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亚洲系列一区A久久,色老头在线精品线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 <ul id="q2cmq"></ul>
  • <rt id="q2cmq"><acronym id="q2cmq"></acronym></rt>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 <delect id="q2cmq"></delect>
  • <strike id="q2cmq"><source id="q2cmq"></source></strike>
    <center id="q2cmq"><dd id="q2cmq"></dd></center>
    <tr id="q2cmq"></tr><menu id="q2cmq"></menu>
    登錄    注冊
      
    正文

    中國家庭教育指導師,中華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全國實用性教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叢書副主編。中華家庭教育親子研究中心首席專家。QQ:290767713。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2)(李躍兒著)

    (2007-04-03 18:43:00)   [編輯]
    1.2.3 智慧的愛與愚味的愛

      有一天,當楊杰對著鏡子刮臉,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相也越來越象父親時,他非常震驚與絕望。

    浪子為何不回頭

      即便這樣,弟兄三人并沒有從情感上完全與父親割舍,其內心并不是非要作對到底。只要有可能,他們隨時準備與父親言歸于好,但是這樣的結果并沒有成為現(xiàn)實。如果我們把他們稱作"浪子",這幾個浪子為何不回頭呢?

      楊輝說:我們兄弟特別羨慕人家的父子關系,有一次上樓,我們看見鄰居家父子兩個從門里出來,兒子攙著老爸又說又笑,我們眼饞得不得了,進屋之后誰也不說話,都坐在沙發(fā)上嘆氣。我爸回來的時候,我就有一種強烈的愿望,想跟他聊天。誰知沒談上三句話,他又教訓起我了,我一下控制不住,跟他大吵大鬧。

      他說就是現(xiàn)在,盡管這樣恨我爸,但是只要他能摸摸我的頭,向我說聲對不起,我想我肯定會掉淚、再恨不起來了。

      楊杰也是這樣,據(jù)他的妻子講,楊杰其實對他的父親感情非常復雜。一方面,他痛恨父親,另一方面,又可憐父親。有一次他一個人在屋里唉聲嘆氣,妻子問他出了什么事,他說他覺得老爸其實非常可憐。問怎么可憐,他不再往下說了,只是嘆氣,然后叫妻子買些東西給父親送去,并強調不能讓父親知道是他讓買的。等到再見面,還像以前一樣對父親發(fā)狠,大吵大鬧。吵完了又讓妻子買東西送去……

      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其實他特別想跟父親緩和關系,恢復正常的父子關系??墒亲鞲赣H的從來不給兒子這樣的機會,而這種機會很有可能緩解他仇恨的漫延,使他精神的發(fā)展道路盡可能趨于正確,使一個心靈的"浪子"回頭。后來楊杰對父親徹底絕望了,徹底仇恨了,就連自己長的越來越象父親也萬分苦惱。有一天,當楊杰對著鏡子刮臉,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長相也越來越象父親時,他非常震驚與絕望。

      可以說,楊杰弟兄就是在這樣的絕望當中一步步淪為罪犯的。他們沒有一個精神上的家園。我們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這些浪子并不是沒有回頭的可能,但作父親總是一次次錯失良機,直到孩子走向不歸之路。聽監(jiān)獄的工作人員講,最后見面那一次,他們的母親,把兩只手分別遞給兩個即將臨刑的兒子,貪婪地撫摸著兒子的臉,那種景象真像一位雙目失明的母親在撫摸失散了幾十年的孩子。她似乎想用自己的雙手留住什么,但她能留住什么呢?她能做到什么呢?唯一能做到的,只能伸出一雙蒼老的手,只能撫摸那兩塊畢竟屬于自己的肉了, 但是,沒有人也沒有辦法讓犯了重罪的兒子重獲新生……

      我想,面對此情此景,"可憐天下父母心"這樣的感嘆真是太不著邊際了!

    智慧的愛與愚味的愛

      我們說,楊杰的父親并不是不愛自己的兒子,但結果不是導致愛而是導致憎恨呢?原因是他的愛出了問題。

      我們說愛是教育的前提,指的是不管父母對孩子付出如何多,要是沒有愛,或者說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那么他所有的努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無效。但這只說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只有愛是不夠的,他的愛必須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

      智慧的愛能使孩子優(yōu)秀,愚味的愛只能毀滅孩子。在楊杰家里,父愛跟智慧毫不沾邊,不幸的是,母愛也存在著這樣的情形,他們的母親,雖然愛自己的孩子,但卻陷入了另一種極端,也是一種愚昧的愛而不是智慧的愛。

      用楊輝的話說:現(xiàn)在想起來,我爸的教育方式當然很糟,但我媽也有不對的地方。比如我大哥有許多毛病,好吃懶做呀,貪圖享受呀等等,都是我媽慣出來的,我大哥直到六歲還在吃奶,從這一點你就知道我媽是怎樣慣著他了。采訪時,他的父親,也憤憤不平地一再提起妻子對楊杰過分的溺愛和放縱,說是妻子的溺愛害了孩子。

      但是,母親把愛變成了溺愛、愚昧的愛,很大程度由丈夫造成的,丈夫的兇暴使她的愛變了形。她就像身處危境中的母雞那樣,一邊護著小雞一邊盯著天上的老鷹,時時提心吊膽,準備最后一搏,以至發(fā)展到事非不分、聽任放縱的地步。而孩子呢,只能在慈母與兇父的夾縫中殘喘,在火與冰的對恃中蛻變……

