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孩子們應具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具有高遠寬闊的視野,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頑強的意志品格。兒童是嶄新的一代,他們將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
古代有名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活生生地展示了司馬光的創(chuàng)造性。當一個孩子不慎掉入大水缸后,有的孩子大喊救人,有的孩子急忙跑回家救助。這些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家長,屬于習慣性思維。而司馬光沒有跑、也沒有叫,他開動腦筋,要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這就是創(chuàng)造意識。從水缸里救人,習慣思維方式是把人從水缸里拉出來,但人小力薄的司馬光沒有這種氣力。他靈機一動,拿起大石塊砸破水缸,讓水流了出來,同伴得救了。他要抱起大石頭,砸碎水缸,這既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還要敢冒被大人訓斥毀壞水缸的風險,沒有創(chuàng)造性根本不可能?!?br />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思維方法,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核心成分。孩子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品質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家長應結合生活實際對孩子進行訓練。
首先是放手,放手讓孩子干,在生活能力培養(yǎng)上,讓孩子發(fā)碗筷、擦桌子,甚至是洗碗,不怕幼兒弄臟房間,弄濕衣褲,放手讓幼兒在寬松環(huán)境下學習。
其二是鼓勵,鼓勵能增強自信和積極性,不斥責、不阻礙孩子合理的要求和嘗試,增強幼兒的個體意識,做得努力就鼓勵,做得好更得加倍鼓勵,使孩子順利增強本領和技能。
其三是有目的地培養(yǎng),在幼兒入園開始就不斷讓幼兒有這種能力;自己想上廁所怎么辦,怎么稱呼老師?小朋友爭吵怎么辦,老師上課時你在干嗎?被人欺負了怎么處理?等等,孩子在幼兒園以及其它陌生環(huán)境就能應付自臺,不害怕,不慌張,逐漸增長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
古代有名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就活生生地展示了司馬光的創(chuàng)造性。當一個孩子不慎掉入大水缸后,有的孩子大喊救人,有的孩子急忙跑回家救助。這些孩子首先想到的是家長,屬于習慣性思維。而司馬光沒有跑、也沒有叫,他開動腦筋,要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這就是創(chuàng)造意識。從水缸里救人,習慣思維方式是把人從水缸里拉出來,但人小力薄的司馬光沒有這種氣力。他靈機一動,拿起大石塊砸破水缸,讓水流了出來,同伴得救了。他要抱起大石頭,砸碎水缸,這既需要一定的動手能力,還要敢冒被大人訓斥毀壞水缸的風險,沒有創(chuàng)造性根本不可能?!?br />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人們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思維方法,是創(chuàng)造能力的核心成分。孩子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品質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家長應結合生活實際對孩子進行訓練。
首先是放手,放手讓孩子干,在生活能力培養(yǎng)上,讓孩子發(fā)碗筷、擦桌子,甚至是洗碗,不怕幼兒弄臟房間,弄濕衣褲,放手讓幼兒在寬松環(huán)境下學習。
其二是鼓勵,鼓勵能增強自信和積極性,不斥責、不阻礙孩子合理的要求和嘗試,增強幼兒的個體意識,做得努力就鼓勵,做得好更得加倍鼓勵,使孩子順利增強本領和技能。
其三是有目的地培養(yǎng),在幼兒入園開始就不斷讓幼兒有這種能力;自己想上廁所怎么辦,怎么稱呼老師?小朋友爭吵怎么辦,老師上課時你在干嗎?被人欺負了怎么處理?等等,孩子在幼兒園以及其它陌生環(huán)境就能應付自臺,不害怕,不慌張,逐漸增長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
2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教你給孩子講故事的方法 [2008-02-19 13:53:00]
- 怎樣鍛煉孩子的心算、口算能力 [2008-02-19 13:56:00]
- 我是這樣愛孩子的 [2008-02-19 14:00:00]
- 懲罰:不動聲色的暫停法 [2008-02-19 14:0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