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人聚集的社區(qū),每個周五,媽媽們會帶上自制食物,聚會交流,孩子們則在一起游戲。Charles第一次去時,大家一起唱著歌,歡迎新朋友。那次聚會讓Charles和快兩歲的鄰居Lily成了好朋友,Lily曾當(dāng)過教師的德籍媽媽也和Ginny成了好朋友。兩國媽媽交流育兒經(jīng),Ginny說中國家庭添了寶寶,不只拴住了爸爸媽媽,同時被拴住的還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會有5、6個人圍著寶寶團團轉(zhuǎn)。Lily媽媽很驚奇,她說,在德國,絕不會有這么多人圍著孩子轉(zhuǎn),只有媽媽帶孩子,即使是在職女性有了孩子后,也會有一段時間放棄職業(yè),專心養(yǎng)育孩子,等孩子大些再出去找工作。
Lily經(jīng)常找Charles玩沙。一次,Lily居然抓了一把黃沙放進嘴里,當(dāng)即嗆得眼淚直流。Ginny將這“重大事件”告訴Lily媽媽,沒想到她只是隨意聳聳肩:“這很正常,她知道沙子不好吃,以后就不會吃了。”德國媽媽主張實驗式的教育,鼓勵孩子自己去認識事物。當(dāng)看到Ginny對Charles說“不許”,Lily媽媽就會提醒Ginny不要強制地對孩子說不許,哪怕是很小的孩子也應(yīng)征求他自己的意見。
在德國的時候,因為環(huán)境相對比較干凈,Ginny和Dirk讓Charles隨便爬。到了國內(nèi),Dirk還是讓他到處爬,到了賓館就把他往地上一扔。Ginny覺得有的地方比較臟,就想把寶寶放在學(xué)步車里面,可是Dirk說:“干嗎他還不想走的時候讓他走?他要想走的話,站起來就會走的,你不要強行讓他在一個東西里面走,這對他的發(fā)育不是特別好?!币婚_始Ginny有點不接受老讓孩子那么爬,結(jié)果有一天孩子突然就站起來了,咚咚咚咚連走了4步。事實再次證明德國爸爸說對了。
Charles很有忍耐力,即使尿布已經(jīng)很濕了,但是他見爸爸媽媽很忙,就會先忍著,等他們不忙了,他才會出聲提醒該處理他的尿布了。這也和Dirk的教育很有關(guān)系,小時候當(dāng)他在那兒哭的時候,如果大人們正吃飯,Dirk會對Ginny說:“親愛的,你也很重要,你不能因為有了孩子就把自己的時間都犧牲了,你把你的飯慢慢地享受完,讓他知道他是我們集體中的一員,但不是中心。”慢慢地,Charles就明白了,他可以等。從小他就睡在另一個屋里,早上醒來一看爸爸媽媽那邊很安靜,他就自己坐在床上玩,聽到有了動靜,他才會出聲和爸爸媽媽打招呼。這個很能融入三口之家的小小人,讓媽媽Ginny覺得他從來不是個負擔(dān)。Ginny也從來不和孩子撒謊,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告訴他,并且說到的事情一定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就會明說,煩的時候則會說:“現(xiàn)在媽媽心里很難過?!边@樣Charles就會安靜,不打擾媽媽啦。
相鄰博客
- 好父母做了壞榜樣 [2007-07-03 20:59:00]
- 海外幼教綜覽 [2007-07-03 21:01:00]
- 輕松詼諧:法國父母愛幽默育兒 [2007-07-03 21:04:00]
- 咖啡每天最多能喝幾杯 [2007-07-31 10:4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