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對我國家庭教育問題的論述都談及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所抨擊的是父母們付出過多、替代過多,養(yǎng)成了孩子的依賴性等。如果站在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立場上分析,這種表面上的‘過度保護’所掩蓋的是父母們對孩子權利的剝奪?!?nbsp;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關穎在最近的一次青少年論壇上說。
關穎指出,把未成年人看作積極主動的權利主體,是現(xiàn)代社會保護未成年人權利的基點。只有在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權利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才能使對他們的保護有利于他們的發(fā)展,最終達到其獨立于社會的目的。一些父母往往是被社會的期望和價值觀所左右,按照成年人認定的理想的模式和目標來左右孩子的成長,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未成年人自身個性的成熟和社會化過程中的各種需要。在教育內容上,父母們不顧孩子的感受、需求、能力和他們的長遠利益,按照成年人的意志為孩子安排生活方式和內容,確定生活目標和行為選擇;在教育方式上,習慣于對孩子進行單向度的、教條的說教;在對孩子的評價標準上,“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循規(guī)蹈矩被奉為楷模。
關穎進一步指出,在一些父母的潛意識中,親子是一體的。一方面有著強烈的“替代成就感”,在把自己和家庭的未來寄希望于孩子的同時,也把社會競爭的壓力轉嫁給了孩子;另一方面,自愿地包攬了本應孩子自己做的一切,使得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充分發(fā)展其全部體能、智能和社會性參與的權利受到限制。父母對孩子權利剝奪的結果是,扼殺了未成年人作為權利主體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他們由在家庭中缺乏獨立的機會開始,逐漸發(fā)展為缺少獨立成長的內在動力和勇氣,弱化了在現(xiàn)實社會生存與發(fā)展的能力,甚至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自立于社會的人,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敗。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職業(yè)教育應從兒童起步 [2007-05-17 13:50:00]
- 孩子跟老師頂起來時…… [2007-05-17 13:51:00]
- 史冊:無聲的乒乓照樣精彩 [2007-05-17 13:57:00]
- 表揚孩子什么 [2007-05-17 14:0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