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曉夢
在報上偶然讀到沈陽和武漢分別評選出10大孝子的新聞,不由想起在我生命中曾擦肩而過的一位老人。
那是一個周末,我去拜訪朋友阿嫦,她住在一片老舊的居民樓里,想到要在那黑暗而陡窄的樓道里一層層爬到她六樓的家,我特地?fù)Q了一雙輕便的旅游鞋。
到了她家樓下,一位老婆婆走在我的前面,從后面只能看到她那佝僂的后背和白蒼蒼的頭發(fā),只見她右手拄著拐杖,左臂彎里挎著一籃菜,背上還背著半袋米,正顫微微艱難地向上一階一階走著,到了第二層轉(zhuǎn)彎處的平臺上,她放下菜籃和米袋,靠著墻直喘氣。
我看不過去了,走到她面前:“阿婆,您住幾樓呀?我?guī)湍堰@些東西拿上去?!?br /> 她抬手擦擦額頭皺紋里滲著的汗水,搖搖頭:“不用了,謝謝你,我每層歇一歇,六層樓很快就到了?!?br /> “正巧我也去六樓,順路。”我不由分說背起米袋,挎起菜籃,攙扶著她慢慢走了上去。
巧的是阿嫦正住在這位婆婆的對門。我一進(jìn)門就對阿嫦抱怨:“你對門那家人太不像話了,讓那么大歲數(shù)一個老人家去買米買菜,看上去怕都有80歲了吧,米袋那么沉,連我這么年輕背著都吃力,那婆婆怎么受得了!”
阿嫦嘆了一口氣:“對門只有林婆婆一個人呀!”
原來,林婆婆有兩個兒子,都在本市另外有居所,林婆婆前些年曾分別幫兩個兒子帶大了孫子,但自從她的老伴過世后,由于悲傷過度,加上年事已高,林婆婆的身體愈來愈差,已不能幫兒子們料理家務(wù),兩個兒媳的臉色越變越難看,時不時冒出幾句帶刺的話,兒子孫子們也都裝聾作啞,后來,林婆婆只得搬了回來。有時阿嫦會幫她帶一些米面上來,但老人很倔強(qiáng),總覺得非親非故不好老麻煩阿嫦,還是經(jīng)常強(qiáng)撐著老弱的身體上樓下樓。
我不由說道:“那她的兒子們也應(yīng)該為她請個保姆來照顧她呀,每人出一半錢,總是沒問題的吧?”
阿嫦冷笑一聲:“別說叫他們出錢請保姆了,前些年大孫子上大學(xué),大兒子一家來要了老太太一筆錢,最近小孫子結(jié)婚買房,小兒子一家又來要了老太太一筆錢,多年攢下的老本都快叫他們掏光了!”
我愕然,都說養(yǎng)兒防老,林婆婆辛勞一世,卻還要獨自面對凄涼的晚景。
阿嫦嘆了口氣:“我再忙,也還是經(jīng)常抽空敲一下林婆婆的房門,進(jìn)去看看她,我就是怕她一個老人,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都沒人知道!去年冬天,她心臟病突發(fā),就是我發(fā)現(xiàn)并叫救護(hù)車送她去的醫(yī)院,等她的兒子們接到通知趕來,黃花菜恐怕都涼了。那兩個兒媳婦,還在為陪床的事互相推托,在病房里就吵了起來?!?br /> 可憐的老人,帶大了兩代人,那曾在她的悉心呵護(hù)下長大的兒孫們,除了苛索無度,未曾回報老人絲毫!
我覺得應(yīng)該在評選十大孝子的同時,再評選出十大逆子,把不孝兒孫的行為也拿出來讓大眾評說、譴責(zé)。
不能讓為兒女流了一生汗水的老父老母,再為晚輩的不孝而流淚了!
誰知父母恩,報得三春暉,隨著我國逐步進(jìn)入老齡化社會,再加上我們主要還是在沿襲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家庭化養(yǎng)老,所以,愿普天之下的兒女們都善待我們的父母,讓老人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相鄰博客
- 我尊敬的一位老師 [2007-05-01 10:04:00]
- 豐富自己的頭腦 [2007-05-01 10:04:00]
- 父親留下的紙條 [2007-05-01 10:06:00]
- 給進(jìn)城打工父親的一封信 [2007-05-01 10:0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