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長華
今年5月9日是母親節(jié),在我國各地城鄉(xiāng),越來越多做子女的人在這一天,以各種不同的表達形式慶祝母親節(jié),獻上對母親的感恩之心,反哺之情。母親節(jié),一個地地道道的“洋節(jié)”,一個人情味甚濃的節(jié)日。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以前,我們很少知遁。然而,在臺灣早已是家喻戶曉。1953年,臺灣當局仿照西方國家風俗,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jié),連日歷、臺歷、掛歷等歷書都標明這個節(jié)日,利用節(jié)日開展群眾性的敬母活動。充滿人間溫情的母親節(jié)進入臺灣后,迅速得到推廣。
筆者老家在臺胞主要祖居地閩南,多年來我接觸過一些臺灣同胞,言及母親節(jié)的由來,他們大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母親節(jié)是由一位名叫賈維斯的美國婦女倡導,并由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發(fā)起創(chuàng)立的。賈維斯夫人是一個有著10個子女的母親,是當時美國格拉夫頓城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jiān)。在美國以解放黑奴為目的的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她在學校里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賈維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講述著戰(zhàn)爭中那一個個為正義捐軀的英雄的故事,望著臺下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孩子們的臉,一個想法猛然涌上心頭:為祖國貢獻了這么多英勇戰(zhàn)士,保證了戰(zhàn)爭勝利的,不就是那一個個含辛茹苦地撫育著子女的母親們嗎?她們的兒子血染疆場,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犧牲的,不也是這些默默無聞的母親嗎?因此,她提出應該設立一個紀念日或母親節(jié),給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達兒女們對母親的孝思??上У氖?,這個良好的愿望還沒有實現(xiàn),賈維斯夫人便與世長辭了。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目睹母親撫養(yǎng)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勞,深感母親的提議是適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寫出了幾十封信,發(fā)給美國國會、地方州長和婦女組織等,提議創(chuàng)立母親節(jié)。在她的一再呼吁下,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響應和支持。1914年,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鄭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也就是賈維斯夫人的忌日,定為母親節(jié),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由于賈維斯夫人生前喜愛康乃馨花,這種花也就成了母親節(jié)的象征。母親節(jié)創(chuàng)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安娜·賈維斯在世時,設立母親節(jié)的國家多達43個。時至今日,歡慶這個節(jié)日的國家就更多了。母親節(jié),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節(jié)日。
