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賞識教育的本質是真愛。尊重,信任,理解,激勵,提醒,包容,是愛的體現(xiàn)。學生需要賞識,如同人生命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但不能為賞識而賞識,要正確理解賞識的豐富內涵,弄清賞識與表揚之間的關系,把握好表揚的度。不管是作為賞識內容的表揚和批評,都要掌握策略和技巧。
[關鍵詞]
賞識教育;表揚泛化;表揚過度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的普及,賞識教育的理念如春風般吹進了人們的心田。它是順應時代潮流,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xiàn)了對人性的尊重,對心靈的呵護,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與尊嚴,倡導成長的快樂與喜悅。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學生仿佛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賞識能激發(fā)學生的心理能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成為驅動學生學習的馬達,前進的動力,讓學生在輕松、自信、快樂的氛圍中激發(fā)對事物的興趣,喚起對學習的欲望,滿足成就自我的需要。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贊賞一次鼓勵,都能讓學生鼓滿自信的風帆,燃起希望的火花,學困生如久旱遇甘霖,優(yōu)秀生如麗日沐春風。哪個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肯定,讓老師多灑一點賞識的陽光給自己?于是課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好優(yōu)秀啊!”等等這些賞識用語不斷被老師們重復著,期望像魔法一樣在學生身上發(fā)生效力。但結果并不如期望中的那樣,不少學生聽多了這樣的表揚,有的覺得老師是言過其實或言不符實,自己并沒有老師說的這么好;有的聽了面無表情,麻木不仁,不能在心中激起一絲漣漪;有的甚至在心里暗笑:看,老師又在濫用表揚了!
在賞識教育的具體實踐中,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這是值得教育者們深思的問題。懂得賞識教育的好,并不等于用得對賞識教育。我們來談談賞識教育的誤區(qū):一是錯誤地認為“表揚即賞識”;二是表揚泛化;三是表揚過度;四是“賞識教育不能有批評”。
誤區(qū)之一:“表揚即賞識”。
這種認識是把表揚等同于賞識,認為表揚就是賞識。這是對賞識概念的錯誤的、停留在表面意義上的膚淺理解。以為表揚就是賞識,賞識就是表揚,把賞識表面化,簡單化,機械化,模式化,靜止化,理解為只要對學生多口頭表揚就行了。以為多表揚學生,學生就會高興,就會增強信心,就有學習動力,而不去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學習生活習慣,沒有認識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去感受學生,理解學生。把賞識理解為表揚,就不理解賞識包含有更豐富的內容,就容易走入為表揚而表揚的教育誤區(qū)。
誤區(qū)之二:表揚泛化。
是指空泛地、籠統(tǒng)地、抽象地表揚學生。表現(xiàn)為表揚語言單調、重復、空洞、無個性、無針對性。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由于個體的性格特征、心理特質、品行道德、智力特點、價值觀等的不同,導致學生各方面千差萬別。面對多樣化的教育個體,如果教師都用簡單而籠統(tǒng)的表揚語來表揚學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那么肯定會無的放矢,效果不佳。比如,有個三年級的學生作文成績一向就不好,寫《老師帶我們去春游》一文時,由
誤區(qū)之三:表揚過度。
表揚是教育教學中可或缺的手段,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學生的心靈催化劑。但凡事要有個度,并不是表揚越多越好。有些老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什么事都容易做過了頭。表揚多了,特別是司空見慣、唾手可得的表揚,就顯得泛濫,毫無價值,降低了學生對表揚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學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容易失去學習動力的激勵作用。
表揚過多,還會使有的學生變得心理脆弱,經(jīng)不起挫折和打擊,聽不得善意的批評?;蛘弑?/span>批評了容易產(chǎn)生受挫感,傷及脆弱的自尊,像溫室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雨。也因為他習慣了被表揚,一直被優(yōu)越感、自豪感包圍著,變得妄自尊大,驕傲自滿,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容易偏離正常軌道,不容易建立起正確客觀的自我意識。
誤區(qū)之四:“賞識就不能批評”。
在人們的理解中,一提到賞識教育,就和欣賞、贊賞、鼓勵、表揚聯(lián)系到一起,認為這些屬于賞識教育體系的內容。但如果說賞識教育也包括批評,恐怕不太容易理解。也正是由于沒有正確地理解賞識教育,所以,會出現(xiàn)“唯賞識”論,把賞識看成教育的法寶,無限夸大賞識的作用,以為賞識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樣的認識是偏頗的,不完整的。
傳統(tǒng)的教育中,老師不重視對學生的賞識、對人格的尊重。自從賞識理念深入人心后,有的學校規(guī)定不準老師運用懲罰和批評。比如,不能嚴厲批評,不能適當懲罰,溫和有余而嚴厲不足,而這樣做的后果是,讓個別學生肆無忌憚,目無尊長,不守紀律,不把老師放在眼里,讓老師威信掃地,尊嚴貶值,教育走向了另一極端。
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賞識,并走出賞識教育的誤區(qū)呢?
