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紅梅
——讀《淘氣包馬小跳》有感
“淘氣包馬小跳系列”是女作家楊紅櫻具有代表性的兒童作品。她通過詼諧幽默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發(fā)生在一群調皮的孩子、家長和老師之間快樂的故事。它不僅得到孩子的喜愛,也激起家長的閱讀激情。
馬小跳和“鐵哥們”毛超打架了,倆人抱抱又和好了;馬小跳生病了,不顧身體去學校去上美術課;同桌冤家路曼曼生病了,馬小跳買了蛋糕去看望她;夏林果媽媽要將她的小貓送人,馬小跳幫忙救出來;馬小跳為媽媽洗腳,沒加冷水,媽媽腳燙壞了,馬小跳傷心得要命,信誓旦旦地說長大后要為媽媽買一雙水晶鞋;媽媽腳扭了,馬小跳為媽媽熬棒子骨湯,馬小跳上學沒法照顧媽媽,用熒光筆在紙上寫:請幫幫我的媽媽,謝謝!把紙貼在媽媽背上……
馬小跳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的束縛,沒有那么多沒完沒了的學業(yè)任務。小雞喜歡在馬小跳的頭發(fā)中安家;他那雙“風味獨特”的腳丫子為爸爸與外商的順利簽約立下功勛;他在《龜兔賽跑》中演的大樹,只說了一句充滿智慧的臺詞,卻博得了全場的喝采;靠畫“流氓豬”,他還贏得了女生們的青睞……
“馬小跳系列”呈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幕幕輕松、熱鬧的喜劇,故事中也有傷心的淚滴和無奈的委屈;它們就像遮不住太陽的云朵,一片爽朗的碧空總是得意洋洋地襯在文字后邊——那是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其實所有快樂的真正來源正是簡單、率真和善良的童心。
另外,在馬小跳的周圍還有一群童心未泯的大人:開明的爸爸、天真的媽媽、講義氣的Miss張和永遠都長不大的舅舅。他們以童心和孩子對話,用愛心善待成長,讓孩子的世界是五彩美麗的。給孩子一個淘氣的理由,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快樂的空間,這些都是我們這些歷經童年的家長們所應該學習和思考的。
在“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中我和孩子最喜歡《暑假奇遇》?!妒罴倨嬗觥分校骷医o每個短文起的題目也是妙趣橫生的。例如《長魚的樹》、《一頭有理想的豬》等。我喜歡是因為它描寫的和我的童年生活有些類似。兒子喜歡的原因是它描寫的馬小跳的暑假生活和他的暑假生活相差甚遠,而這些正是他所渴望的暑假奇遇!
表面上馬小跳調皮搗蛋、惹是生非,實際上他卻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誠實善良、充滿愛心的孩子。故事梗概是這樣的:在城里上學的時侯,馬小跳總嫌時間過得太慢太慢了,放暑假到了山里的爺爺奶奶家,卻又嫌時間過得太快太快了。把睡覺、吃飯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玩的時間還是不夠,太陽怎么就那么快就落山了呢!這里是馬小跳的天堂,他再也沒有顧慮,也不會擔心老師的批評。想盡點子玩,他與新結識的小伙伴教黑豬學滑板、學旱冰、學拉車,和大黃狗、老白鵝一起做游戲。這樣還不過癮,還喜歡管閑事:幫助癡情的大黑貓成全它的愛情、幫助旅游區(qū)趕走一群潑猴、幫助受困的黑熊、組織大家做“維護環(huán)境、保護動物”的義務宣傳。在這個自由的空間里馬小跳認識了大自然中許多動物穿山甲、娃娃魚、果子貍等,并盡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這些都是馬小跳善良、活潑、求知欲望強的表現,在這里馬小跳的才智有了發(fā)揮和展示的空間。
我的兒子也是一個淘氣包,他有時犯的錯誤和做的錯事,讓我們哭笑不得,又無法用傳統的理由可以解釋。這個坐不住的兒子,卻能坐在沙發(fā)上看一上午的《淘氣包馬小跳》。馬小跳雖然是個虛構的形象,但是這個形象對他熟悉了!孩子渴望得到尊重,尊重他們五彩斑斕的童心;善待他們的淘氣,讓他們的生活多一份樂趣,多一筆色彩。
現在的孩子,學習任務太重了,玩的個性得不到張揚,只要應試教育機制在運行,成長畸形的孩子還在成批的產生。為了能拿到省級、全國級的各學科的競賽獎,必須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功課和才藝;使孩子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人生不可以改寫,成長的過程也不可能重新再來。孩子的成長是有憂更有喜,有花也有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應該釋放出屬于自己的快樂與煩惱。他們的身體是健康的,他們的人格是健全的,他們的精神是愉悅的,他們的生活是多彩的。
著名童話作家鄭淵潔本人只讀了四年書,有朋友開玩笑說他是“文盲“,可是,這位”文盲”卻寫出了暢銷一時的童話小說。鄭淵潔的兒子只有小學畢業(yè),按照常理,恐怕也不算有知識的,可他卻成了報社最年輕的部門主任,對于這對父子來說,他們并不是應試教育的結果,但他們都成材了,原因只有一個:成才之路不止一條,應試教育,也并不一定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唯一選擇。
《淘氣包馬小跳》給我們家長們帶來一些啟發(fā),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是不是能夠溶入新的教育理念,讓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達到實施素質教育的真正目的?作為家長我堅定不移地認為,我的孩子肯定能成才!他即使不在這個方面成才,也會在那個方面成才。他將來一定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馬小跳的世界是快樂的,馬小跳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希望我的孩子能跟馬小跳一樣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
相鄰博客
- 咨詢030:孩子幾乎不愿意檢查作業(yè)怎么辦?(醉梅) [2007-03-28 15:56:00]
- 認同作用與面具的形成 (轉) [2007-03-29 21:22:00]
- 視覺訓練促學習 [2007-03-29 21:32:00]
- 語言訓練促學習 [2007-03-29 21:3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