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咨詢:
韓梅問:為什么孩子不肯收拾零亂的房間?
孩子的房間用狗窩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玩具遍地亂扔,書本堆積如山,吃過的果皮、食品袋也不扔進紙簍中,鞋子象一只只小船到處停泊。我說過多少次了,叫他收拾一下,可孩子只當耳邊風。只好自己一次次親自動手。怎么才能讓孩子動手收拾?
專家解答:
這是個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頭疼的問題:孩子玩具的歸位和房間的收拾問題。一次次地收拾整理,一次次地打亂,媽媽的寬容在零亂不堪的房間里或許會蕩然無存。無休的整理或許帶來失去理智的埋怨與指責。
我們總說,成人不要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來要求孩子,因為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上,孩子和成人是有很的大差別的。有些甚至是本質(zhì)的差別。因為生活的意義不同,目的不同,動機不同,所以很多行為方式也不同。成人是運用已掌握的生活技能來應(yīng)對生活,而孩子卻是在生活中發(fā)展這樣的生活技能。若在孩子某些能力或思想成熟之前,就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或所謂的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那么,可能會事與愿違,可能會白費功夫,當然,也可能馴化出一個機器。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因為這樣的沖突可能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具體做起來,可就難了。
孩子的工作和游戲是為了發(fā)展日后所需的各種技能和情操。當他決定專注于某樣玩具時,會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工作,去吸收。完成之后往往會疲憊不堪。盡管在之前或之后家長都會提醒要他收拾整理,但他已經(jīng)無力也無心去做了。工作和工作之后的整理,這兩個看似連在一起的事情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發(fā)展概念。
玩和整理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技能。整理工作需要的思維和分類能力動手能力要等孩子大些才會具備。成人對環(huán)境的要求是一種美感的需求,而這樣的美感,孩子暫時是感知不到的,若要強行灌輸,只怕會損失比這更寶貴的能力。說的簡單點,就是多數(shù)孩子會在他還沒具備這樣的能力時,就被要求做這樣的事(收拾房間),當然很難。若要強求,只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壓力導(dǎo)致他在下次想玩之前會因為怕歸位而放棄,改而去做不需要收拾和歸位的事。這就使孩子失去了可能從那樣他想做的工作上達到成長的機會?;蛟S一個諾貝爾獎就在一句媽媽的嘮叨下夭折了。孩子在零亂的空間里真的能感覺到快樂,因為隨手都是可以工作的東西。在整潔的空間里會不知所措或無聊。這樣的體會大家都該有吧。孩子對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最初只是簡單的快樂比如豐富,便捷。而成人需要更高層的快樂比如整潔,情調(diào),等等。其實這就是這個問題難以調(diào)合的本質(zhì)。
等孩子到了需要感受環(huán)境的美感的時候,自然會發(fā)展他的整理能力。我的女兒就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規(guī)律。從她開始獨立工作我們就提醒她歸位,但有時做的并不好,也只能在現(xiàn)場監(jiān)督下完成。有一段時間說的多了,我們發(fā)現(xiàn)她玩的少了,寧愿和我們無聊地坐著也不想去自己房間玩,我們才想到,這讓她產(chǎn)生了壓力,不愿去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了。之后我們很少再提這件事,每次亂的不行了,媽媽才徹底收拾一次(這活兒我干不來),收拾之后孩子會喊著“哇噻,好整齊啊,好漂亮啊”??蛇^些天還是會亂的。我們也就不說什么了。直到前幾天,在她八歲生日前后的幾天,她常會一人在屋里收拾,不但收拾整齊,還會科學分類。而這似乎是瞬間的改變。穎兒在給女兒的積極評價(每周末的家長作業(yè))中感慨著“一切先于孩子自然發(fā)展進程的施教都是徒勞甚而有害的”。
我們應(yīng)該明白,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可以馬上解決的,有些是要維持現(xiàn)狀,等待那一時刻的到來。我們在這里討論這個問題,并不是不讓家長告訴孩子歸位的規(guī)則,而是不要強求。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既簡單又科學地解決困惑我們多年的教育問題??偸且冻銎D辛的。重要的是觀念的轉(zhuǎn)變。不要總指望孩子時刻都在進步,學著理解和體會孩子兒時的快樂。等他長大成家了,你想去天天收拾也沒機會了,只怕兒媳還不樂意呢。
還有,孩子的管理能力和注意力注定了總會丟東西?;蛟S在他拿著某樣?xùn)|西時有更能吸引他的事物引起了他的注意而導(dǎo)致手中的物品丟失。在孩子因為不小心而丟了心愛的東西時,首先要做的是安慰與分擔痛苦,因為那真的可能是一個很深的創(chuàng)傷。別在孩子傷口上撒鹽了,丟了東西已經(jīng)很難過了,還要面對父母的責難,豈不是雪上加霜?若想讓孩子成長,吸收教訓(xùn),在他情緒好了之后再做合理的討論會效果更好。
總之,不要因為房間零亂而責怪孩子。不要因為他不收拾不歸位而限制孩子。不要因為一兩次丟東西而責怪孩子。撫養(yǎng)孩子就包括了在他還沒這個能力時幫他打理一切。
當然, 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可以做很多努力的。
首先在孩子秩序敏感期時,對屬于他的東西,或他感興趣的東西,成人一定要保持很好的秩序;其次要合理地限制。比如,允許他在自己房間里做想做的事,若打亂了爸媽的空間,或家的公共空間(客廳,廚房等),要在他工作后當面提出馬上執(zhí)行,或者在他每次工作完之后的第一時間陪同或監(jiān)督歸位。已經(jīng)很難的,先從家長陪同整理開始;再有,為孩子準備幾個大小不等的箱子,先和孩子一起把玩具分類整理,告訴他以后自己也分類歸位。再就是成人要有很好的生活習慣,讓他生活在有品味和情調(diào)的空間里,允許他自己的空間零亂些,等他到了年齡,自然會以他生活過的環(huán)境來要求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記得我曾看到過一句話“到了一個有孩子(兒童)的家里,若你看到的是整潔的環(huán)境,那說明他的孩子受到了很多的限制”。雖然話有些絕對,但其中的道理卻值得思考。
媽媽勤勞些,爸爸分擔些,嘮叨責怪少一些,孩子快樂多一些。(衛(wèi)躍嶺)
相鄰博客
- 幾個心理學上的病態(tài)效應(yīng) [2007-05-06 15:27:00]
- 咨詢051:三歲半孩子不寫字(原創(chuàng)) [2007-05-07 23:45:00]
- 好動型的人該怎么學習?(宋少衛(wèi)) [2007-05-08 20:28:00]
- 論文51:家長不良教育心態(tài)對子女心理健康的負面影響 [2008-01-24 23:1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