(一)不能把賞識理解為表揚。
賞識不是表揚,但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表揚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卻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賞識在詞典里的解釋是:欣賞、贊賞,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而表揚是:對好人好事公開贊揚,即對行為的贊揚。通俗地講,“賞”是欣賞,“識”是認同,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欣賞孩子,認同孩子。賞識其實就是一種心態(tài),包括愛、理解、尊重、信任、認同、接納、寬容、鼓勵等等,而表揚是賞識的一種外化手段,一種具體的教育方式,說到底只是一種評價,基本是通過語言(也包括身體語言)來傳達成人對孩子的態(tài)度。這是不同的概念。把賞識等同于表揚,是將賞識當作了一種手段。賞識的確可以用表揚這一方法來實現(xiàn),但賞識決不是表揚。賞識包括表揚,它的外延也大于表揚,內涵也比表揚更豐富。表揚是賞識教育這顆大樹上的分支??梢赃@么說,以賞識的心態(tài)巧妙地運用表揚的方式,來達到賞識學生的目的。
如果說表揚是外顯的,那么賞識就是內在的;表揚是單一的手段,賞識有豐富的內涵;表揚是對對方已有的東西的肯定,而賞識則更多地包含了對對方在今后發(fā)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賞識,僅有表揚還不夠。還要有關愛,欣賞,從內心真正地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你的愛心,用寬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學生,用欣賞而不是抱怨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以信任而不是懷疑的心理來相信學生可以變好。賞識就是無條件地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潛力,理解個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勵,耐心寬容,友情提醒[1]。賞識名師周弘說:家長應該用一種“花苞心態(tài)”去教育孩子,學會賞識孩子,善待他的缺點,孩子一定會像花苞一樣開花結果。因而,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哪怕是微小的優(yōu)點,及時給予認可、肯定,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在學生的缺點中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放大優(yōu)點,通過賞識來淡化甚至消除學生身上的缺點,運用智慧把缺點轉化為優(yōu)點,來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表揚要講究技巧。
表揚要有客觀真實性,準確公正,讓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從你這兒真正得到肯定和認同,同時也體現(xiàn)出老師的真誠、真心;表揚要有豐富性,要注意語言的多樣化,個性化,避免單一重復,多揣摩富于變化的、真正能打動學生內心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表揚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強學生自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表揚要有針對性和具體性,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適當?shù)剡M行有的放矢的表揚。
有個叫偉濤的學生,成績很糟,調皮搗蛋,經(jīng)常欺負同學,尤其是上課不專心,坐不住,經(jīng)常做小動作,搗亂。老師頭疼,同學討厭。罰站過,訓誡過,家長請過,都沒用,后來有個姓
賞識名師周弘有句話:“孩子最怕什么?最怕感動?!焙⒆痈袆恿耍愕慕逃陀邢M?;孩子感動了,就能和你積極配合了。這種平等的交流、不傷自尊的賞識,用心良苦的設計,都體現(xiàn)了賞識的高超技巧。這不是簡單的表揚和粗暴的批評能取到的效果。
(三)批評要講究策略
其實,賞識教育也包括了批評、懲罰,批評懲罰屬于賞識教育的內容。賞識教育從來不排斥批評,而是讓批評更加有力;賞識教育從來不擔心學生遭遇挫折,而是讓孩子在挫折中更加奮發(fā)向上。學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揚他,要欣賞他;沒做好,也要批評他,甚至懲罰他。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并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當老師真正在信任學生,從內心深處深愛學生、賞識學生,從為學生負責,幫助扶正去邪的角度來實施批評和懲罰的時候,學生會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評,配合懲罰。如果不尊重學生,即使他在學生面前說盡花言巧語,極盡“賞識”吹捧之能事,也不會贏得學生的感激和認同,更不用說懲罰會激起學生的反抗了。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只要你能讓他知道這樣做是為了他好,是在幫助他成為真正的好孩子,讓孩子感覺到無論怎樣懲罰,你都是愛他的。那么從這種意義上說,懲罰也會成為賞識的一種。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所以,批評和懲罰都是必須的。出發(fā)點同樣是為了愛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讓學生健康成長。如果表揚是糖,那么批評就是鹽;有和風細雨,也要有一定的閃電雷鳴??傊?,都歸于一個“愛”字。因為,賞識教育的本質是愛!
但批評、懲罰也不等于體罰、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視,傷及學生的自尊,打擊學生的信心。批評、懲罰的出發(fā)點也是愛,本質更是愛。
賞識教育需要批評,批評要講究策略和方法。要針對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性格氣質、脾性來批評學生。比如,對于愛面子的學生,可采用委婉的、不傷自尊的批評方式;對于性格內向敏感的學生,可以采用旁敲側擊的、暗示的、較溫和的批評方式。要注意對事不對人,做到讓接受批評者心服口服;對于承受能力較小的幼兒要采用先揚后抑或含蓄輕松的批評方式。有的也可以采用寓批評于表揚,明表揚實批評的方式,讓學生到感到內疚,充滿歉意,“喚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打碎他心中的‘壞孩子’”(周弘語)。要學會從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找到教育的契機,從缺點中找到閃光點。不傷學生的自尊,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評。講究方法的批評,才會使得教育方式藝術化、有溫情、輕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賞識教育是一門內涵豐富、科學的教育。教育者僅僅知道賞識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著賞識的理念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任何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藝術水平。要透徹理解賞識的概念,摸清賞識教育的本質,才能走出賞識教育的誤區(qū),直抵教育的真諦。
注釋:
①.周弘.《賞識你的孩子》. 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第68頁.
②.娃娃樂哈哈(轉帖).《孫云曉(懲罰教育)與周弘(賞識教育)的辯論》. K12社區(qū)論壇家長論壇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58904&start=0&rid=878610 2006-05-17 14:21
參考文獻:
[1]周弘.《賞識你的孩子》.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第68頁.
[2]奚華.《我們給孩子什么》.海潮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第233頁.
[3]陳建翔.《他們影響了一億家庭》.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第191-217頁.
相鄰博客
- 孩子上學了,我變懶了(原創(chuàng)) [2007-03-03 21:50:00]
- 兒子上網(wǎng)沒成癮(原創(chuàng)) [2007-03-04 15:37:00]
- 旋轉的手帕 [2007-03-04 15:47:00]
- 站得遠些 [2007-03-04 15:5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