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幼兒園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給她提了一個問題:“可可,一只眼睛能看,一只耳朵能聽,為什么偏長兩只,而嘴巴卻只有一個。其實,它至少要長兩個的,一個管說話,一個管吃飯,如果愛哭,再長一個管哭。能談談你怎么看媽媽提的問題嗎?”
她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這樣美觀,如果長兩個嘴巴,就變成魔鬼了。一只眼睛,就變成獨眼龍了。如果只有一只耳朵,那側(cè)著睡時,別人叫你,就聽不見了?!?br /> “可可說得挺有道理。你想不想聽聽媽媽的看法啊?人有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就是告訴我們聽話要兩面聽,看東西要兩面看,這樣才能聽得全面、看得全面。一個嘴巴是叫人講話不要兩面派,因為嘴巴很忙,又要忙吃,又要忙說,可能還要忙哭,所以要少哭,話也要少說,說了就要算數(shù)?!?br />
點評: 抽象的道理形象說,復雜的概念簡單說。說理也要說出趣味來,這樣孩子才容易接受。本文就在這么一個“瞎編”的解說中,讓孩子或多或少有所領(lǐng)悟了。當然,這種“瞎編”不能違背科學真理,更不能對孩子的成長形成誤導,遇到客觀問題還是要有依據(jù)的。
隔了一會兒,孩子似乎有了新發(fā)現(xiàn),她說:“媽媽,我知道為什么要長兩只眼睛和耳朵了。因為兩只耳朵,能聽到左右兩邊傳來的聲音,兩只眼睛能看清楚兩邊開來的車子。小朋友就可以更安全地過馬路了?!蔽艺f:“對啊,可可越來越愛動腦筋了。媽媽告訴你一個成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是你說的這個意思?!?br /> 點評:引發(fā)了孩子的思考,培養(yǎng)善于思考的習慣,其實就體現(xiàn)在對話中。孩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來自于對周遭事物的發(fā)現(xiàn)與思考中,而孩子會思考則是大人的引導之功。此例中,孩子還順便記住了一個新的成語,可謂一舉兩得。
我順著孩子開始說的“美觀”的觀點繼續(xù)跟孩子討論?!捌鋵嵢丝偸茄刂侠淼姆绞竭M化的。但因人還在不斷進化中,所以總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讓你來設(shè)計的話,哪些地方調(diào)整一下會更加恰當?”也許因為平時這種“游戲”玩的不多,她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我暗示她說:“我們把鼻子倒過來設(shè)計會怎么樣?既能呼吸又能在你寫完字后當筆筒用,多方便???”這樣她的興趣一下來了,她說:“不好,要是哭了,眼淚不是往鼻孔里流了?還有,要是下雨了,雨水不都往鼻孔里掉了?”我又接著問:“可可,想想看,有沒有不重要的東西?我們把它刪掉?”她想了想說:“好象眉毛沒有多大作用?!薄澳俏覀兙桶阉淼艉貌缓??”她不同意,原因是在我的提示下,她明白了眉毛長著既美觀,又可以保護眼睛,汗水、雨水就不會直接流進眼睛。
點評:凡事皆可問,找到發(fā)問的突破口才是關(guān)鍵。問有三個層次:是什么?怎么樣?為什么這樣?第三問已進入事物本質(zhì),這便是古人說的“凡事皆有因”,問題就藏在這個“因”上,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我們的教育最缺的就是這個。
放學路上,可可對我說:“媽媽,這雙涼鞋的底很不好,要褪色的。我的腳底都被染成彩色了。你能不能再給我買一雙?。俊蔽冶鞠腭R上拒絕說“不行”,因為她腳上的涼鞋買來還不到2個月,這明擺著是一種無謂的浪費,但轉(zhuǎn)念一想還是沒有說出口。見我沒回答,頃刻間她的眼淚就撲簌簌地掉下來。我對她說:“可可,你可以保留意見,媽媽也保留意見?!?br />
點評:“你可以保留意見”代替以往我慣用的“不行”,結(jié)果我欣喜地看到了孩子的變化。導致這種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我有意不直接回答孩子的問題,一方面是讓孩子明白不是什么要求一經(jīng)提出就得執(zhí)行的,另一方面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間,尤其是我不想同意的事情,以免一出口就傷了孩子。
不一會兒,可可就止住了眼淚,用商量的口吻對我說:“媽媽你看這樣行不行?我把這個月的棒冰費省下來,每天2元,一個月就60元。等你有空了,就帶我去買,好嗎?”我笑笑,不置可否。過了一會兒我說:“可可學會用積極的方法跟媽媽商討問題,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支持你!就是萬一你想吃棒冰的話, 怎么辦???”“我自制白糖棒冰,就是水費電費白糖你要提供的?!薄昂?,那就請可可記住今天的日期,一直到哪一天才能吃買的棒冰?!毙〖一镆稽c不含糊對我說:“7月22號。對了,如果買30元一雙的涼鞋還可以省下30元呢!”
點評:這個“暫?!保恰熬彌_”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二是民主,孩子是人,是人就得尊重,少一些服從,多一些選擇,便是給了孩子自主,教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媽媽支持你”,其實支持的不是省錢買涼鞋,而是支持她解決問題的努力,孩子把“哭”轉(zhuǎn)變成“點子”。60元買來如此“飛躍”,其價值已超過錢本身。同時讓孩子“自制棒冰”,既衛(wèi)生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實踐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