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這個北師大的教授,因應邀在《百家講壇》連講7天《論語心得》而一舉成名。于丹,一石激起千層浪,她對《論語》的演繹引來了學術(shù)界的紛爭,有人站出來痛斥她,也有人跳出來力挺她。一時之間,于丹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于丹的成名雖引來眾說紛紜,但她融理性光輝和率性坦言于一體的講述不能不說是精彩的,她能實現(xiàn)從“印刷廠的一個職工”到“北師大的教授”到“眾人皆知的學者”這樣的人生三級跳,不能不說是成功的。
當很多人在撲朔迷離的于丹熱中各抒己見之時,出于職業(yè)習慣,我更感興趣的是關(guān)于她家庭教育的話題。
在接受采訪時,于丹說:“我的童年是沉重的?!本唧w體現(xiàn)在:一、研究文史的爸爸從于丹3歲起就讓她練字,并且不考慮她對“柳體字”的興趣,而是強硬地要求她練魏碑,目的是讓她從間架結(jié)構(gòu)練起。二、從4歲起,于丹就被父親要求讀《論語》以及很多經(jīng)典名著,即使年幼的她覺得枯燥無味也要無條件地背下來。這樣嚴厲的家教使于丹的童年顯得很沉重,也很孤獨,但于丹說,如果沒有父親當時對她的嚴格訓練,就沒有她今日的成就。成人之后的于丹,在一次次經(jīng)歷人生歷練的過程中不斷地領(lǐng)悟經(jīng)典文化中的深蘊,她現(xiàn)在并不沉重,也不孤獨,正如她說的她是一個愛玩、愛鬧的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透過于丹的回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看似嚴苛的于父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堅守原則、不向子女妥協(xié)、教育意志堅定的家長。這些特質(zhì)都對于丹的成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于父找到了教育女兒的最有效路徑,通過練字要從間架結(jié)構(gòu)練起和學知識要從經(jīng)典文化學起,我們可以看出,于丹的家庭教育對她的學校教育做了豐富的補充,對她的職業(yè)選擇也做了無形的鋪墊。堅定的教育意志使于父沒有向女兒妥協(xié),他堅守著自己的教育原則,沒有在對女兒的縱容中使女兒于懵懵懂懂間多走不必要的成長彎路。在父親的正確指導下,于丹的每一步都是有效的,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她避開了盲目前往卻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的尷尬,當很多人因為意識到此路不通而重新選擇時,于丹則在既定的道路上奔出了很遠。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別人“不進”時,于丹“進”了。從而,差距就拉開了。
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也有自己的教育原則,體現(xiàn)在:不管孩子需不需要,既然別的孩子上補習班,咱家孩子也要上;不管孩子愛不愛好,既然別的孩子上興趣班,咱家孩子也得上。其實,真正得益于這種“大幫轟”式教育的孩子很少。
還有一些家長根本沒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就像裝在氣球里的水一樣,任由孩子擠成各不相同的形狀。導致孩子在需要成人正確引領(lǐng)的階段失去了寶貴的難以彌補的家庭教育課。
小時候在同一個班級讀書的孩子長大后卻拉開了明顯的差距,造成同一起跑線上的生命個體產(chǎn)生巨大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家庭教育的差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從于父的教育方法中得到啟發(fā)。
當很多人在撲朔迷離的于丹熱中各抒己見之時,出于職業(yè)習慣,我更感興趣的是關(guān)于她家庭教育的話題。
在接受采訪時,于丹說:“我的童年是沉重的?!本唧w體現(xiàn)在:一、研究文史的爸爸從于丹3歲起就讓她練字,并且不考慮她對“柳體字”的興趣,而是強硬地要求她練魏碑,目的是讓她從間架結(jié)構(gòu)練起。二、從4歲起,于丹就被父親要求讀《論語》以及很多經(jīng)典名著,即使年幼的她覺得枯燥無味也要無條件地背下來。這樣嚴厲的家教使于丹的童年顯得很沉重,也很孤獨,但于丹說,如果沒有父親當時對她的嚴格訓練,就沒有她今日的成就。成人之后的于丹,在一次次經(jīng)歷人生歷練的過程中不斷地領(lǐng)悟經(jīng)典文化中的深蘊,她現(xiàn)在并不沉重,也不孤獨,正如她說的她是一個愛玩、愛鬧的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透過于丹的回憶,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看似嚴苛的于父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堅守原則、不向子女妥協(xié)、教育意志堅定的家長。這些特質(zhì)都對于丹的成長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于父找到了教育女兒的最有效路徑,通過練字要從間架結(jié)構(gòu)練起和學知識要從經(jīng)典文化學起,我們可以看出,于丹的家庭教育對她的學校教育做了豐富的補充,對她的職業(yè)選擇也做了無形的鋪墊。堅定的教育意志使于父沒有向女兒妥協(xié),他堅守著自己的教育原則,沒有在對女兒的縱容中使女兒于懵懵懂懂間多走不必要的成長彎路。在父親的正確指導下,于丹的每一步都是有效的,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她避開了盲目前往卻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的尷尬,當很多人因為意識到此路不通而重新選擇時,于丹則在既定的道路上奔出了很遠。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別人“不進”時,于丹“進”了。從而,差距就拉開了。
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也有自己的教育原則,體現(xiàn)在:不管孩子需不需要,既然別的孩子上補習班,咱家孩子也要上;不管孩子愛不愛好,既然別的孩子上興趣班,咱家孩子也得上。其實,真正得益于這種“大幫轟”式教育的孩子很少。
還有一些家長根本沒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就像裝在氣球里的水一樣,任由孩子擠成各不相同的形狀。導致孩子在需要成人正確引領(lǐng)的階段失去了寶貴的難以彌補的家庭教育課。
小時候在同一個班級讀書的孩子長大后卻拉開了明顯的差距,造成同一起跑線上的生命個體產(chǎn)生巨大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家庭教育的差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從于父的教育方法中得到啟發(fā)。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高中新課程:誰為教師培訓解渴? [2007-05-12 15:30:00]
- "獨木橋"難變"立交橋”"素質(zhì)教育為何步履蹣跚? [2007-05-12 15:32:00]
- 成功媽媽育女經(jīng)驗:我是這樣將女兒送入大學的 [2007-05-12 16:12:00]
- 如何適應學校生活? [2007-05-12 16:1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