      漸漸地,作母親的對丈夫也越來越粗暴,夫妻二人常常大打出手,楊杰弟兄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到了成年。

      楊杰在監(jiān)獄里說,他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還不是父親對他的粗暴,而是看著父親打母親時他無能為力。為此,兄弟三人曾經竄綴母親與父親離婚,由于沒有離成,便大失所望。

      一位合格的母親首先要分清"慈愛"與"溺愛"的界限,慈愛是蜜糖,溺愛是毒藥;慈愛是智慧之愛,溺愛是愚味之愛。溺愛最容易發(fā)生在母親身上。合格的母親能讓她的慈愛化作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強大動力,溺愛只能使缺少辨別能力的母親們喪失理智,從而毀了孩子。

      母親如果不能正確理解愛,對于愛不加適度控制,就會發(fā)展成溺愛和縱容,過分順從孩子的意愿、包庇孩子的缺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會全部包攬。這樣一來,母親的慈祥就會成為無條件的妥協(xié)和軟弱,孩子受其影響,也會在思想及行為上表現(xiàn)出同樣的妥協(xié)性與軟弱性。楊杰成年后曾經干過許多行業(yè),但干一行砸一行,每遇困難就退縮,我想,除了父親對他的摧殘之外,母親的溺愛也有很大關系。

      有的父母擔心給孩子慈愛可能會使他們喪失斗志,其實,慈愛與堅強并不矛盾,調查發(fā)現(xiàn),一個從小得到充分愛的孩子長大之后面對困境時會顯得更為堅強。但得有個前提:父母在慈愛的同時也須具有堅強的性格,要在慈愛中賦予孩子堅強的品質。大量事實表明,這樣的父母既能給予孩子親情的溫馨,又能教會孩子勇敢地面對生活。

    希特勒的成因

      希特勒也有著類似的情況,他雖然常常受到父親粗暴的對待,但在母親那里卻是個寶貝。她贊美、縱容兒子,從不懲罰;她認為兒子做什么都不會錯。她將所有的關懷、興趣與喜好全都集中在兒子身上。因而養(yǎng)成了希特勒的自戀和消極被動的性格。在他心中,什么努力都不用就可以成為了不起的孩子,什么事不做,因為母親事事都替他做了。由于父親很少在家,就更加強了這樣的趨勢,男性權威所能提供的良好的平衡,他一概缺乏。

      當他6歲的時候,這種天堂般的生活突然中斷了:他的父親退休回家,讓他上學。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活突然之間被局限在一個狹窄的活動圈子里,要求他負責任,守紀律。他第一次受到有系統(tǒng)的、堅定的強迫,要他跟別人一致,這讓他難以適應,因為在他感覺中,"自由"就是不負責任、沒有約束、意味著控制別人。

      希特勒喜歡游手好閑,逃避艱辛,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已經有了一個確定的發(fā)現(xiàn),就是這種行為是受母親溺愛的孩子常有的現(xiàn)象。受母親溺愛的孩子無意識里總是期望母親把什么事都替他們做好,就像他們在嬰兒時期一樣。他們覺得他們不必做什么積極的努力,不用保持整潔,他們可以把東西隨處亂丟,自有母親幫他們收拾。他們生活在一種"樂園"里,在那里,他們什么事都不必做,什么事都有別人替他安排。

      而他父親的兇暴的性格又從另一個極端影響著他,使他嚴重畸變。

      對破壞性的抑制希特勒有兩種辦法:一是合理化借口;二是反向行為。心理學臨床治療上有一個已經確立的事實:一個人為了壓抑他的某些欲求,會發(fā)展出與這些欲求正好相反的特征,這就是反向行為。

      他的性格中另有三個互相密切相關的特征,就是他的自戀、退縮態(tài)度和情感的缺乏。希特勒可以說是一個沒有任何愛、溫暖或同情的人,這樣的人只能算作惡魔。

      另外,鑒賞力跟性格是分不開的;一個殘忍、原始、無情如希特勒的人,鑒賞力必定是淺薄的,因為除了對于他有用東西之外,對別的他全然視而不見,他在心智上是一個瞎子。我為什么在教育中特別注重提升孩子的鑒賞能力,原因就在這里。一個具有了真正鑒賞能力的人也就具有了判斷是非的條件,才能分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這就是道德認知。只有具有了道德的認知,才能實施道德的行為。所以,對于有鑒賞力的人來說,干壞事反而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希特勒內在沒有任何中心,沒有任何真正的原則、價值或信念,楊杰等人也是這樣。

      從廣義的角度看,因為家庭或學校教育的原因,在我們中間肯定潛伏著許許多多希特勒式的人物,只要歷史的時機到來,他們便會現(xiàn)出真實的面目。從本質上看,"4.20"案中的這些人就是一個個小希特勒,只不過希特勒殺的人多,他們殺的人少而已。

    1.2.4 馴養(yǎng)兒子

      你有一頭金黃色的頭發(fā),如果你馴養(yǎng)我,那該會有多么美好??!金黃色的麥子會讓我想起你,我也會喜歡聽風在麥穗間吹拂的聲音……

    穿越精神的時空邃道

      這個案子把我家先生嚇著了,也醒悟了,對我也是這樣,很受震動,影響可以說非常巨大,使我對于孩子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不光兒子,對學生也是。

