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孩子時,家長應(yīng)該用正確的態(tài)度來看待自己的身份。
1. 家長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長只是平常人。所以,家長需要承認自己:
會勝,也會敗。
有心情好的時候,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
比一些人聰明,也比一些人蠢。
在一些事情上能力強,在另一些事情上能力弱。
不能擁有所有想要的東西。
不能永遠沒有錯。
2. 家長與孩子有相同的需要。因為家長與孩子都是人,所以:
家長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孩子也是一樣。
家長希望得到公平對待;孩子也是一樣。
家長希望別人對他們和藹、友善;孩子也是一樣。
家長希望做的好的時候有人贊賞;孩子也是一樣。
家長希望在做的不好的時候,有人諒解和鼓勵;孩子也是一樣。
當感到悲痛、煩惱、頹喪的時候,家長希望有人給予支持、安慰;孩子也是一樣。
3. 家長永遠是孩子的家長,永遠給孩子愛和支持。
孩子成功,家長分享喜悅。
孩子快樂,家長覺得開心。
孩子不斷學習和進步,家長不斷地給予鼓勵和嘉許。
每次孩子倒下再爬起來,家長都給予支持。
4. 家長用說話和行為來實現(xiàn)上面的道理,因此所說的與所做的一致。
在孩子面前,家長無須永遠正確、成功、愉快。
家長不害怕對孩子承認錯誤。
面對孩子,家長無須隱藏內(nèi)心的情緒。
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因此變得脆弱。
家長用自然、輕松的方式表現(xiàn)出他(她)就是這樣,便已足夠去走過他們的人生旅途,孩子自然也會以真誠、自信和積極的態(tài)度去創(chuàng)造他們的人生。
相鄰博客
- 李中瑩:親子關(guān)系之信念 [2008-03-29 21:09:00]
- 李中瑩:溝通從未如此缺失 [2008-03-29 21:12:00]
- 李中瑩:理想的家庭環(huán)境 [2008-03-29 21:29:00]
- 信念系統(tǒng)的提升 [2008-03-29 21:4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