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類——心理揭秘型:
孩子在打架中成長
文/沈美
現(xiàn)象
你的寶貝愛鬧事,你總是聽到別的家長來告狀,或者你的孩子在干仗中奮勇向前。作為媽媽的你又生氣又著急,這個孩子是怎么回事?千萬別出什么亂子。教育專家告訴您:不要太擔心啦!在兒童社會交往中,無論是哪種國家、哪種文化,進攻性行為在所難免。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備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強干。只是你要善意誘導就好啦!這里的幾個小例子,讓我們細看寶貝在打架中長大。
挑逗式:就不給你帽子,怎么著
在游樂場上,陽陽跟一對雙胞胎男孩開玩笑,把他們的帽子和球都搶走了,大家都在哈哈大笑,兩個孩子也沒有著急,哈哈笑著追他。陽陽把這兩個孩子的帽子和球扔到草堆里,還跳著腳喊著:“我把你們的帽子扔到水溝里面去啦!臟啦!”兩個雙胞胎孩子跑到草叢里面撿回自己的帽子和球,開始追看陽陽打他,三個孩子熱熱鬧鬧地打成一片。
行為解讀:快來和我們一起玩吧
“挑逗”是兒童之間非常常見的社交行為,一個會挑逗他人的孩子,說明他的智力發(fā)育有了飛速的成長,能夠利用自我設(shè)計的游戲來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力,進行友好交往。同時,如果其他小朋友開他的玩笑,他也能夠快樂地接受,并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化解對方的挑逗,是請小朋友參與到游戲中的一種行為。
成長點評:追逐是兒童在鍛煉奔跑能力
追逐是兒童鍛煉奔跑能力,促進大腦中空間距離、物體關(guān)系識別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一種形式。孩子從蹣 跚學步開始,即便走路還不穩(wěn)當,跑起來搖搖晃晃,并且十分容易摔跟頭,他們卻無一例外地熱衷于奔跑追逐。這是他們身體發(fā)育的需求,我們做家長的,應(yīng)該放手讓孩子多多奔跑,也應(yīng)該多跟孩子一起玩一玩兒互相追逐的游戲。
敵意式:真正地廝打起來
一天傍晚,西西、陽陽、虎娃以及其他的一些孩子在小區(qū)草坪上踢球玩。玩著玩著,西西、陽陽、虎娃三個小男孩兒開始拿著球互相打著玩兒,打著打著,就變成陽陽和虎娃兩個人跟西西拿著球互相扔到身上對打,西西逐漸感覺自己處于劣勢,越打越著急,最后他干脆不用球來打,而是去抓陽陽和虎娃,氣憤地跟他們真正廝打起來。
行為解讀:我在發(fā)泄情緒
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個別的孩子會在沒有明顯挑釁的情況下,主動對小朋友施加暴力。比如,有的孩子在游玩的過程中,會突然掐、擰、打或者咬其他的小朋友。一般來說,有這種舉動的孩子,是在發(fā)泄某種情緒,也許是要引起他人關(guān)注。每一個孩子都有感到難過的時候,都可能做出過激行為。偶然一次,我們不必如臨大敵,而是平靜化解,及時處理。我們要一遍一遍耐心地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可以的,不可以傷害他人。
成長點評:逐漸學會忍耐和表達
兒童是在“嘗試―錯誤”中學習和成長的,不允許孩子犯錯誤,也就等于剝奪了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很多孩子在嘗試一兩次,并且發(fā)現(xiàn)這種行為不被接受之后,會逐漸削弱,學會以其他方式表達自己。
攻擊式:你到底敢不敢
小軍看著站在滑梯頂端的小強,很好奇小強在做什么,然后自己也走了上去。當時我和一個朋友站在比較遠的地方關(guān)注事態(tài)的發(fā)展。小軍好像在問小強一些問題,比如,這個滑梯好不好玩,但過了一會,小強很想自己玩滑梯,讓小軍滑下去,可是小軍不愿意也有點不太敢的樣子……兩三分鐘以后,比較強壯的小強突然采取了一個最直接和最粗魯?shù)姆椒ǎ翰还懿活櫟赝屏诵≤娨话?,想把他推下去,小軍嚇得哭起來,引起了大人的注意?span lang="EN-US">
行為解讀:你占了我的地盤,走開
大部分發(fā)生在孩子之間的攻擊行為。都是正常的,并且是友好的,絕對不帶有惡意。
我們看到,有些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當中,過早地引入了爭斗、輸贏、吃虧等概念。這些家長讓孩子參加各種競技比賽,敦促孩子取得名次和證書;把孩子跟同齡、同班小朋友相比較,強調(diào)孩子必須各方面都得第一;干涉孩子的社交活動,容不得孩子“吃虧”,并且教導孩子必須時時處處占上風,不然就批評指責孩子太笨、太窩囊。這些做法會誤導孩子的游戲意圖,認為所有的沖突都是惡意的。
成長點評:克服兒童自我中心性
工具性進攻行為是最常見的一種,就是兒童將進攻行為當作一種工具或手段,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比如爭奪玩具、甚至在爭搶的過程中出手打人?;蛘咄频箤Ψ揭哉碱I(lǐng)游樂器械等等。這種進攻行為只是兒童思維自我中心性、不能延遲滿足,并且尚未掌握語言交流的一種正常表現(xiàn)。
扭打式:不“打”不成交
有一天,毛毛過生日,我們帶著孩子去他們家玩。小孩子是不“打”不成交,他們之間可以說是遇上了知己。那個時候正好是世界杯期間,毛毛是個小世界杯迷,立刻抱著個足球讓我家的兩個寶貝和他一起踢,他們哪里是踢球呀,分明是肉搏戰(zhàn)的樣子,你撞我一下,我拽你一把,互相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滾,嘴里還叫喊著。孩子們的眼睛里都泛著興奮的光芒,滿桌子的蛋糕甜點也留不住他們。
行為解讀:我的力量有多大
兒童交往當中。大約10%的游戲行為是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糾集在一起,身體沖撞,扭打摔跤。在這種游戲當中,孩子們體驗著自己的力量,發(fā)現(xiàn)著自身的強度和限度,增強著自信心,并且呢,還排出老大、老二的順序,還會根據(jù)伙伴的力量逐步調(diào)整。我們做家長的,不僅需要經(jīng)常擁抱孩子,也應(yīng)該多跟孩子進行扭打游戲,有助于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力量的極限、建立起自信。
成長點評:接觸是與人交流的開始
一個人的身體感覺越猛烈,他的情感反應(yīng)就越強烈,情緒的發(fā)展也越健康。人類大腦的發(fā)育,首先發(fā)育的是感官,是各種生理感覺,尤其是觸覺的發(fā)展。身體接觸可以幫助兒童接觸自己韻情緒,體驗和感受自己的情感。一個什么東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會變得沒有感情、冷漠畏縮,無法和他人交流。所以,不要害怕孩于之間身體的接觸,哪怕是打架也沒關(guān)系。
相鄰博客
- 樣稿02:《兒子的時間銀行》 [2008-02-17 15:09:00]
- 樣稿03:如何幫助輸不起的孩子正確面對得失? [2008-02-17 15:10:00]
- 樣稿05:自卑感是怎樣“煉”成的 [2008-02-17 15:12:00]
- 樣稿06:三個月改正寫作業(yè)拖拉習慣 [2008-02-17 15:1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