對母親的崇敬,對母親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臺灣,每到母親節(jié)前夕,遠離母親的子女大都會寄賀卡給母親。節(jié)日這天,即使遠在異國他邦,也會給母親打來電話,致以節(jié)日的祝賀。有的用電腦制作賀卡,通過快捷的因特網送上對母親的祝福。距母親家近的子女則紛紛買來康乃馨(香石竹花)敬送給母親,祝母親節(jié)日快樂。每逢母親節(jié),做兒女的為表孝心,要想方設法做各種母親欣慰的事。家里的男成員要把全部家務活都包下來,兒女們每人都要做一件讓母親高興的事,使母親愉快地度過節(jié)日,以盡孝道,感謝和補償母親一年的辛勤勞動。即使遠在異地的孩子,也要打電話向母親表示祝賀。這一天,做子女的習慣在胸前佩上一朵石竹花,寄托對母親辛勞哺育兒女的感念之情。但是,臺灣同胞 在胸前佩戴石竹花.顏色是有講究的。那些母親已經去世的人習慣佩戴白色石竹花,表達哀思;而母親健在的人則佩戴紅色石竹花,表示歡愉。在外供職的子女都要爭取回到母親身邊團聚,像慶賀生日那樣給母親祝賀,如起大早給母親煮雞蛋壽面,買節(jié)日蛋糕,送一點賀節(jié)錢,烹 制母親喜歡吃的佳肴,各自用不同的頌語感謝母愛。餐后,習慣陪伴母親上街逛商場,選購母親喜愛的物品。還有的陪同母親看戲、游園或者出外旅游等等,盡量讓母親感受到天倫之樂,有人稱,這是“女性不同于生日的生日”。
每年母親節(jié),臺灣還時興舉行歌詠比賽,有一首兒童詩歌《媽媽 》寫道:“誰在我們冷時為我們加衣服?誰在我們餓時為我們煮飯菜? 又是誰在我們失敗時鼓勵我們;在我們成功時為我們喜悅?/她不是機器人;不是電腦,她是我的媽媽。/ 媽媽不是圣瑪麗亞,也不是耶穌,更不是上帝, 但她卻和圣瑪亞一樣溫柔、慈祥,跟耶穌一樣有愛心,像上帝一樣有智慧。/??!媽媽真?zhèn)ゴ?!?1985年那年的母親節(jié),臺灣郵政當局還特意發(fā)行了一套兩枚《母親節(jié).花卉》紀念郵票,一枚是紅色的康乃馨,另一枚是黃色的針菜花?!♂樔R花學名萱草,它在海峽兩岸一向有“母親花”的美稱。遠在《詩經、衛(wèi)風.伯兮》中有載: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憂草,背,北,指母親住的北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母親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愛,如孟郊的游子詩:“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云:“白發(fā)萱堂上,孩兒更共懷?!陛娌菥统闪四赣H的代稱,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海峽兩岸的母親之花。 臺灣慶祝母親節(jié)活動豐富多彩。有一年母親節(jié)前夕,臺北女權會舉行征文活動,出版了紀念母親的《阿母的故事》,這本透過征文所編著的暢銷書涵蓋了不同族群、不同年代做母親的面貌。書中有喜有淚,有苦有悲,更展現(xiàn)著女性豐沛的生命力。
總之,臺灣形形色色的母親節(jié)慶?;顒邮菬o處不在的。但望臺灣同胞在慶祝母親節(jié)的同時,毋忘“祖國”這個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母親。
筆者老家在臺胞主要祖居地閩南,多年來我接觸過一些臺灣同胞,言及母親節(jié)的由來,他們大都能說出個子丑寅卯。母親節(jié)是由一位名叫賈維斯的美國婦女倡導,并由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發(fā)起創(chuàng)立的。賈維斯夫人是一個有著10個子女的母親,是當時美國格拉夫頓城教會主日學校的總監(jiān)。在美國以解放黑奴為目的的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她在學校里負責講述美國國殤紀念日的課程。賈維斯是一位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的女人。她講述著戰(zhàn)爭中那一個個為正義捐軀的英雄的故事,望著臺下那一張張充滿稚氣的孩子們的臉,一個想法猛然涌上心頭:為祖國貢獻了這么多英勇戰(zhàn)士,保證了戰(zhàn)爭勝利的,不就是那一個個含辛茹苦地撫育著子女的母親們嗎?她們的兒子血染疆場,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犧牲的,不也是這些默默無聞的母親嗎?因此,她提出應該設立一個紀念日或母親節(jié),給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達兒女們對母親的孝思??上У氖?,這個良好的愿望還沒有實現(xiàn),賈維斯夫人便與世長辭了。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目睹母親撫養(yǎng)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勞,深感母親的提議是適合天理人心的。因此,她寫出了幾十封信,發(fā)給美國國會、地方州長和婦女組織等,提議創(chuàng)立母親節(jié)。