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們該怎樣去做新材料作文呢?應根據(jù)它“全面理解材料,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的特點,逐步去破解。這當中關鍵要抓住兩個問題。
(一)全面理解材料:
過去做老材料作文,對材料的研讀比較簡單,比較快,一二分鐘就行了。做新材料作文就不行了,按廣東省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陳妙云教授的要求,看材料的時間最少五分鐘。因為這是立意構思的基礎,是樹之根,水之源。而且,依筆者看,不僅要全面理解材料,而且要適當?shù)?/span>分析材料,因為只有經(jīng)過分析,理解才能全面深刻。
看材料要理解分析幾個有關思想內(nèi)容的基本問題:
1、材料的主題是什么?
如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它的主題是:通過烏鴉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鷹抓小羊的故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評論,說明:人要量力而行,不過也要有敢于嘗試的精神。
2、材料可分幾個部分?
仍如上題,可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評論。
3、材料中有幾個角色(或幾個方面)?他們的行為或言論(或這幾個方面)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取向?
仍如上題,可歸納為:
①老鷹:熟練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②烏鴉:自不量力必然失敗,而且學老鷹學得不對(老鷹是“俯沖”,烏鴉是“哇哇地從樹上猛沖”)。
?、勰裂蛉耍赫J為烏鴉自不量力很可笑。
④孩子:認為烏鴉另有可愛的一面(敢于嘗試)。
這些問題弄清了,第一步的任務就完成了。
(二)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這是第二步的任務。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么叫“側(cè)面”?什么叫“角度”?
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側(cè)面”就是“旁邊的一面,”一個正方體有六個面,都可以分別認作是側(cè)面,同理,一個事物、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形式也表現(xiàn)為多個側(cè)面。就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表現(xiàn)來說,可含有多個側(cè)面。分解時,要采取分類的方法。如大家所熟悉的故事《東郭先生》,按思想意義來分,有揭露狼的兇殘本性的一面,有批評東郭先生糊涂受騙的一面,也有贊揚農(nóng)民聰明機智的一面。又如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也按思想意義來分,有肯定老鷹的一面,有批評烏鴉自不量力的一面,有表現(xiàn)牧羊人看問題抓住實質(zhì)的一面,有表現(xiàn)孩子看問題全面的一面,等等。只要把材料的內(nèi)容全面理解了,這個問題就不難了。
選定了一個側(cè)面,再就要選擇角度。就是要選擇一個適當?shù)慕嵌热タ催@個側(cè)面,構思立意也就隱含其中了。按《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發(fā)點”。對同一個事情,從不同的當事人的角度去看,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還是拿2006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作例,可以從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購睦销椀慕嵌瓤矗?/span>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
?、趶臑貘f的角度看:
自不量力或未學到別人本領的實質(zhì)必然失敗。
?、蹚谋容^老鷹與烏鴉的角度看:
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敗;東施效顰是不能成功的。
④從牧羊人的角度看:
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尚Φ?。
?、輳暮⒆拥慕嵌瓤矗?/span>
盡管烏鴉自不量力,但還有敢于嘗試的可愛一面。
?、迯谋容^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
看問題還是全面一點好。
這樣一分析,你的構思立意就有了明確的范圍了,你盡可以從中選擇一個側(cè)面、一個角度來寫了。寫的時候還要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不能一味地就材料論材料。
肯定有人會問,這么多側(cè)面和角度有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或者說哪個側(cè)面哪個角度最好?關于這個問題,陳妙云教授說得很肯定,就是都一樣,平等關系,沒有高下、優(yōu)劣之分。關鍵在于不論從哪個角度寫,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題或部分主題。如從老鷹的角度寫,就必須涉及到主角烏鴉,用烏鴉進行反證,證明自不量力是要失敗的。選擇其他的角度也是如此。前面之所以要求大家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時候,要概括材料的主題,其目的也在于此。
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下面我們再來以2007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題為例。其題目為:
閱讀下面提示,根據(jù)要求作文。有過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們來過又離去;有過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經(jīng)歷又忘記;有過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們相識又分開……未曾有過的那份感悟,歲月把它輕輕送來。
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
這也是新材料作文,只不過它選擇的材料不一般,像首散文詩。因為材料像一首散文詩,不是一篇小故事,故而較難把握,難度更大,審題立意的任務更艱巨。
對付這種新材料作文,破解程序跟上面所說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時候,要抓住散文詩的特點來分析。
材料第一部分是三個排比句,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三種情況。第二部分是概述,說因為歲月流逝,對過去的這三種情況有了新的感悟。由此推導出的主題是:歲月使人的思想感情豐富成熟了。
根據(jù)這個主題,我們一般可以把材料中的三種情況當作三個側(cè)面,即“地方”,“事情”,“朋友”。如寫農(nóng)村老家,兒時去過幾次,不感覺到什么留念,但讀到高中,繁囂的城市生活使自己感悟到了它的清新、和諧、純樸。又如寫自己曾幾次迷戀上網(wǎng)與父母爭吵,長大了才體悟到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荒謬。又如與朋友幾次交往,之后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情。
角度最好選擇個人(即自己),也可以寫別人。
也可以寫成議論文,選擇一種或數(shù)種情況為論據(jù),闡明歲月會使人的思想感情豐富成熟的道理。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又得到一點啟發(fā),即解析材料時,首先要判定材料的文體特征,然后,再依據(jù)該文體的特征去理解分析材料。
相鄰博客
- 比爾·蓋茨為什么成為世界奇跡 [2007-04-27 10:47:00]
- 中學生應該如何對待愛情 [2007-04-27 17:13:00]
- 新材料作文,你準備好了嗎?[1] [2007-04-27 17:15:00]
- 新材料作文,你準備好了嗎?[3] [2007-04-27 17:1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