      而且那個時候,我們也正好遇到了蒙特梭利教育,開始接觸兒童心理學,兒童成長規(guī)律,接觸真正的教育。認識到兒子心靈受傷太深,得徹底治療了。于是當即立斷,決定讓他休學一年,調整好了再上學。

      具體怎樣做呢?就是讓他返回童年。因為我們是從三歲開始折磨他的,所以就讓他返回到那個時期。這就像穿越了精神的時空邃道,到達他開始受傷的那個端點。然后,一步步回到現(xiàn)在的年齡。

      這在一般人來說似乎是天方夜譚,其實并不難做到。只要給孩子足夠的愛、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就能做到。那段時間我倆騰出時間專門和孩子一起交流,一起瘋玩,一起打鬧,孩子需要的都滿足他,給他充分的自由與尊重,他一下幸福得不得了。一個13歲的孩子,也算大半個小伙子了,竟然開始喜歡嬰兒的玩具,看嬰兒的書籍,撒嬌撒得滿地亂爬,嘴里發(fā)出奇奇怪怪的聲音。讓他用體覺呀、味覺呀、口覺呀、手的觸摸呀、腳的探索呀等等自由地體驗,讓他把以前本該應該經歷的敏感期全都經歷一遍,這樣一段時間之后,他就會一點一點恢復到現(xiàn)在的年齡。

      遺憾的是,由于時間太短,一年后再上學時只恢復到10歲左右的狀態(tài),要是再有幾個月時間就能完全恢復,但沒辦法,因為那樣還得停學一年。有位搞蒙式教育的朋友告訴我:受過傷害的孩子如果重新得到愛與自由之后就會出現(xiàn)一個胡鬧期,你要有所準備。我問能鬧到什么地步,她說把蛋糕砸到天花板上,把沙發(fā)拉倒,鬧得你簡直無法忍受。出現(xiàn)這種癥狀說明你的兒子有救了。我說只要不殺人不放火,任何事情我都可以忍受,我已為此做好了準備。

      等呀等呀,這樣的癥狀一直沒有出現(xiàn),等到的只是撒嬌,簡直沒完沒了,膩得實在難以忍受。個頭快跟我倆一樣高了,兩只手耷拉著學小狗,問他話的時候從不用語言回答,用狗的叫聲回答,汪汪表示高興,拐幾個彎就是不滿意,要是發(fā)出"吱吱"的聲音就表示心里很難受了,就像小狗挨了打一樣。到最后干脆就在地上爬了,不用腿走路了,完全退化到嬰兒的狀態(tài)。

      開頭還強忍著,后來不免有些擔心,因為等待的胡鬧一直沒有出現(xiàn),出現(xiàn)了這樣的癥狀。所以就對他說:你要是再這樣下去就會變成女孩,變成娘娘腔的,卻毫無緩解的跡象。

      有一天偶爾翻開《傾聽你的孩子》,上面說道:如果孩子想要吃一塊餅干,要是他正常地說"媽媽我要吃餅干",這就是餓了;如果哼哼唧唧地說,就不是餓而是需要愛了。這個時候母親要抱上他,一邊抖一邊說:我們來吃餅干,我們來吃餅干,直到他自己下地為止,這是6歲之前孩子情況。

      我一下恍然大悟,想到這大概就是我兒子的"胡鬧",他是以另外一種形式表現(xiàn)胡鬧的。他是以這樣的方式贏得我們的愛,進行心靈創(chuàng)傷的修復。我便立刻采取對策,兩個月下來,他就好了許多。

      每當他撒嬌時候,我就把他攬在懷里,親他,撫摸他的脊背,邊撫摸邊跟他說話,直到他安靜為止。我與老師一道迫害了兒子10年,說什么也要把他挽救過來。從3歲開始只要往我身上貼我就會把他推開,從未很好地給予相應的愛撫,因為我媽媽老說那樣做會把孩子慣壞的。

      后來有一天,兒子一人在家,我打電話回來問他在干什么?他說在撒嬌。我很奇怪,問給誰撒嬌,他說給自己。我說為什么自己給自己撒嬌呢?他說等媽媽回來之前把嬌撒完,媽媽就不煩了。我聽了很難過,心想兒子心里還是沒有徹底放松,還想著他的撒嬌會讓我們不舒服。于是我就打消他的這種顧慮,告訴他可以撒嬌,多厲害都行。這一下才算完全放開,漸漸地,撒嬌的癥狀開始減緩,到后來,進展到只是偶爾撒一下、或者喊一聲就算完事。

    一只等待愛的小狐貍

      兒子重新上學之后,我家先生有次去書店,發(fā)現(xiàn)了《小王子》這本書,看了之后很受感動,也很受啟發(fā)。那本書我也看了,我跟他關注的內容不一樣。我關注的是蘑菇與猴面包樹的問題,他關注是小王子馴養(yǎng)狐貍的問題。

      小王子從他的星球來到地球之后非常孤獨,一個人在沙漠邊緣走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狐貍。他很想和狐貍玩,被狐貍拒絕。小王子想知道原因,狐貍說:因為你還沒有馴養(yǎng)我。問它馴養(yǎng)是什么意思,狐貍說:馴養(yǎng)就是"建立關系"。

