè)重點及方式等各有不同,但有一點應(yīng)當是一致的,那就是對孩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有人形容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們可以覺察到爸爸和媽媽在教養(yǎng)他們時的細微差別,并最大限度地去利用它們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造成了孩子的“厚此薄彼”?!翱鞓穼殞毥逃行摹钡睦蠋煾嬖V記者,一個3歲半的女孩子曾經(jīng)動員爸爸跟媽媽離婚,就是因為她媽媽曾經(jīng)為這個女孩子“吃東西不洗手”的小事跟她爸爸爭執(zhí)過多次,讓孩子感到很不愉快。事實上,爸爸媽媽在對孩子的教養(yǎng)態(tài)度上常常會發(fā)生分歧,因此,相互及時的溝通與交流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招數(shù)二:多給孩子平等對話的機會
孩子喜歡誰和不喜歡誰看起來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它實質(zhì)上透露出了孩子對爸爸媽媽們的期望、認同和失望。作為孩子,他們不可能專門地找時間來向爸爸媽媽表達他們真實想法,也不可能向爸爸媽媽提出自己的建議和要求,他們只能通過喜歡誰不喜歡誰這種簡單的形式來表達出自己心中的好惡。因此,爸爸媽媽平時應(yīng)當多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相處,陪他們說說話,讓他們說出內(nèi)心對大人的要求與期待等,并適時對自己的態(tài)度、行為等進行調(diào)整及修正。當您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他們不喜歡您才怪!
招數(shù)三:改善夫妻關(guān)系和家庭氣氛
在一個家庭氣氛不和諧不和睦的家庭里,孩子對爸爸媽媽不產(chǎn)生偏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爸爸媽媽的紛爭往往會令孩子感到左右為難,不知道到底應(yīng)該支持誰,又無法做到袖手旁觀,但是,最終他們卻總是會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偏愛爸爸或媽媽中的某一方,這是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所決定的。因此,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平等與家人之間的互相關(guān)愛,這是改變孩子偏愛心理的不可缺少的步驟。
有一部電影叫做《世上只有媽媽好》,電影里那位可憐的寶寶流著淚唱著“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但那是因為那位寶寶失去了母愛。在有爸爸有媽媽的家里,我們要讓寶寶說:媽媽好,爸爸也不錯哦!
您是不是在落入這樣的困境,孩子不喜歡你,你和孩子的關(guān)系有隔膜等等,試著從自己找找原因,讓自己成為寶寶喜歡的父母!
轉(zhuǎn)自:搜狐母嬰社區(qū)
相鄰博客
- 飲食健康TA001:膨化食品如何吃得健康 [2007-03-13 09:49:00]
- 飲食健康TA002:常吃饅頭面包 孩子不缺鋅 [2007-03-13 10:01:00]
- 家教指導0032:人生需要甜言蜜語 [2007-03-13 19:48:00]
- 家庭指導(參考)0033:青春期的洪水能疏不能堵 [2007-03-13 19:5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