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查顯示:七成孩子接受“事實單親教育”
“學習壓力大,生活沒意思!”“除了電腦游戲,什么都不好玩!”“生活就是爸媽讓干嘛我就干嘛!”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孩子們這樣說。對一些小學生的個體調(diào)查也顯示,在他們可支配的時間里,課業(yè)時間(含家庭作業(yè))占55%,同學對話時間占15%,玩游戲占10%,看電視、漫畫等消磨時間超過15%,與父母對話時間低于5%。在這些時間安排中,做家務(wù)活幾乎沒有,創(chuàng)造性活動幾乎沒有,與父母交流生活感受幾乎沒有。這樣的后果就是學生沒有體驗自我能力的機會,沒有自我反思的需要,沒有認知生活和社會的機會,更沒有考量自我未來的需求。
現(xiàn)代家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許多父母對此也有所認識,但苦于在遇到問題時不知道怎樣解決。在新的一年里,本版將與深圳市東方之子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其家庭教育專家,來揭示深圳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以活生生的案例與專家一對一答疑,來幫助市民解決家庭教育問題,讓所有的家庭和孩子都從中受益。
“我的小兒子指著鼻子罵我,我的大兒子來安慰我……”日前,在深圳南山蛇口一個茶館里,一位40歲左右的父親坐在記者面前,囁嚅著訴說孩子給自己帶來的心靈創(chuàng)傷。這位大型企業(yè)的高管此刻神情黯然,令人深感同情。
這是一位成功的企業(yè)家,在經(jīng)歷了與妻子和六年級的小兒子近兩年的冷戰(zhàn)后,終于因為小兒子大為不敬的舉動而大怒,與孩子大打出手,與妻子徹底反目。心中聊以自慰的是,那個從小就很聽話的大兒子從異國他鄉(xiāng)打來的安慰電話?!巴粋€家里養(yǎng)的孩子,為什么有那么大差異?”他失神地反復追問同樣的問題。
“大兒子的成長過程正是父母的成長過程,幾乎是與父母共同成長,患難與共。而小兒子則成長于家庭富庶、母親退回家庭的時候。孩子沒有共患難的經(jīng)歷,更重要的是,母親退回家庭之后心態(tài)發(fā)生很大變化,不滿足于扮演家庭角色,因此與丈夫長期爭執(zhí),以至于把小兒子當成了一個反擊對方的武器。父母間的矛盾極大傷害了孩子……”深圳市東方之子教育發(fā)展有限公司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宋承昊老師對這個案例給了這樣解釋。
“在深圳,社會人員結(jié)構(gòu)特殊性本身就潛伏著家庭教育的危機!”“學習型家庭”研究學者、深圳市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專委會主任黃孔辰提出了如此的觀點,“貿(mào)易、實業(yè)從業(yè)人員比例大,外來人口比例大,人口流動比例大,直接導致的就是‘事實單親教育’、‘留守兒童歸巢’、和‘價值觀沖擊’三大教育隱患。”
七成孩子接受事實單親教育
所謂“事實單親教育”,意即“名義上雖然不是單親,事實上接受的是單親教育”。在深圳有多少孩子接受如此教育方式?教育機構(gòu)統(tǒng)計,這樣的孩子占總數(shù)71%。記者采訪中解到,有的學校甚至達到80%以上。
來自潮州的楊媽媽最近一直是家庭教育咨詢機構(gòu)的???,自從孩子讀到三年級以后,她就越來越感覺到教育孩子力不從心?!昂⒆影职謩傞_始創(chuàng)業(yè),沒有時間,并對孩子的現(xiàn)狀十分不滿;瞧不起孩子,也瞧不起我,認為我沒有教育好孩子。孩子學習不好,犟得不得了,管都管不住。我兩頭不是人,沒人在乎我的委屈,訴苦都沒地方……”她滿臉疲憊、過早衰老的臉上滿是無奈和痛苦。
對此,東方之子家庭教育專家楊秀紅認為,父親的角色是不可取代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作用占70%,包括情感、語言、思維三種能力,大部分母親只做到了50%;而由父親傳遞的30%是母親無法完成。這部分內(nèi)容主要就是“性格”,因此能力上面出問題,可以從母親那里找原因,性格上面出問題,就必須怪爸爸了。
來自教育系統(tǒng)的反饋是,深圳孩子能力都很強,性格上面的問題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
孩子成了家里的陌生人
對“留守兒童歸巢”,南山區(qū)教育局心理教研員劉道溶定義是:小時候一直與老人一起住在老家、小學或初中時來到深圳與父母一起生活。
張女士的兒子一年級下學期終于從姥姥家回到父母身邊,做了“父母家里的陌生人”?!皟赡炅?,孩子一直不愿意大聲叫爸爸媽媽;學習很落后,稍微一說,他馬上繃著臉、咬著嘴唇,如臨大敵,像驚弓之鳥一樣。老師們無法跟他溝通,他永遠緊閉著嘴、耷著眼睛……”張女士這樣描述孩子的狀況。
宋承昊分析說,隔代教育的結(jié)果往往是“養(yǎng)而不育”,老人的生活特點本來就容易讓孩子傾向于遲緩、弱小。孩子小時候在姥姥家接受的教育非常薄弱,保姆的教育方法非常粗暴,讓孩子對學習形成了心理障礙。而回到父母身邊之后,父母其實也都不習慣做父母,不了解孩子,與孩子之間缺乏感情基礎(chǔ)。就像需要磨合的外人,連笑一笑都不自然。再加上父母忙碌,真正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時間并不多,因此,孩子就成為了一個情緒極其脆弱的人。
深圳這樣的留守歸巢兒童有多少?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已達43%以上。
青少年生活內(nèi)容貧乏
“本來好好的一個孩子,初中到深圳后學會了抽煙、通宵上網(wǎng);整天跟我伸手要錢,不給就跟我翻臉。我現(xiàn)在都很害怕他……”一位普通家庭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十分擔憂。
“深圳是個經(jīng)濟和文化前哨,本地孩子近年來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較大,而內(nèi)地來的孩子極易遭遇突如其來的價值觀沖擊而發(fā)生扭曲。”黃孔辰如此解釋“價值觀沖擊”這個命題。
宋承昊說:“青少年所形成的價值觀,其實就是告訴自己‘什么是最重要的’。這與孩子所生活的社會圈子的主流價值觀緊密相關(guān)。深圳青少年的生活內(nèi)容相對貧乏,孩子缺乏與父母共處的機會,很多孩子實際上是游蕩于同齡人中間,消極的東西極易在其中醞釀孳生。當極端負面的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爆發(fā)出來的破壞力是非常可怕的?!?(陳廣琳)
來源:單親媽媽網(wǎng)
金麗莉收錄
相鄰博客
- 越少用電腦孩子成績越好(圖) [2010-08-09 11:58:00]
- 一個“危機父親”的反思與覺醒 [2010-08-09 12:12:00]
- 單親教育新概念 [2010-08-09 16:01:00]
- 耐人深思的“獨二代” [2010-08-09 16:4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