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朋友向我傾訴她對自己的女兒種種不滿:上課漫不經(jīng)心,坐不住,沒有上進心,對的老師表揚和批評無動于衷,嬌氣任性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學(xué)舞蹈時一練基本功就哭,一點苦都吃不得,無理要求卻層出不窮,不到磨得你失去耐心決不罷休!也不懂人情世故......最后她說,我怎么感覺自己的孩子處處不如人?也根本不如你的孩子。
朋友的女兒與自己的女兒是同學(xué),兩人常常一起玩。對彼此的孩子我們都非常了解,都互相欣賞著對方的孩子。朋友很欣賞我的女兒,我以為她對自己的女兒也不會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沒想到在我面前數(shù)落了孩子一大堆的不是。我于是耐心地開導(dǎo)她,列舉她女兒的種種優(yōu)點與長處:善良、真誠、執(zhí)著、尤其難得的是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蛟S她目前存在著一些為學(xué)堂所不允許的一些所謂的缺點,比如上課的時候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規(guī)規(guī)矩距的坐端正,其實也就是自律性稍微欠缺了點,可是對于一個六歲的孩子,你讓她一節(jié)課四十多分鐘都象老師要求的那樣堅持下來是非常不人道的;至于練基本功得慢慢來,不可操之過急;至于無理要求得找到它的源頭,總之她的身上更多的是天真爛漫,而不是那些陳舊的規(guī)矩!在我眼里,她仍然是那個還沒被染色天性使然活潑可愛的小小女孩。
聽完我的分析,朋友的心緒好了很多,眉頭也舒展開來了。朋友走后,我思忖,怎么看人家孩子的優(yōu)點是那么清楚,而看自己的孩子,心里印象更深刻的卻是她的種種缺點和不足之處呢?
這讓我回想起女兒期中考試過后的那個下午。那天我去接女兒,來到女兒的教室,想看看她的卷子,老師正忙于應(yīng)付家長們的詢問,卷子就放在講臺上,我隨手一張張地翻看。
卷子的反面是孩子們根據(jù)正面一首兒歌畫成的畫。畫中的內(nèi)容很豐富,有的是高樓大廈,有的是山山水水,有的涂上了鮮艷的色彩,有的沒有上色,翻著翻著,我的眼睛定格在一張卷子上:這版面很簡潔,整幅畫的上半部分是夜空,有微笑著的彎彎月兒和閃閃亮的星星鑲嵌其中,旁邊漂著淡淡的云朵,畫面的中下部是簡筆勾勒的幾座相連的高山,山腳一側(cè)有彎彎溪流流向遠方,一側(cè)有條架有彎彎小橋的小路通向一座標為學(xué)校的樓房,畫雖然沒有上色彩,但整幅圖看上去布局很合理,也基本上涵蓋了整首兒歌的內(nèi)容,不禁驚嘆道:這個孩子真不錯,很有想象力,不知是誰家的孩子?忍不住翻轉(zhuǎn)試卷來看姓名,結(jié)果讓我不禁啞然失笑,原來這幅被我賞識的圖就是女兒的大作!
我不禁為自己感到好笑。
曾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散文,大意是:一日筆者上山游玩,途中,遠遠地看到一顆茂密的楓樹,紅彤彤的似一片彩云,又似一團火焰,又象一把紅傘撐在湛藍的天空中,那種美麗令筆者忍不住地發(fā)出嘖嘖贊嘆聲。隨著步子的不斷向前移動,離楓樹愈來愈近,最后總算來到楓樹下。筆者準備好好欣賞它,摘下一片片紅葉作為收藏,怎知筆者挑來挑去也沒摘到一片理想的楓葉。為什么?原來,很多葉子其實斑斑駁駁,百孔千瘡,似被蛀蟲咬過,枝椏也被風雨襲擊得七零八落,有的枝條還光禿禿的。一種失望油然而生,筆者最后在文結(jié)尾處寫道:距離才是美。
是啊,距離才是美。道出了一個審美的真理!
想想自己倘若不是在這樣不知道姓名的情況下看到女兒的試卷,也許就不會帶著這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那幅畫了,也許我會帶著放大鏡去尋找女兒畫作中的那些細微的不足之處。
朋友犯的也是這樣的錯誤,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去和身邊孩子的優(yōu)點去比較,往往是越比越傷心。也因為父母愛之深而盼之切,哪怕自己的孩子有絲毫的差錯和不足也超乎尋常地在意。也許就是因為身為父母,我們離孩子太近了,于是總不知覺地帶著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微小的不足,而忽略了孩子的優(yōu)點,正所謂一葉障目!
站得遠些,給點空間,隔點距離看孩子,也許我們看到的將是一個更真實、更出色的孩子!
相鄰博客
- 走出誤區(qū),正確運用賞識教育策略 [2007-03-04 15:42:00]
- 旋轉(zhuǎn)的手帕 [2007-03-04 15:47:00]
- 智慧鈣片(1) [2007-03-04 15:58:00]
- 落淚的紙鶴 [2007-03-04 16:58: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