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睡眠不足,促進學習的進步《一》
我們中國有很多刻苦成材的例子,我想影響最大恐怕就是“頭懸梁,錐刺骨”了,這個故事中說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叫蘇秦的人發(fā)奮學習的事情。他發(fā)奮學習采用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頭發(fā)吊在房梁上,一困了,頭一動,就會被拽醒了,可這個辦法后來不管用了,實在是太困了,那怎么辦呢,用一個錐子在困的時候扎自己的大腿。這個辦法實在有點血腥了,現(xiàn)在的人是不用了,但這個辦法的實質(zhì)內(nèi)容卻被保留了下來,而且還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呢。比如我所咨詢的學生中,蘭州的上初三的孩子每天晚七點半到家,早上是五點半起床,六點半開始了上早自習。成都高一的孩子每天是晚上九點半放學,六點起床,七點開始早自習。當然我們石家莊的孩子也基本是這樣的?;蛟S這就是另一種情況下的“頭懸梁,錐刺骨”了。
為什么到現(xiàn)在為止,從家長到學校中,普遍的會采取用延長學習時間的辦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呢?在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提高學習的成績上是不是總存在著正相關的呢?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確實學習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任何一門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是要有時間的保證的,修夠?qū)W時往往是學校一個必要的要求。
其次,有意注意向無意注意轉(zhuǎn)化的不理想,加大了采用了延長學習時間的可能性。當一個學生不想學習時,他對學習的內(nèi)容有意注意的時間就會減少。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是總量上的減少,我們常說:這個孩子貪玩,就是反映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是單位時間中有意注意的時間的縮短“上課愛走神”就是說這種情況的。而無意注意則不同,它體現(xiàn)的是孩子對知識的不自覺的自動的吸收。比如他關心游戲,那么從報紙上電視上從自己接觸的各個方面只要出現(xiàn)了自己感興趣的這個內(nèi)容,都會很快的接受下來,一點都不覺得累。而有意注意如果時間長了就是使自己的大腦疲勞,大腦自己開始產(chǎn)生一個保護的機制,讓你睡覺或把注意力轉(zhuǎn)移走。但如果無意注意不能成功的培養(yǎng)起來,家長和學校為了保證孩子取得好的成績自然會想到采用延長有意注意的做法。
再次,是學校和家長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一些焦慮情緒的反映。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大,學校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在加大競爭的力度,升學率是一個學校取得社會認可的幾乎是唯一的條件,很多家長也把升入好的學校作為了孩子成功家庭成功的唯一路徑,成績好的求更好,不好的求好,幾乎沒有一刻是放松的。自然緊張的情緒在整個中蔓延,在家庭中蔓延。擔心總是大于對孩子的信任,所以延長學習時間,看到孩子不斷的學習,很多時候是老師家長自我安慰的手段了。至于適合孩子的教育的手段,有時就只能放在了口頭上,因為這樣做,不足以安撫家長和老師的焦慮。
最后是學校在教學中無奈的選擇。為什么這樣說呢?我們知道,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講,有二個基本的學習原理:一是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學習,也就是說要排除對孩子造成危險的,感到焦慮的因素。我記得自己上高中的時候,每到上午的第四節(jié)課,總是饑餓難禁,餓本身就是影響人身體安全的危險之一。餓的肚子咕咕叫,那來的精神學習呢?即便是強迫自己認真的聽,也是時時被餓所干擾的?,F(xiàn)在的狀況是不是就改變了呢?很多家長說當然了啊,這么好的生活條件啊,其實據(jù)我的了解,不是這樣的。我們很多的孩子早上是不吃飯的,即便是吃了飯的那也無法堅持到上午學習時間的結(jié)束。我們可以算算孩子們的時間,從早上六點起床吃飯去學校,到中午是整整六個小時的時間,不餓壞才怪呢?二是孩子的短期的記憶是需要變成長期記憶的,而長期記憶的最好的辦法是及時的實踐或重復剛剛學習到的內(nèi)容。我們一般的學習安排不是這樣的,孩子們的上午是很少有自習課和實踐課的,也很少給孩子們一個靜坐思考的時間,往往是從八點開始一直上課到下午的四點,才有時間去安排自習,但即便是這樣的自習也被很多老師補課等占去了。學校在升學的壓力下不能保證給予學生這樣的安全和自習的時間,所以學校無奈之下,選擇的是延長學生的時間,從學校到校外。
相鄰博客
- 讓孩子學會說“不” [2007-03-03 23:54:00]
- 三歲的孩子想獨立 [2007-03-04 00:00:00]
- 是幫助孩子選擇還是幫助孩子適應? [2008-02-12 23:3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