      建立關系又是什么呢?狐貍說:建立關系就是……比如現(xiàn)在對我而言,你只不過是個小男孩,就像其他千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只狐貍,就跟其它千萬只狐貍一樣。然而,如果你馴養(yǎng)了我,我們將會彼此需要,對我而言,你將是宇宙間唯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我的生活很單調乏味。我捕捉雞,而人又捕捉我。所有的雞全都一樣,所有的人也都一樣。我已經很厭煩了。但是如果你馴養(yǎng)我,那我的生命就會充滿陽光,你的腳步聲會變得跟其他人的不一樣了。其他人的腳步聲會讓我迅速躲到地底下,而你的腳步聲則會像音樂一樣,把我召喚出洞穴。

      然后,狐貍指著旁邊說:你看到那邊的麥田了嗎?我不吃面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麥田無法讓我產生聯(lián)想。但是,你有一頭金黃色的頭發(fā),如果你馴養(yǎng)我,那該會有多么美好啊!金黃色的麥子會讓我想起你,我也會喜歡聽風在麥穗間吹拂的聲音。

      先生看了這段感動得不得了,尤其是當他看到小狐貍反復說"求你馴養(yǎng)我吧"時,感動得……他說躍兒,我覺得我們的兒子就是一只等待愛的小狐貍,咱要徹徹底底地馴養(yǎng)他……

    馴養(yǎng)兒子

      就這樣,先生開始了馴養(yǎng)兒子的行動,前后大概三、四個月什么也不干,一門心思做這件事。兒子從學校回來就跟他一道玩呀、聊天呀,一去學校,他就把這些事記錄下來。他記的時候事無巨細,一邊記一邊反思,常常記錄到半夜,最長一次記到凌晨四點多鐘。那些天,他每天早晨爬起來給兒子做早餐。結婚二十年了,我常常求他起來給我做一次早餐,讓我享受一次躺在床上聞到廚房飄來早餐味道的快樂他也沒有做到。

      吃完早餐,還把兒子送到門口,擁抱告別。兒子嬌嬌地用腳后跟倒著假裝不會走路,一搖一擺地下樓,到樓的中間還要再喊一聲"嬌",他的爸爸在上面等著,這時候也回應一聲。有時候,干脆送兒子到樓下或者小區(qū)門口,再送過馬路。有一次兒子走出好遠了,他喊兒子,兒子沒聽見,兒子回來后就把這事告訴他。結果第二天,送到小區(qū)門口時兒子故意慢慢走路,故意不掉臉,準備爸爸喊了之后好掉過臉來。過了馬路,先生喊了一聲他的名字,兒子趕忙掉過臉來看了一眼,便撒腿向學校跑去。

      你看,兩個人情意綿綿到這種程度,有點煸情了,有點可笑是吧?這在別人看來是做作的,不真實的,但這又是個必然的過程?,F(xiàn)在,當然再也不用把兒子送到大門口了,也不用喊"嬌"了,因為父子現(xiàn)在完全心與心融到了一起,成了鐵哥們了。

      馴養(yǎng)不光是跟兒子玩,這個馴養(yǎng)有很多內容,比如每天的創(chuàng)意比賽,一起讀書、討論等等,談論兒子喜歡的話題。兒子數(shù)學很差,沒有一點興趣,他就跟兒子一起做題。做題的時候故意做錯,讓兒子做對,然后讓兒子把他當馬在地上騎一圈,下一次,找一道難題,他再做對,然后與兒子爭論到底誰對誰錯,如果兒子錯了,他就把兒子當馬騎一圈。

      這是在建立一種平等的人格關系,如果光讓兒子騎他,就不平等了,也沒有競爭。這就像一群鹿,沒有狼的追趕就會變得軟弱無力。所以,只有在這種有平等、有競爭的狀態(tài)中兒子才會逐漸堅強起來,才能形成一種正常的、平等的伙伴關系,但要有個前提,就是建立在愛的基礎地上,是智慧的愛而不是愚昧的愛。這很重要,不然會出問題。后來的家長沙龍上我也講到這件事,怎樣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怎樣在拉近距離的時候能夠與孩子建立一種平等的人格關系?這里面學問大了。

      后來也有這樣的情況:他也朝兒子喊叫,好象他重又回到了過去,但本質是不一樣的――以前的喊叫是胡亂發(fā)火,現(xiàn)在的喊叫是堅持原則;以前喊叫時兒子也會喊叫,父子倆對上鉚了,現(xiàn)在喊叫時兒子十分順從。就是周弘說的"鐵哥們之間的爭吵",他們關系的性質完全變了。

      兒子小的時候總是纏我,恨他爸恨得,看電視時發(fā)現(xiàn)有個人長得像他就要趕緊關電視。現(xiàn)在呢,兒子根本就不纏我了,放學回來要是爸爸不在,就心慌意亂,在屋里轉來轉去,等不到爸爸回來。

      后來發(fā)生了一件事,現(xiàn)在想起來還覺得好笑。有一次我倆出去辦事,兒子一人在家?;氐叫^(qū),我倆開始上樓,我對先生說:我們把腳步踩得響一點,看看能不能把你的小狐貍引出洞來。我家住在6樓,結果,當我們走到大約3樓的時候聽到上面?zhèn)鱽黹_門的聲音,接著樓道的燈也亮了。我悄悄說:還真準,狐貍確實出洞了。(大笑)

      話音剛落,聽見上面"嬌"了一聲,我倆下面也"嬌"了一聲……

    1.3.1 愛的里程碑

      孩子們立刻大叫:老師,這個女人沒有穿衣服,露著奶糕糕!