在她的一再呼吁下,這一提議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響應和支持。1914年,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鄭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也就是賈維斯夫人的忌日,定為母親節(jié),以表示對母親的尊敬。由于賈維斯夫人生前喜愛康乃馨花,這種花也就成了母親節(jié)的象征。母親節(jié)創(chuàng)立后,也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安娜·賈維斯在世時,設立母親節(jié)的國家多達43個。時至今日,歡慶這個節(jié)日的國家就更多了。母親節(jié),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節(jié)日。
對母親的崇敬,對母親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臺灣,每到母親節(jié)前夕,遠離母親的子女大都會寄賀卡給母親。節(jié)日這天,即使遠在異國他邦,也會給母親打來電話,致以節(jié)日的祝賀。有的用電腦制作賀卡,通過快捷的因特網送上對母親的祝福。距母親家近的子女則紛紛買來康乃馨(香石竹花)敬送給母親,祝母親節(jié)日快樂。每逢母親節(jié),做兒女的為表孝心,要想方設法做各種母親欣慰的事。家里的男成員要把全部家務活都包下來,兒女們每人都要做一件讓母親高興的事,使母親愉快地度過節(jié)日,以盡孝道,感謝和補償母親一年的辛勤勞動。即使遠在異地的孩子,也要打電話向母親表示祝賀。這一天,做子女的習慣在胸前佩上一朵石竹花,寄托對母親辛勞哺育兒女的感念之情。但是,臺灣同胞 在胸前佩戴石竹花.顏色是有講究的。那些母親已經去世的人習慣佩戴白色石竹花,表達哀思;而母親健在的人則佩戴紅色石竹花,表示歡愉。在外供職的子女都要爭取回到母親身邊團聚,像慶賀生日那樣給母親祝賀,如起大早給母親煮雞蛋壽面,買節(jié)日蛋糕,送一點賀節(jié)錢,烹 制母親喜歡吃的佳肴,各自用不同的頌語感謝母愛。餐后,習慣陪伴母親上街逛商場,選購母親喜愛的物品。還有的陪同母親看戲、游園或者出外旅游等等,盡量讓母親感受到天倫之樂,有人稱,這是“女性不同于生日的生日”。
每年母親節(jié),臺灣還時興舉行歌詠比賽,有一首兒童詩歌《媽媽 》寫道:“誰在我們冷時為我們加衣服?誰在我們餓時為我們煮飯菜? 又是誰在我們失敗時鼓勵我們;在我們成功時為我們喜悅?/她不是機器人;不是電腦,她是我的媽媽。/ 媽媽不是圣瑪麗亞,也不是耶穌,更不是上帝, 但她卻和圣瑪亞一樣溫柔、慈祥,跟耶穌一樣有愛心,像上帝一樣有智慧。/??!媽媽真?zhèn)ゴ?!?1985年那年的母親節(jié),臺灣郵政當局還特意發(fā)行了一套兩枚《母親節(jié).花卉》紀念郵票,一枚是紅色的康乃馨,另一枚是黃色的針菜花?!♂樔R花學名萱草,它在海峽兩岸一向有“母親花”的美稱。遠在《詩經、衛(wèi)風.伯兮》中有載: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憂草,背,北,指母親住的北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母親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愛,如孟郊的游子詩:“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云:“白發(fā)萱堂上,孩兒更共懷?!陛娌菥统闪四赣H的代稱,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海峽兩岸的母親之花。 臺灣慶祝母親節(jié)活動豐富多彩。有一年母親節(jié)前夕,臺北女權會舉行征文活動,出版了紀念母親的《阿母的故事》,這本透過征文所編著的暢銷書涵蓋了不同族群、不同年代做母親的面貌。書中有喜有淚,有苦有悲,更展現(xiàn)著女性豐沛的生命力。
總之,臺灣形形色色的母親節(jié)慶?;顒邮菬o處不在的。但望臺灣同胞在慶祝母親節(jié)的同時,毋忘“祖國”這個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母親。
0
寫得好
相鄰博客
- 拯救差生——一位教師的思考(二) [2007-05-01 08:49:00]
- “信訪”是家校溝通的好形式 [2007-05-01 08:51:00]
- 從學生寒假的“煩惱”說起 [2007-05-01 08:55:00]
- 開拓創(chuàng)新 努力推進家庭教育現(xiàn)代化 [2007-05-01 09:0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