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系統(tǒng):創(chuàng)造與毀滅的力量
“我們的想法有如蒙住蓋頭的面紗,都發(fā)自于最根本的信念?!暴ぉぐ矕|尼奧·馬嘉度
他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癮甚深,有好幾次差點把命都給送了,就因為在酒吧里看不順眼一位酒保面犯下殺人罪,目前被判終身監(jiān)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一歲,其中一個跟他老爸一樣有甚重的毒癟,靠偷竊和勒索為生,目前也因犯了殺人罪而坐監(jiān)。另外一個兒子可不一樣了,他擔任一家大企業(yè)的分公司經(jīng)理,有美滿的婚姻,養(yǎng)了三個可愛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為什么同出于一個父親,在完全相同的環(huán)境下長大,兩個人卻會有不同的命運?在一次個別的私下訪問中,問起造成他們現(xiàn)況的原因,二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么辦法?”
我們經(jīng)常以為一個人的成就深受環(huán)境所影響,有什么樣的遭遇就有什么樣的人生。這實在是再荒謬不過了,影響我們?nèi)松慕^不是環(huán)境,也絕不是遭遇,而得看我們對這一切是抱持什么樣的信念。
有兩位年屆七十歲的老太太,對于未來也因不同的信念而有了不同的人生。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于是便開始料理后事;然而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齡的大小,而在于是怎么個想法。于是她給自己訂下了更高的期許,在七十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隨后的二十五年里她一直冒險攀登高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她還以九十五歲的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大大有名的胡達·克魯克斯老太太。
由上述的例子可見,不是環(huán)境也不是遭遇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而得看他對于這一切賦予什么樣的意義,也就是說他是用什么樣的認知,這不僅會決定他的現(xiàn)在也決定他的未來。人生到底是喜劇收場還是悲劇落幕,是豐豐富富的還是無聲無息的,就全在于這個人到底抱持的是什么樣信念。
信念何以對我們的人生有這么大的影響?事實上它可算是我們?nèi)松凶非罂鞓?、避開痛苦的引導力量。當我們?nèi)松邪l(fā)生任何事情時,腦海里便自然會浮現(xiàn)起兩個問題:一是這件事對我是快樂還是痛苦,{或可說是好還是壞)?二是此刻我得采取什么行動,才能避開痛苦或得到快樂;(或趨吉避兇)?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如何,就全得看我們所持的是何種信念;信念不是自然生成的,乃是我們從過去的經(jīng)驗中累積而學會的,它是我們生活中行動的指針,指出我們?nèi)松姆较?、決定我們?nèi)松钠焚|(zhì)。
不要小看經(jīng)驗,它可以讓我們辨識出事物的共通性,使我們“有把握”敢去做一件從未做過的事。若欠缺這種把握感,生活中就有很多事我們不敢去做了,可以說經(jīng)驗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簡單,讓我們敢于嘗試。然而就由于經(jīng)驗所給予我們的把握感,也常常使我們產(chǎn)生“自我設限”的信念,譬如說一個人因為曾在事業(yè)上失敗過多次,很可能便會就此認為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一旦他深信這種想法,就真的會變成如他所想的那種人。
當有了消極的信念后,一個人對于未來就不敢有任何奇寄望,一生也就只能平白過了。我們必須牢記,信念乃是我們根據(jù)過去的經(jīng)驗,對痛苦和快樂所柞的主觀認知所致。我們很少會留意自己的信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也不知道那些信念是不是錯誤認知的結(jié)果,更未想想那些信念只不過是個認知而已,竟然把它當成真有那么回事,緊抱著如圣旨般奉行。真是不可思議,我們幾乎從未質(zhì)疑過自己深信不移的信念,它到底是不是真有道理?前面我們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做任何事不是沒有原因的,也就是說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根據(jù)自己的信念,有意或無意地導向快樂或避開痛苦。如果你希望能夠徹底改變自己舊有的習慣,那么就得從掌握行為的信念先著手才行。