    女人為什么要長奶糕糕

      先是"4.20"案件,再是兒子的轉變,還有蒙特棱利,等等,給了我相當大的啟示,使我對于愛的概念更加明確了,這就是,愛,一定是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這樣的愛才有價值,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從這個方向切入,往深走,就會思考:我們愛孩子,用智慧的愛來愛孩子,難道僅僅"為了愛"嗎?我們愛應該有一個更為崇高的目的,那就是要孩子學會愛,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所有人,愛所有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愛的交互,也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作為教育者,心中一定要有這樣的目的,你的愛才會真正具有價值。用各種契機影響……比如有一次,我給他們欣賞高更在塔希提島上畫的畫,畫面上有一個端著盤子的土著女人,孩子們立刻大叫:老師,這是黃色的!這個女人沒有穿衣服,露著奶糕糕!

      我放下畫,與他們一起討論這個這個問題。畫上的女人是不是心靈特別丑惡?大家注意看她的面部,她是不是故意露出上身讓別人看?孩子說不是。我問為什么,孩子們說,因為她臉上的表情跟穿著衣服一樣。那,她是丑的還是美的?我說。你們看,這一盤紅紅的櫻桃,像紅色的寶石;我們再看奶糕糕上面的紅點點,簡直就跟櫻桃一樣,要是吃奶的娃娃看見這樣的紅點點會有什么樣的感覺?你們現(xiàn)在覺得奶糕糕上面的紅點點美不美?孩子們說美。那么這個女人是黃色的嗎?大部分孩子說不是,有幾個仍然說是。

      討論完之后再把話題引回來,我說:這個女人為什么不穿衣服而要露出奶糕糕呢?那是因為這個地方非常熱,人們不穿衣服也能生存,所以就沒有養(yǎng)成穿衣服的習慣,結果呢,任何人見了女人的奶糕糕就像我看見你們的臉一樣。我看見你的臉會不會說"呀,你為什么不把臉捂起來呢?"我會這樣喊嗎?孩子說不會。我說:為什么我們這里的女人一旦露出上身大家就要吃驚呢?那是因為氣候,不穿衣服冷得慌,只好穿上衣服,穿久了有些地方就再也不能露出來了,一旦露出來就害臊得不得了,而別人呢,一看見這個女人,眼睛就像電燈炮,不是看見這個女人,而是看見了奶糕糕!

      所有的孩子都笑得要命。我說奶糕糕是不是人長的?他們說是。我說是什么人長的?說女人長的。女人為什么要長奶糕糕?說要生娃娃。這就又扯到應該讓女人生娃娃、還是讓男人生娃娃的話題。

    男人長的是雞雞

      我問孩子:為什么偏偏要讓女人生娃娃而不讓男人生娃娃呢?孩子們說:因為女人勤勞。我哭笑不得。我生過娃娃,內心有生娃娃的痛苦記憶,孩子認識不到這一點,他們不知道生娃娃有多么痛苦。

      我說生娃娃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這么痛苦的事情為什么非要讓勤勞的人去承擔呢?他們說老師,不是這樣,因為娃娃都愛他們的媽媽,所以就讓勤勞的人生了娃娃,再讓娃娃愛她們。

      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我最愛我的爸爸!我是我爸爸生的。另一個孩子馬上反駁:爸爸不能生娃娃!為什么爸爸不能生娃娃呢?我問。他們說不好意思說。我說有什么不好意思說的?有個孩子走到我跟前,悄悄說:老師,男人長的是雞雞!所以不能生。我拼命忍住笑,說雞雞是不是人長的?他說是。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長著?他說是。我問全班:是不是長了這個名叫雞雞的東西人都應該感到害臊呢?他們說不露出來就不害臊。我說假如當初所有的男人都不穿衣服,都把雞雞露出來,早已成為人類的一種習慣,現(xiàn)在我們會不會害臊?孩子們臉上表情很復雜,他們將自己做為這樣的角色體驗著那種情景,大多數(shù)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我說:現(xiàn)在,不露出來已經成了人類文明的象征,我們現(xiàn)在認為露出來是粗魯?shù)男袨椤5?,人的身體也是一種科學,如果作為科學來了解它用不用害臊?孩子說不用。

    老師,我有個辦法

      接著,我又將主題引回到為什么要讓女人生娃娃上面,也就是生育的過程。我說:媽媽懷你的時候,天天都要嘔吐,難受得不得了,就像把腸子都要吐出來似的。隨著你在肚子里一天天長大,媽媽的肚皮也被撐得一天比一天薄。你們有時候多吃一口飯都很難受,可媽媽肚子里裝著一個娃娃!

