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健鵬
題記
孩子高消費——我們的家長用善良的愿望鋪成一條通往地獄的路,再用金錢驅(qū)趕著自己的孩子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春節(jié)剛過,城里孩子們大把的壓歲錢將怎么花?家住成都的周女士做夢都沒想到,14歲的兒子竟會將壓歲錢拿去請同學洗桑拿!
今年春節(jié),周女士的兒子濤濤光從家中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處就得了1000多元的壓歲錢,加上外公、外婆、舅舅及單位一些同事給的起碼不下2000元。2月1日下午,濤濤嘀嘀咕咕給幾個同學打了很久的電話,6點半時說了聲到同學小斌家就出門去了。8點多了濤濤還未回家,周女士只好打了個電話到小斌家去。結(jié)果找了好幾家都沒有兒子的消息。無奈,周女士只好在家中苦等,直到10點多濤濤才回家。
在母親嚴厲地逼問下,濤濤才說他用壓歲錢請小斌、凡凡等3個同學洗桑拿去了。他們先是在麥當勞吃了飯,8點半就打的一起洗桑拿去了。洗頭、搓背、洗腳共用了600元錢。
母親困惑茫然了。
眼下,城市中的不少中小學校流行高消費的不良風氣,超前消費、畸形消費等在一些中小學生當中愈演愈烈。
食品消費:向廣告看齊。在對某市一所普通中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買零食習慣的學生占整個學生總數(shù)的66%。許多中小學生的早餐,不是“好吃看得見”的方便面,便是“口服心服”的八寶粥,晚餐常常是口服液、鈣奶。不少中小學生,對新聞媒介宣傳的食品廣告情有獨鐘,以吃廣告食品、喝廣告飲料為榮。
人情消費:向家長看齊。不少中小學生反映,他們的人情消費是從成人社會交往活動中學來的,尤其是跟家長學來的。某中學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小李子16歲生日,班上幾十個要好的同學每人出50元,將生日蛋糕和禮品送到小李子的家。小李子的家長為了不讓兒子掃興,索性將兒子的同學全部請到飯店,設(shè)宴款待他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一個有2000多人的中學,每學期人情消費就達2萬余元。
服裝消費:向名牌看齊。少男少女,崇尚名牌產(chǎn)品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許多孩子穿的是幾百元一雙的耐克鞋,1000多元一套的西服,尤其是一些愛打扮的女孩子喜歡涉足“精品屋”,流連于“時裝街”,為追求名牌不惜一擲千金。
美容消費:向明星看齊。據(jù)一家美容店老板介紹,他曾遇到不少崇拜明星的中學生來美容,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還有男女中學生來問可不可以做劉德華的鼻子、張學友的眉毛、劉曉慶的臉型、鞏俐的嘴形、趙薇的眼睛。
孩子們高消費帶來的消極后果是相當嚴重和不容忽視的。主要表現(xiàn)為:
喜新厭舊,物質(zhì)享受永不滿足。在一次調(diào)查中,被調(diào)查的50名孩子全部為獨生子女,父母倆的月收入均在600元以上,高的達1000多元;孩子每人每月零花的費用平均為80.4元,最高的達300元。孩子家庭經(jīng)濟狀況的好轉(zhuǎn),給孩子飲食營養(yǎng)、智力開發(fā)提供了物質(zhì)條件。但是,物質(zhì)上的過分滿足,也導致部分孩子形成貪圖享受、永不滿足、喜新厭舊、不愛護物品的壞習慣。據(jù)調(diào)查,對新玩具的興趣,41.4%的孩子只有2-3天(有的只有幾小時),31.7%的孩子有一星期左右,只有2個孩子的興趣在20天以上。這就是說,一件玩具還沒有玩過幾天,就希望更新了。這樣,不少孩子對舊玩具,也就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認為丟了也不可惜,反正爸爸媽媽還會買新的。
有求必應(yīng),造成索取欲不斷膨脹。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7%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yīng),結(jié)果造成部分孩子的索取欲不斷膨脹,而且在孩子心理上助長了只有權(quán)利感,沒有義務(wù)感;只知接受別人愛,不知愛別人的不良習慣。家長過分的“關(guān)心”,使孩子有條件擇吃挑穿。調(diào)查表明,50名孩子中,挑食的孩子占56.2%,挑穿的占50.7%。難怪有的孩子家長巴不得一整天都將孩子放在學校里,因為在家中孩子不僅僅是“飯來張口”,還經(jīng)常會“飯來不張口”,橫挑豎揀,永無休止。
金錢占有欲的萌發(fā)。在一次游戲中;我讓小朋友用“包”字組詞。他們講了許多“包”,如書包、郵包等,但重復最多的是“紅紙包”。課后孩子們告訴我,他們最喜歡的是紅紙包。新春佳節(jié),孩子們跟著家長走親訪友,就像是去“收租”,大量的紅紙包從親朋好友那里流進孩子的口袋。據(jù)調(diào)查,去年春節(jié),最多的一位孩子收到紅紙包22只,共兩千多元錢,最少的一位也有200元左右。一位家長還告訴我,孩子去拜年,拿不到紅紙包就賴著不肯回家。
我們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發(fā)現(xiàn),不少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的動機非常簡單:有的為打電子游戲無錢而搶劫,有的為擺闊氣無錢而偷盜;有的無錢買零食吃而敲詐同學……。難怪有人說,我們的家長完全是在用善良的愿望鋪成一條通往地獄的路,再用金錢驅(qū)趕著自己的孩子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孩子高消費主要與家長的下述不良心理有關(guān):
溺愛心理。當今獨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寵兒,許多家長把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他們對孩子百依百順、嬌寵無度。為了孩子吃好、穿好、玩得開心,他們自己可以省吃儉用、勒緊腰帶。在家長的嬌慣下,孩子的物欲日益膨脹,“品味”愈來愈高。
攀比心理。有些家長為孩子購物不是考慮孩子的實際需要,而是為了攀比,認為別人孩子有的東西,自己孩子也應(yīng)該有。一位家長為3歲的兒子買了百來塊錢的手表,其理由是孩子班上的其他小朋友有。
顯耀心理。有些家長讓孩子在吃、穿、玩等方面都比其他孩子高出一籌,以顯示自己的闊綽。
補償心理。有些家長過去經(jīng)濟條件差,受了許多苦?,F(xiàn)在經(jīng)濟富裕了,認為應(yīng)該給孩子充分的物質(zhì)享受,以補償自己過去的缺憾。
對此,家長們首先應(yīng)該充分認識到以上這些心理都是不健康的。用孩子來顯耀自己,用孩子來補償自己的缺憾,從本質(zhì)上講,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家長過多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貪圖享受、奢侈浪費等不良習性。因此,要使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要從自己做起,改變不良心態(tài)。有了理智、健康的心態(tài),才會有明智之舉。
相鄰博客
- 盲人父親和他女兒的“道德合同” [2007-05-01 09:10:00]
- 麥當勞怎能如此誤導? [2007-05-01 09:11:00]
- 學會給孩子送禮物:投其所好 [2007-05-01 09:14:00]
- 單親家庭:母愛的深重與完美 [2007-05-01 09:1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