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淘氣
[案例]
蕙欣已經(jīng)忍無可忍了。她的寶貝兒子鬧鬧真是名副其實(shí),一天內(nèi)能把抽屜翻騰八次底朝天,光盤扔得滿地都是,5分鐘換一張光盤,剛買的光盤就讀不出來了,小東西還一直追著問:“光盤為什么壞了?你說呀!你說呀!”如果有什么東西找不著了,肯定是在垃圾桶里,那時只能慶幸還沒有倒掉。往日的窗明幾凈變成了如今的戰(zhàn)場。最撮火的時候是吃飯,據(jù)保守估計,平均每頓飯鬧鬧最少十次擅自離開座位,磨蹭半天還是剩了半碗冷飯不肯再吃,最后還帶翻了碗筷。還有,當(dāng)他興奮地在屋里跑來跑去,一屁股坐在花盆里,把無辜的杜鵑花碾成一團(tuán),惠欣感覺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鬧鬧還有一個愛好:收藏垃圾。每次出門,他總是帶回大量的石頭、樹葉、爛木頭、碎紙片……并且當(dāng)寶貝似地收在床上、沙發(fā)上、抽屜里甚至窩藏在被子里。從此,那些無休無止源源不斷來自任何一個骯臟角落的垃圾成了惠欣的心腹大患。睡覺也是難題,早已過了睡覺的時間,惠欣好言相勸、三令五申,放了兩遍催眠曲,三遍唐詩,講了四個故事后,早已疲憊不堪,鬧鬧把被子蒙住全身,嘻嘻哈哈地翻騰,還精神抖擻地在惠欣頭上跨過,在惠欣身上跳過,碰巧又踩痛惠欣的胳膊……惠欣的忍耐終于到了極限。精力充沛,本來是優(yōu)點(diǎn),可是卻成了災(zāi)難?;菪篱_始反思。
[分析]
被大人所稱的“淘氣”,從寶寶能夠爬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寶寶爬到之處都顯現(xiàn)了他的好奇心。寶寶會把能看到的、能觸摸到的東西放入嘴里;會把廢紙簍弄翻,把里面的東西揚(yáng)得到處都是;會把抽屜不停的開開、關(guān)上,使父母不得不發(fā)出“不行”、“不要這樣做”類的斥責(zé)。
淘氣對寶寶來講,有時是好奇心的表現(xiàn)。不過寶寶時常因淘氣將父母的重要東西損壞,這是因?yàn)閷殞毻耆欢裁词侵匾?,什么是不重要的。好奇心?qiáng)的孩子,即使對他說“不要去擺弄”,他也照舊淘氣不誤。所以,重要的是父母要加強(qiáng)管理,把這些東西放在孩子看不到、拿不著的地方。要知道孩子最淘氣的年齡在3歲左右,所以,父母即使感到不方便也要忍耐到孩子3歲以后,一過了3歲,孩子就會失去興趣了。
例如,水對孩子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玩耍工具。在洗手時,2、3歲的孩子只有玩水的心情,而沒有把手洗干凈的想法。所以,他常在水龍頭處轉(zhuǎn)來轉(zhuǎn)去,用手指去堵水、玩肥皂等。而一過了4歲,孩子就不再這樣淘氣了。所以父母不必訓(xùn)斥他,讓他按著這個過程發(fā)展好了。
孩子淘氣是基于自發(fā)性意志的表現(xiàn)。允許孩子淘氣,才能使其意志變得堅強(qiáng)。淘氣的孩子生氣勃勃地做游戲,而老實(shí)的孩子卻只能呆呆地打發(fā)時間,因?yàn)樗幻靼自摳墒裁床藕谩L詺鈱⒆拥淖园l(fā)性的發(fā)育成長是大有好處的。孩子“淘氣”的常見原因及對策:
原因一:好奇心引出的“淘氣”。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幼兒性格的典型特征表現(xiàn)為活潑好動、好奇。幼兒期孩子知識貧乏,許多事物對他們來說,都充滿神奇和奧秘。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孩子渴望了解更多的事物,也希望自己能摸摸試試,往往成人越不讓看,越不讓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看要做,成人則視為“淘氣”。
[對策]
孩子對不了解的事情感到好奇,是一件好事,實(shí)際上這是一種探索、一種學(xué)習(xí)。這時成人如果只是斥責(zé)或打擊,他們的求知欲望就會被泯滅,正在萌發(fā)的自信心也會遇到扼殺。成人應(yīng)該珍惜孩子的這種求知心理,抓住時機(jī),予以引導(dǎo),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紹新接觸到的事物的簡單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要耐心講道理,幫助孩子“淘氣”,并要求孩子不影響成人工作或損壞東西。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獲得新知識,形成好行為。
原因二:想引起成人的注意,故意淘氣。
