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不愿走出家門?
我有個弟弟,今年剛滿18周歲,可父母已年過60歲,弟弟總覺得和父母之間有代溝,所以做什么事都聽不進父母的意見。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任性、驕橫、不體諒人的性格。
高二上學期剛開始,因為一點小事和同學打架,覺得在校丟了面子,從此不再去上學,老師打電話讓他去他也不去,自此在家休學一年。現(xiàn)在,他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打電腦游戲。我們不忍心看著他頹廢,可說什么他都聽不進去。因此懇切地請專家們想想辦法拯救拯救我的弟弟,我替我們?nèi)抑x謝您們了!
我的分析和解答:
孩子發(fā)展出的是自閉的傾向,這是一種社交的心理障礙.著名的作家三毛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我簡單的說說自閉的原因和提供一個簡單的辦法,希望可以對你有幫助.
自我封閉心態(tài)-個人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和根本不參加社交活動,除了必要的維持生活和工作的活動外,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不于他人來往的一種消極的心態(tài)。其根源是自我與環(huán)境和社會出現(xiàn)的不適應(yīng)而出現(xiàn)的人格發(fā)展偏差。具體的原因是:
一是青少年時期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同一性危機。也就是說是青少年時期自我在企圖重新認識自己和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時而產(chǎn)生的自我意識的混亂。青年人向各種社會角色學習技能與為人處事的策略,如果他沒有掌握這些策略,那就在保護獨立的自我和滿足他人之間產(chǎn)生了混亂,一致于缺乏自信進入某一種社會角色。比如拒絕別人的要求,在有些人那里是很困難的,導(dǎo)致了自己很累,所以干脆不去交往。
二是完美主義,對自己或別人社交中要求過高,比如忠誠,要求絕對,甚至根本不考慮對方是否因此傷害到了他的個人利益。如果不滿足,那就不再和他交往。
三溺愛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沒有發(fā)展去與別人正常交往的安全感,他們或者苛求著別人猜對自己的心思對自己的主動關(guān)注或者完全掌握他人,讓他人沒有自由,其實他們正是因為缺乏內(nèi)在的安全感而導(dǎo)致的害怕被人拒絕被人拋棄而出現(xiàn)心態(tài)。而往往等到的是失敗,然后越來越多交往害怕,最終選擇了不交往。
四消極的自我暗示,如我說錯話了,別人就會笑話我,看不起我等。我看他一眼,她如果看出我喜歡他說我好色怎么辦,等等
五是氣質(zhì)的因素。氣質(zhì)有四種,抑郁質(zhì)和黏液質(zhì)的易出現(xiàn)自閉。
糾正的措施
一悅納自我,
二實踐中突破。真的我拒絕了別人會怎么樣,我試。俺是個鰥夫,就大膽的看著她,看看她到底會怎么樣?當你不被自己的擔心擊敗的時候,你就基本上成功了。當然你可以通過系統(tǒng)脫敏來進行,比如你為自己排列的和一個人交往的有易到難的事情是寫信,打電話,上街,外出見朋友,參加集會,邀請朋友來家。那就按照有易到難一步步來。
三是學習,向積極交往的人學習。
這是我一個講座的內(nèi)容,你可以認真的看看,找到你弟弟的原因,我們在想辦法解決.
相鄰博客
- 尿褲子啦! [2007-04-09 00:34:00]
- 為了一個乖孩子的死 [2007-04-10 23:26:00]
- 在獨立與保護之間 [2007-04-10 23:37:00]
- 十二個辦法培養(yǎng)孩子自信 [2007-04-10 23:4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