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網絡上廣為流傳的各種版本的《自習室的故事》又給我們呈現出大學生的另一個形象:圖書館、自習室總是滿滿當當,占座手段花樣翻新,傳統(tǒng)的放本書占座法已經失效,有些學生甚至大清早6點半就跑到教學樓前等著開門。
看看這勁頭,誰能說現在的大學生不愛學習?
逃課成風和占座火爆形成的巨大反差引人深思。在筆者看來,如今的大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最強,原因很簡單,他們面臨的就業(yè)壓力超過以往任何一代大學生,他們在大學校園里所面對的任務和要求更為復雜和多樣,無論是就業(yè)還是考研,不僅要考量學習成績,還要考查綜合素質、社會實踐等等。為了4年之后以及更長遠的未來,很多學生從大一起就開始奮斗了。前兩天,筆者和華中科技大學的幾個學生座談時,有個學生說,“感覺大學比高中還累”。
學生逃課,究竟是學風差還是教風差?這是一所名校的學生向老師提出的問題。
這所名校的光電系曾經有一個班被全系教師公認為是有史以來學風最差的班,但在一次期末評議時,面對眾多老師的指責,這個班的學生站起來反擊:“如果說我們學風差,請到劉老師的微機原理課上看看?!边@些學生所提到的劉老師,后來被全校學生推選為學校的十大魅力教師。這位劉老師有什么訣竅能降伏“學風最差的班”?這所名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歸之為:有激情、有耐心、在教學上肯下功夫。
正如報道中所說,逃課其實就是在選課。在任何一所高校,都會有一批學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師;都會有一些老師的課堂永遠是爆滿狀態(tài),都會有一些老師的課程因為選修人數太多,學校不得不限制人數。但遺憾的是,能如此受歡迎的課程和老師還不夠多。
近來,各個大學為了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都陸續(xù)出臺了一些規(guī)定,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須給本科生授課,有些還把教學和職稱評定掛起鉤。這些舉措固然必要,但問題在于,這些老師即便上了講臺,又如何保證其對教學全情投入?如果教師對教學本身沒有熱情,他會去不斷學習更新課程內容嗎?會去想法設法改進教學方法嗎?
現在,大學的管理者在解決了“誰”給學生上課的問題后,下一步要解決的也許就是教風問題了,想辦法讓這些走上講臺的人能夠熱情、真誠、認真地面對教學和學生,而不是敷衍和懈怠。(李麗萍)
相鄰博客
- 印度:IT教育從小抓起 [2007-04-17 13:33:00]
- 日本的營養(yǎng)配餐與食育活動 [2007-04-17 13:35:00]
- 大學生成功的18條規(guī)則 [2007-04-17 17:01:00]
- 調查:城市居民對教育費用的不滿意比例超過50% [2007-04-17 17:0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