有些孩子表現(xiàn)欲極強(qiáng),喜歡引起成人的注意,如有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表揚(yáng),卻常常做出了成人不歡迎的事情來,成了“淘氣”的行為。
[對策] 對于想引起成人注意的孩子,成人則應(yīng)該放下正在干的事情,去關(guān)心他,傾聽他的要求,然后對他進(jìn)行合情合理的教育,讓孩子知道成人是關(guān)心他的,使他達(dá)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而保持正確的行為。更為重要的是,對這一類孩子,成人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其行動,盡量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力求在事先打“預(yù)防針”,讓他知道成人對他是關(guān)心和注意的,避免引發(fā)其“淘氣”行為。
原因三:因精力過剩造成的“淘氣”。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各種能力也不斷提高,但是如果成人所能提供的活動環(huán)境和條件不能滿足孩子需要,他們剩余的精力無處使用,也會產(chǎn)生“淘氣”行為。
對策:對于精力過剩的孩子,成人應(yīng)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和機(jī)會,提高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意志力和品德,讓其過剩的精力有用武之地。其中父母指導(dǎo)孩子的游戲活動很重要。
不要小看了寶寶的玩,寶寶的玩需要父母的指導(dǎo)和適度參與,如果只是給寶寶買了一大堆的玩具,卻不教給寶寶怎么玩,或者大人根本就沒有玩過寶寶的玩具,那么你的寶寶就很難從他的玩具中得到更多的“智力營養(yǎng)”。也許他只會把積木雜亂無章地堆疊在一起;把球盲目地扔來扔去;別人玩娃娃家游戲時他往往充當(dāng)一個破壞的角色;也根本坐不下來耐心地拼圖和畫畫;常常一會兒也閑不住,但也不知他在忙什么,上躥下跳,大叫大嚷,消耗他過剩的精力。這樣寶寶也就很難從玩具和游戲中獲得更多的樂趣,反而會成為一個討人嫌的“小鬧將”。久而久之,不僅對寶寶的智力發(fā)展有影響,也會影響寶寶的性格。
原因四:有意識的淘氣,有的孩子喜歡用有意識的淘氣來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
對策:對有意識“淘氣”的孩子,成人可采取“冷處理”的方法,既不要打罵,也不要訓(xùn)斥,等到事情平息以后,再指出他的不良行為,并給予糾正。也可以用“自然后果”法懲罰一下,讓他感覺到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后果,讓其牢記教訓(xùn),下決心改正錯誤。這種淘氣一般出現(xiàn)在年齡偏大的孩子身上,3歲前不常見。
總之,對待孩子的“淘氣”,成人既不能簡單粗暴,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應(yīng)該區(qū)別對待,因勢利導(dǎo),循循善誘。
后記:從此后,惠欣開始探究兒子的心理,允許兒子“淘氣”,幫助兒子“淘氣”,并逐漸習(xí)慣了兒子帶來的無休無止的“煩惱”,放寬了對兒子的“政策”:讓他再獨(dú)立一些,讓他再自由一些。每當(dāng)兒子犯下一個小錯誤,她也不會再大驚小怪,而是先蹲下來聽聽孩子的心聲,在表示理解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他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fā)展。兒子在這種環(huán)境下,漸漸變得“聽話”了,不再像以前那么淘氣,相反卻成了一個有主見、有思想的小大人。每當(dāng)望著他活潑可愛的背影,惠欣總在想:其實(shí)孩子不就是一棵小小的幼苗嗎?他需要陽光、需要空氣、需要水分,但不需要溫室,更不需要成人的捆綁。
相鄰博客
- 樣式01:和孩子交流時不能犯的錯(轉(zhuǎn)) [2008-02-17 14:28:00]
- 樣稿07:四招平定玩具之亂 [2008-02-17 15:15:00]
- 樣稿08:合理的“不聽話”與不合理的“不聽話” [2008-02-17 15:17:00]
- 樣稿10:膽小的寶寶請出“殼” [2008-02-17 15:2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