      這個娃娃足有好幾斤重!你們誰能吃下幾斤重的飯呢?到了生的時候,那個娃娃最小也得五斤六斤,大的要到七斤八斤。媽媽天天就挺著這么個肚子走路,上樓下樓,睡覺壓得上不來氣,吃飯只吃一點點。這些還算小事,到了生的時候,肚子痛得死去活來。

      我問:你們想象一下,把烙鐵燒紅放在身上燙與生娃娃相比哪一個更疼?孩子說肯定是火燙更疼。我說錯!有人證明出來了,生娃娃更疼。他把人類所有的疼痛排上隊,刀割、火燙、生娃娃,所有的疼痛中,生娃娃排在第一。

      聽了這個,所有的孩子都特別吃驚。我說:媽媽為了讓自己的娃娃在出生時不致受到傷害,再痛也不會暈過去,媽媽生你的時候遭受的那種劇痛從頭到尾她都知道。我講了我生娃娃時的體驗……孩子們聽的,那些孩子也就五歲到六歲吧,全部靜悄悄的,一點兒聲音都沒有……

      突然,有個孩子舉起手來,說老師,我有個辦法。我說請講。他說:想辦法讓娃娃只有針尖那么小,生的時候,給媽媽肚皮上戳個針眼,娃娃就會從針眼里掉出來,再到外面長大。

      我說好辦法,但是人類已經進化成這樣了,娃娃在媽媽的肚子里必須要長那么大,必須十月懷胎娃娃才能長成。

      又有孩子舉手,還是替媽媽想辦法……哎呀,孩子同情媽媽同情得不得了,說了好多同情媽媽的話,想了好多同情的辦法,為怎么讓媽媽生娃娃時不痛苦絞盡腦汁。

      我問他們:還有人認為讓女人生娃娃是為了照顧女人嗎?全不吭氣了。我說:現(xiàn)在你們想讓女人生娃娃還是男人生娃娃?有的說還讓女人生,有的說讓男人生,不管分歧如何,但有個觀點是一致的--不管讓誰生,都得想個讓他們不疼的辦法。

    愛的里程碑

      課上到這個份兒上,就算達到了目的,這個目的,就是對母親的同情,重新去認識母親,把對母親的情感提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再推及及人。把一個只能關注主觀意識的心靈引向體驗客觀感受的層面。我敢說在那個班的20多個孩子中,起碼有一大半沒有經過這樣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學會愛,愛別人。在他們心中豎起一座偉大情感的小里程碑。

      我發(fā)現(xiàn),作為教育者,就是要靈敏地抓住了出現(xiàn)在你面前的每一個機會然后發(fā)展,最后回歸到那個原點上面,這個點就是人的最基本的情感,基本的愛。

      愛是教育的前提,可是在我們的教育里由于沒有找到能夠觸動孩子心靈的對象、可供生長的土壤,所以,就無法真正在他們心中生長出來,于是只能成為表面的口號。而家長又只知自己去愛孩子,不知用自己的愛培植孩子的愛,所以,孩子不能夠在內心深處形成愛的交互,不能認知愛。而學校教育中的"愛"大都是"愛國家""家集體"這類的內容,孩子對這些詞無法產生切身的情感,不能有更深的體驗。你看到了我是從孩子的媽媽開始,從相近的人開始,培植這種愛的。
    .3.2 雞毛撣子

      掌聲落下,男孩朝著我舉起了兩只手,我以為他有話要說,就把頭低下來,他摟著我的脖子,當著全班的面在我的臉上重重親了一下。傾刻,一股幸福的電流傳遍了我的全身。

    雞毛撣子

      比如上個星期那節(jié)課,班里的氣氛好極了,孩子們都像被一種家庭一樣的氛圍包裹著。在這樣一種博愛之中,評畫時,我找不到教鞭,教室里的一個雞毛撣子,它的毛快掉光了,只有幾撮稀稀啦啦地粘在上面,我只好拿起那個雞毛撣子暫作教鞭。剛拿起來,就有孩子問道:老師,你拿這個干什么,是不是要打人?

      我心里咯噔一下,難道現(xiàn)代的家長還用這個打孩子嗎?我問孩子:這是什么?他們說雞毛撣子。我說它有幾種功能?我想考察一下孩子們是不是還被雞毛撣子打過。他們一下炸開了,開始討論,最后得出的結論雞毛撣子有三種功能:一是彈灰,二是打人,三是當教鞭。

      說來也巧,剛得出結論,有個女孩哭了起來,原來她的畫被人用橡皮偷偷破壞了。我說誰干的?站出來,要勇敢面對自己做的事情,敢做敢當!我的口氣堅定而嚴肅,但目光是慈愛的,我的目光掃過每張臉,一邊掃一邊將雞毛撣子在手心里敲得啪啪直響。我想試一試這啪啪直響的雞毛彈子、堅定的口氣與慈愛的目光加在一起的結果能不能使孩子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害怕老師。有個男孩高高舉起了手。我說請你上來,他上來了……

