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飛上一年級了。性格偏內(nèi)向,不愛多說話。叔叔給他一個桔子,接過來也不說“謝謝”;書丟在了教室里,同學(xué)送到他手中,也不說“謝謝”。媽媽告訴他,這是起碼的禮貌。但他就是金口難開。還振振有詞:非得要說出來才是表示感謝嗎?我在心里說了還不行嗎? 醉梅建議: 1、不要強求孩子說“謝謝”。 這多少和性格有關(guān),內(nèi)向的孩子一般不喜歡或不善于用言詞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 法。事情看在眼里,道理明白在心里。如果他不愿意這樣做,大人不必勉強。孩子的可塑性強,等長大一些時,受良好環(huán)境影響和熏染,隨道德敏感度和認(rèn)知水平的提高,他會逐漸改變這狀況的。 2、以身作則,身先示范。 要讓孩子做到的,平時自己要先做到,自己在待人接物時多給孩子作榜樣。此外就是多給孩子找一些關(guān)于感恩、接人接物、美德方面的書讀給孩子聽。相信“潤物細(xì)無聲”的教育力量是強大的,潛移默化的效果會最終顯水露水的。 2、等待時機,正面暗示。 不要反復(fù)強調(diào)孩子不愿做的事,否則他會覺得你特別嘮叨,只能增加孩子對你的 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在家長反復(fù)要求的同時,實際上暗含了這樣的潛臺詞:你不懂禮貌,你不懂事。你該這樣做,不該那樣做,這實際是對孩子的否定。否定孩子,就不可能讓孩子朝你期待的方向去努力了。正確的做法是,不再有意識地強調(diào),不要總是指揮孩子該如何做,要怎么說,而是看準(zhǔn)時機,適時進行正面暗示,積極鼓勵。比如在事后說:看,飛飛真懂事,我從你的眼神中看出來了,你對他心存感激的,對吧?看,這位同學(xué)多好,好在是他啊,不然你今天晚上的作業(yè)就完不成了。我當(dāng)時真的想對他說謝謝呢,好讓你的同學(xué)知道我感謝他呢。當(dāng)有一天,當(dāng)孩子第一次愿意說出謝謝時,你就要大大表揚鼓勵一番,呵,飛飛真懂禮貌,你的一聲謝謝讓他心里真舒坦??!
相鄰博客
- 咨詢001:該不該給孩子講故事(醉梅) [2007-03-03 10:16:00]
- 孩子與后進生交往又怎么樣(原創(chuàng)) [2007-03-03 10:24:00]
-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原創(chuàng)) [2007-03-03 11:10:00]
- 畢竟你做過孩子 [2007-03-03 22:1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