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和行為學方的專家。最近,他出版了《智力發(fā)展》一書,充分論述了父母的感情交流對兒童智力發(fā)展的影響。 他認為,卡片、形狀、拼圖這些沒有感情色彩的教育方式并非沒有作用,而只是遠遠不如語言交流和一起玩耍更為有效。他說,智力只有與感情、意志及自我意識結合在一起時才能使人產(chǎn)生思維。他指出,兒童思維的發(fā)展有6個關鍵階段:保持平靜,集中注意力;與他人建立親密的信任關系;非語言表達,如對父母笑、皺眉頭等(半歲—1歲);簡單的表達如:拉著父母指著冰箱中他們想吃的食物(1—1.5歲);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父母和孩子一塊游戲;邏輯抽象思維。 格林斯潘教授說,卡片等方式雖有助于智力,卻干擾了兒童正常的發(fā)育期。美國1/2以上兒童在家庭以外生長,而全美80%的托兒所沒有在兒童智力發(fā)展之關鍵階段與他們進行感情交流。他指出,現(xiàn)代教育的技術越來越多,但人的參與卻越來越少。人們普遍采用大課堂數(shù)這而無雙向交流;托兒所也往往忽視父母、社區(qū)及文化對孩子的作用。 格林斯潘希望父母能重視與孩子的感情交流,他甚至要求父母為孩子選擇那些擁有善于感情交流的工作人員的托兒所。 |
相鄰博客
- 法國素質教育見聞 [2007-04-08 19:15:00]
- 澳大利亞:家長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 [2007-04-08 19:17:00]
- 西班牙:提倡教育不打罵 [2007-04-08 19:21:00]
- 新加坡的“育子方案” [2007-04-08 19:2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