    他是英雄

      我對全班說:這位同學能夠勇敢地承擔錯誤,勇敢地站了出來,他是英雄,請大家為這種勇敢的行為鼓掌!掌聲嘩地響了起來。

      我問:是你把她的畫擦環(huán)了?他點點頭。我說你知道破壞他人的東西是屬于什么性質的錯誤?他說干了壞事。我說:對于成人來說,破壞他人的財物和身體就算犯法行為,你知道對于犯法的人是怎樣處理的?他說老師,教室有沒有監(jiān)獄,把我關在里面。我說教室里沒有監(jiān)獄,但我們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對你懲罰。他說怎樣懲罰?我說:現(xiàn)在你有兩種選擇,一個是幫人家把畫畫好,另一個是讓我在你的手上打五下。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他選擇了后者,就是讓我在他的手上打五下。這時我發(fā)現(xiàn)我犯了一個錯誤,作為老師,我不可能用打的方式來表示我對了、他錯了,要是這樣,他會形成一個概念:在他對了、別人錯了的時候,就可以用打的方式對待別人。再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讓他感覺到是用自己的皮肉之苦來抵消所犯錯誤的話,不但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孩子還會用皮肉之苦替代了對他人造成了傷害的負疚心理。這是對愛的扼殺。我站在那兒,腦子飛快地轉,心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突然,我發(fā)現(xiàn)這是個極好的機會。

      我說:你用粗暴的方式使那個同學傷心,老師不能再用同樣方式使你傷心。要是老師用了這樣的方式,就會與你犯了相同的錯誤。我不會用雞毛撣子打你,但必須懲罰你的錯誤。

      他說老師,那怎么辦?我說老師再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一是把他的畫恢復原樣,二是向他道歉。他說老師,你還是打我五下吧,我不想給她畫畫,也不想道歉。我說你必須對你的錯誤作出補償。我告訴全班:我們要耐心等待。

      那個女孩舉起手說:算了算了,我自己把畫畫好。

      顯然女孩的行為感動這個男孩,他馬上轉過身子,對著女孩大聲說:對對對,不不不,起起起。(大笑)

      我對全班說:我們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他們兩人的高貴品質?讓我們?yōu)樗麄z再鼓一次掌!掌聲落下,男孩朝著我舉起了兩只手,我以為他有話要說,就把頭低下來,他摟著我的脖子,當著全班的面在我的臉上重重親了一下。傾刻,一股幸福的電流傳遍了我的全身。

      這時再看全班,這些10歲孩子的臉上呈現(xiàn)出媽媽對孩子的那種滿意而寬容的笑容。

      孩子特別能感覺美好的東西,只要你感動了他,他的心靈就會變得高尚起來。這就是愛的交互。愛是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可以互換。

    幸福港灣

      我把這件事在上次的家長會上講了,家長也被感動了。我說咱們要是能感動孩子,就會成為他的精神偶像。這就是馴養(yǎng)。家里要是彌漫這樣的空氣的話,這個家就成了孩子心靈的、幸福的港灣。在以后生活中,無論他多么艱難,受到的挫折多么大,他的心里不會有孤獨無助的感覺,因為只要他想起我們,想起那個家,再大的難關也能挺過去的。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但要有無邊無際的愛,更要有非常智慧的愛。因為這不但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人類生存的質量重要保證。

      家長真的需要好好疏理一下自己的心了,查一查那顆心里到底缺了什么。不光為了孩子,也為了他們自己。因為我們成人也需要幸福地、有質量地活著。教育不光是孩子的問題,也是所有人的問題;教育,不是哪個部門的職責,而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負起的責任。

      在大象群中,每一只大象都肩負著每只小象的責任,不論這只小象是哪個媽媽生的,我們人類也應這樣。

      這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太難了。由于文化斷層以及其它原因,有些人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標準。說素質教育,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是愛。愛從那里開始?從同情心開始,這讓我想起一節(jié)課……

    1.3.3 回頭一瞥的時刻

      正奇怪著,玉米地里突然走出一只豺來……

    猴群忽至

      那節(jié)課上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說的是有個老爺爺因為太窮,還不起欠人的債,就躲到深山老林,在一處山坡上開了幾畝地種起了玉米。好不容易等玉米長高,結出玉米棒子,有一天,忽然來了一群猴子,沖到玉米田里,掰下玉米棒子就吃,吃不完就扔。那只領頭的、長得又肥又大的棕毛老猴特別喜歡紅玉米,因為紅玉米最香了,賣價也最高。玉米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吃的少、扔的多。這真是一群惱人的猴子啊,老爺爺恨死它們了,恨不得全給打死。但是他干看著沒有辦法,因為他手里沒有槍。冬天來臨了,老爺爺只好搞來一桿槍,拖著年老的身體打獵糊口,終于熬到了春天。

      第二年,老爺爺又在田里種了玉米,他想:這回再也不怕猴子了,要是它們再來,非得打死幾只不可。玉米剛剛長出棒子,他就背著槍在地邊巡邏。

      有一天,猴群果然來了,它們在棕毛老猴的帶領下,哇哇吼叫著沖向玉米地。當時老爺爺正在吃飯,聽見猴群的叫聲,趕忙扔下飯碗抓起槍,跑出門去。可是……猴子為什么突然不叫了呢?而且還在田埂上站成一排?連棕毛猴也在隊伍里面?老爺爺停下腳步,呆呆地站在那兒,他看見所有的猴子都拿爪子捂住眼睛,兩腿發(fā)抖,顯出極為恐懼的樣子。到底出了什么事呢?老爺爺心想……

    大限將臨

      正奇怪著,玉米地里突然走出一只豺來,邁著漫悠悠的步子,在猴群前面走過來走過去,那神情就跟皇帝對待犯了罪的大臣一樣。這樣巡視了幾個來回,那只豺,用嘴刁了一根柴棍,放在棕毛老猴的頭上。其它猴子一見,哇地一聲,逃得不見了蹤影……

      老爺爺一下全明白了,原來,豺是在給自己挑選美食,誰最肥最大就挑誰,它挑上了褐毛老猴。老猴知道自己大限將臨,身子抖得快要站不住了。

    你同情誰?

