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不要去上學?對忻府區(qū)上社村的很多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更是一個類乎“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多年來,師生們一直盼望著能夠建起新的校舍,但村委會與忻府區(qū)教育局一直未達成一致意見。
按照忻府區(qū)教育局的說法,之所以這么多年沒建起校舍,是因為村委會沒有選好合適的校址。他們原計劃在原校址翻建,可村里認為地方小,對設計好的圖紙又不滿意,村里的關系不好協(xié)調而使事情耽擱。值得質疑的是,6年已過,這么漫長的等待,險患依然。
解決問題,誰擁有最大的權力,誰又該承擔最直接的責任,區(qū)教育局、村委會都難辭其咎。他們理應挽師生生命于險境,而不應讓師生無奈簽下“生死合同”,在危房中膽戰(zhàn)心驚的度日如年。
如此惡劣的情景下,有的學生選擇了轉學,而有的只能是無條件的順從,無奈簽下 “生死合同”。尊師重教的今天,他們的人身安全都難以得到基本的保障,不得不承認這是教育改革中亟需完善的問題。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加大對農村貧困地區(qū)的轉移支付力度,教育投入多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讓農村孩子有書念,讓每一個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忻府區(qū)上社村“生死合同”事件,再次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不嚴懲某些不作為的責任人,讓不作為的部門和相關人員自食其果,就永遠難以擺脫教育發(fā)展的困境。
教育是富民強國之本,基層教育尤其是重中之重。知識經濟時代,改變農村的貧困狀態(tài)與落后面貌,靠的是知識,離不開教育。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和妄想。但愿在不久的將來,這一切不再是夢想。
相鄰博客
- "減負令"緣何難過"家長關"? [2007-04-04 17:58:00]
- 念書給孩子聽的五個訣竅 [2007-04-04 18:21:00]
- 今年高考作文 可寫詩歌戲劇 [2007-04-04 18:40:00]
- 溝通,有利于“隔代教育” [2007-04-05 17:2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