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我說。”
“你聽我說。”
……
從書房中傳來愛人和兒子的爭吵聲。繼而愛人火了,吼著;兒子委屈了,哭著。也不知這是第幾次演這樣的“鏡頭”。
“你們怎么了?”我輕輕地問。于是,父子倆爭著告對方的狀。原來,兒子遇到了數(shù)學難題問父親,父親分析給兒子聽,在父親的提示下,兒子已經(jīng)有了解題的眉目了,想把解題思路講給父親聽;但父親正在興頭上,半路容不得別人打岔,于是導致了“戰(zhàn)爭”。
生活中,我也經(jīng)常聽到其他家長抱怨:“既然你自己知道,干嗎還問我?”其實,孩子在問大人問題時,只是思維暫時“堵塞”了。有時,大人稍加點撥,孩子就能自己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沒有必要越俎代庖,應該聽孩子講述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有錯誤,家長再糾正也不遲。因為,孩子們最需要的,不是解題的結果,而是解題的方法、思維的過程。
其實,輔導孩子的語文也一樣。比如,孩子遇到不會寫的作文,有的家長習慣“你聽我說”:家長講一句,孩子記一句,或是家長寫個草稿,孩子抄一抄。其實,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幫助孩子審題,讓孩子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并把自己想寫的話講給家長聽。在孩子講敘的基礎上,家長可以幫孩子把重點部分講具體,提醒孩子把學過的詞句運用于講述之中。在孩子講得好時,夸夸他,激發(fā)他說話寫話的興趣,體驗作文的快樂。在孩子講過之后,讓孩子自己寫,自己修改。經(jīng)常有孩子家庭作業(yè)本上的作文頂呱呱的,可一到課堂上寫話,卻半天擠不出一句來。這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同學的家長平時輔導太“到位”,總是“你聽我說”,使孩子產(chǎn)生了依賴心理。
當今的學校教育,提倡學生自讀自語、合作探究。在家庭學習輔導中,家長也應該少一點“你聽我說”,多一點“我聽你說”。[作者: 安徽省太湖縣徐橋鎮(zhèn)中心小學 唐西蘭]
“你聽我說。”
……
從書房中傳來愛人和兒子的爭吵聲。繼而愛人火了,吼著;兒子委屈了,哭著。也不知這是第幾次演這樣的“鏡頭”。
“你們怎么了?”我輕輕地問。于是,父子倆爭著告對方的狀。原來,兒子遇到了數(shù)學難題問父親,父親分析給兒子聽,在父親的提示下,兒子已經(jīng)有了解題的眉目了,想把解題思路講給父親聽;但父親正在興頭上,半路容不得別人打岔,于是導致了“戰(zhàn)爭”。
生活中,我也經(jīng)常聽到其他家長抱怨:“既然你自己知道,干嗎還問我?”其實,孩子在問大人問題時,只是思維暫時“堵塞”了。有時,大人稍加點撥,孩子就能自己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沒有必要越俎代庖,應該聽孩子講述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有錯誤,家長再糾正也不遲。因為,孩子們最需要的,不是解題的結果,而是解題的方法、思維的過程。
其實,輔導孩子的語文也一樣。比如,孩子遇到不會寫的作文,有的家長習慣“你聽我說”:家長講一句,孩子記一句,或是家長寫個草稿,孩子抄一抄。其實,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家長幫助孩子審題,讓孩子選擇自己熟悉的材料,并把自己想寫的話講給家長聽。在孩子講敘的基礎上,家長可以幫孩子把重點部分講具體,提醒孩子把學過的詞句運用于講述之中。在孩子講得好時,夸夸他,激發(fā)他說話寫話的興趣,體驗作文的快樂。在孩子講過之后,讓孩子自己寫,自己修改。經(jīng)常有孩子家庭作業(yè)本上的作文頂呱呱的,可一到課堂上寫話,卻半天擠不出一句來。這可能就是因為這些同學的家長平時輔導太“到位”,總是“你聽我說”,使孩子產(chǎn)生了依賴心理。
當今的學校教育,提倡學生自讀自語、合作探究。在家庭學習輔導中,家長也應該少一點“你聽我說”,多一點“我聽你說”。[作者: 安徽省太湖縣徐橋鎮(zhèn)中心小學 唐西蘭]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讓孩子從小參加家務勞動 [2007-05-14 11:08:00]
- 孩子讀書貴在“讀” [2007-05-14 11:14:00]
- 在“沖突”中讀懂兒子 [2007-05-14 11:20:00]
- 父母最不該對孩子說的話 [2007-05-14 11:2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