      我問孩子:如果你是老爺爺,這個時候是不是特別解恨?呀,真是惡有惡報啊,你看來了一只豺來幫我出氣來了,甚至連槍不用開槍了。老爺爺暗自大笑:哈哈哈!終于有人替我報仇來啦!你們是不是這樣想?

      孩子舉手說:是,我們是替老爺爺高興,因為有人出來替他制伏猴子。

      我又講……不是照本宣科,那樣不會產生大的震撼,我講的時候一般會把故事重新改編。我說:老爺爺本來還挺高興,他等著看豺把猴子一口咬死以解心頭之恨。但是他很快不這樣想了,因為他吃驚地發(fā)現(xiàn),那只豺,嗖地一下跳到棕毛猴頭上,一口一口拔下猴頭上面的毛。原來豺為了吃得舒服,它要把猴子身上的毛全部拔光之后才要正式享用。每拔一下,猴子就慘叫一聲。你們想想,滿身的毛全拔光了,這只老猴要受多么大的痛苦呢?

      我說,你們揪揪自己的頭發(fā)試試,揪一根都疼得要命,揪一撮是不是特別痛苦?再想想如果滿身長著毛,滿身毛要被一撮一撮拔下來,那會是什么樣的感覺呢?

      我講這一段的時候,喧染得特別到位。接著又停頓下來,讓孩子自己體驗。之后我問:你們同情誰?是同情猴子呢,還是繼續(xù)為老爺爺高興?

      我看見,所有孩子的臉都吊得老長老長,苦難的啊……教室里靜悄悄的。孩子們說:我們同情猴子。

      我繼續(xù)問:你們要是老爺爺,那枝槍應該對準誰?是打死豺呢,還是打死猴子以免讓它繼續(xù)受苦?

      孩子異口同聲喊道:老師,我們打死豺!

      為什么?

      豺太狠毒了,太殘忍了。

    回頭一瞥的時刻

      我說,老爺爺被眼前的慘象驚呆了,他想也沒想,端起槍一扣板機就把豺打死了,猴子一聲尖叫,跑進山林……孩子們這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我說:轉眼間到了秋天,老爺爺去地里收玉米,那群猴子又來了。我問孩子:你們要是老爺爺,會不會后悔以前沒把那只猴子打死?孩子說后悔。

      我說老爺爺也是這么想的,但是已經沒有辦法了。他只好硬著頭皮掰玉米,想著猴子過來糟蹋時再想辦法。掰著掰著,老爺爺聽見身后也傳來掰玉米的響聲,心想完了完了,一邊想一邊回過頭去。就在這回頭一瞥的時刻,他不禁大吃一驚,原來那群猴子也在學著他的樣子掰玉米呢,而且沒有一個吃的!原來猴子不是來糟蹋玉米的,是來給他幫忙的!猴子干起活來當然要比老爺爺快得多,它們把掰下來的玉米整整齊齊地擺在地頭,然后悄悄離去。

      孩子們笑了起來,笑得非常開心,笑里面包含著深深的感動。這個故事將他們的感情一步一步往上引,越引越深、越提越高,將孩子帶到一個充滿情感的氛圍里去了,直到沉入其中,直到忘乎所以。

      我說:這樣的情景完全出乎老爺爺?shù)囊饬现猓袆訕O了,站在那兒不知如何是好。就這樣,那群猴子一到早晨就來幫老爺爺掰玉米,到了黃昏全都自動離開。而且,從此以后每到秋收那群猴子都要來。

    砸 槍

      我說:你們要是老爺爺,該怎么辦?

      孩子們說:感激猴子,送玉米給它們吃。

      我說不知怎么搞的,那群猴子一見老爺爺接近它們就往開躲,連老爺爺自己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盡管老爺爺特別想跟猴子友好,每次都對猴子做出各種各樣的親熱恣態(tài),但是越這樣猴子躲得越遠。

      孩子們急得大喊:那怎么辦呀老師,趕緊想個辦法嘛!我說老爺爺什么辦法都想過了,猴子就是不跟他親近??墒怯幸惶欤蠣敔斖蝗话l(fā)現(xiàn),每當他讓猴子過來時,那些猴子總是盯著自己肩上那桿獵槍。老爺爺終于明白了:不是猴子不愿跟我親近,而是它們害怕我的獵槍……

      怎么辦?我問。要是你是老爺爺,你該怎么辦?孩子們說把槍扔了。我說那座山里有老虎.

    0
    寫得好

    ●我要參加家庭教育的學習培訓

    最近訪客

    2005~2025 家庭教育網·家庭教育顧問·家庭教育指導師 Copyright by ajm-engineering.com

    本網投訴信箱:gwzds@zhjtjyw.com
    手機版
    滬ICP備13036094號 家庭教育網

    推薦博客↑返回頂部x

    【真情傳遞】石宣家庭教育書院

    【父母手記】不發(fā)脾氣日

    【家教誤區(qū)】教子感悟

    【】讀書沙龍的人文關懷

    【家教論壇】《每日分享》105(2019年6月)

    【】父親節(jié)

    【】寫給女兒的信

    【】分享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