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家庭的少女為何輕易失身
上海閘北區(qū)寶山路街道有一個“青蘋果俱樂部”,97名會員均為10至18歲的少女,她們都來自街道轄區(qū)內(nèi)的貧困或單親家庭。
她們有的住在僅3平方米的屋子里,有的上中學(xué)了還沒有一張自己的小床。
因為貧困,因為家庭教育的缺失,她們大多封閉、孤獨,有的還過早涉足愛河,甚至早孕。
當(dāng)我們?yōu)檫@些少女得到有關(guān)部門的關(guān)心而感到欣慰時,一種別樣的思緒又掠過心頭: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多少這樣的少女游蕩于“被遺忘的角落”?
單親家庭的先天缺陷
寶山路街道位于上海的中北部,屬于老公房和棚戶較為密集的閘北老城區(qū)。
寶山路街道計劃生育協(xié)會2005年在一次普查中發(fā)現(xiàn),街道總共3.6萬戶家庭中,單親女孩家庭有129戶,其中隨單親父親生活的女孩超過一半。
佳佳就是這其中典型的一位。
因為家庭拮據(jù),佳佳的父親和一個來自農(nóng)村的外來妹組成了家庭。那個外來妹很能干,他們一起開一個水果鋪子,生活簡單而平靜??傻搅思鸭?歲那年,有一天母親對佳佳說“我去店里看看”之后,就再沒有回來過。后來佳佳有一次問父親:“媽媽為啥不要我們了?”父親嘆口氣回答:“因為爸爸太窮了?!?/font>
佳佳的父親從此像是變了一個人。他沉默寡言,經(jīng)常一個人發(fā)呆。雖然相依為命的父女倆感情很深,但他們之間的交流卻越來越少。當(dāng)佳佳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后,她的性格也越來越內(nèi)向,尤其是有了心事時,喜歡獨自一人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父親心里著急,但不知道如何向女兒開口。佳佳直到18歲還沒有來例假,而且常常感到頭痛,以至有一天摔倒在地,被送到411醫(yī)院急救,父親方知女兒是患了腦垂體瘤。
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是單親父親在教養(yǎng)女兒時面臨的最大困惑。
由于種種原因,這些單親父親獨自撫養(yǎng)孩子的能力很差,所以有一些女孩不得不被寄養(yǎng)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家里,連僅有的父愛也得不到。
小麗的媽媽在她12歲時因為心臟病去世了。后來爸爸有了新家,就把她送到了外婆家。除了偶爾會在周末接女兒出去吃頓飯,爸爸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新家上,小麗覺得自己成了被爸爸拋棄的沒有家的孩子。
研究表明,在適應(yīng)單親家庭生活時,父親的弱勢是顯而易見的。離婚后,不少男性照顧孩子的時間比較少,料理孩子生活的能力也比較差,尤其是單親父親和女兒之間,交流和溝通更加困難。此外,由于在意家庭生活失敗對他們“面子”的影響,單親父親還不愿主動與別人溝通,尋求外界幫助,因此心理問題也很嚴(yán)重。
來源: www.jfdaily.com 解放網(wǎng)—解放日報
金麗莉收錄
相鄰博客
- 孩子需要性別角色教育 [2010-07-07 20:08:00]
- " 更年期"如何對抗"青春期" [2010-07-07 20:26:00]
- 暑期戀情滋生令家長不安 [2010-07-07 20:32:00]
- 13歲女孩送避孕套給單親爸爸作為父親節(jié)禮物 [2010-07-07 21:5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