信念可以是創(chuàng)造力,也可能是破壞力,端看你是從那種角度去認知。人類對于生活中的遭遇會很主觀地賦予某種意義,有的積極、有的消極,前者可使人重拾破碎的心,繼續(xù)往前邁進,而后者很可能就此便毀掉這個人的一生。人生事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其中甚至于有極為痛苦的遭遇,要想活下去非有積極的信念不可,這是心理醫(yī)生維克多·弗蘭克從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種族屠殺事件中發(fā)現(xiàn)了這個道理。他注意到凡是能從這場慘絕人寰的浩劫中活過來的少數(shù)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們不但能忍受百般的折磨;并且能以積極的信念去面對這些痛苦,他們相信有一天會成為活生生的見證,告訴世人不要再發(fā)生這樣的慘劇。
信念不只適用于情緒及行為上,也可以用在身體上,使之能在短時間內(nèi)有極大的改變。有一次我和著名的耶魯大學教授贊爾尼·西格爾博士晤面,他以幾個針對多重人格異常的病例為例,告訴了我信念的異能。說來令人不可思議,當那些患者認為是什么樣的人時,他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便會傳達一個不容置疑的指令,使他身體的生化機能作出極大的改變。也就是說他們的身體在研究者的眼前很快地變化成另一種新的個體,例如眼珠子的顏色變了、身上的某些記號消失了或出現(xiàn)某種特征,甚至于因此而有了新角色所應有的糖尿病或高血壓等病癥。
信念有時侯尚可擺脫掉藥物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就在于人們還十分相信藥物的療效時,一門有關(guān)于研究人類身心互動關(guān)系的“心理神經(jīng)免疫學”就證實了數(shù)個世紀以來的疑惑:信念對于冶病的功效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甚至于比治療本身還來得重要。哈佛大學的亨利·畢其爾博士所作的廣泛研究,就說明了我們別以為是藥物使病體康復,其實真正得歸功于病人的信念。
他這項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實驗,是以一百個醫(yī)學院學生為對象,共分為二組,每一組各五十個人。第一組人分配了紅色膠囊包裝的興奮劑,第二組人則分配了藍色膠囊包裝的鎮(zhèn)定劑, 雖然是這么說,可是實際上膠囊里面的藥粉卻調(diào)了包而并未讓學生們知道。結(jié)果兩組學生的反應都如先前所以為的那樣,吃了紅色膠囊的一組很興奮,吃了藍色膠囊的一組則很平靜,由此可見他們的信念壓制住了身體服用藥物的化學反應。畢其爾博士因此推論;藥物的功效不僅得看藥性,同時還得看病人是否相信藥物的藥效。
“吃藥打針不是絕對需要,但康復的信念不能沒有。”──諾曼·卡真斯
大約七年前我有幸和卡真斯先生相會,不幸一個月后他便撒手與世長辭,在那次晤面中他告訴了我一則信念強烈影響我們生理反應的故事。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洛杉磯市的蒙特利公園橄欖球隊身上,當時有幾位球員出現(xiàn)食物中毒的現(xiàn)象,經(jīng)推斷可能是販賣機里的汽水出了毛病,因為這些人都是在光顧了那臺販賣機之后才發(fā)現(xiàn)有異樣。隨之喇叭便開始廣播,警告人們注意別去買販賣機里的飲料,因為有人病了,同時還描述發(fā)病的癥狀。頓時整個觀眾席便發(fā)生恐慌,有人開始反胃、有人昏厥、甚至于有的只是經(jīng)過販賣機而什么都沒買的人都覺得不對勁了。那天救護車飛馳于球場和醫(yī)院之間忙著載運病人,后來經(jīng)過證實販賣機沒有問題,奇怪的是先前的病人竟然都不藥而霍然痊愈。
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信念可以使人在前一刻得病,而后一刻又不藥而愈,更有文件顯示信念還會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這一切都不打緊,尤其重要的是信念不僅能促使我們采取行動,相反地也會削弱我們行動的念頭。就在你看這本書的此刻,你的信念或許正在形成,決定要如何按照書中所說的去懂、如何去學好書中所教的。有時候我們的信念會使我們在某一方面無力,卻又在另一方面得力,比如說這個信念能使我們敢于唱歌、跳舞,但卻又不敢開車、演講,像這種只限于單方面的信念我們可稱之為專門性信念,相對于適用在各方面的倍念便可稱之為普及性信念。
普及性的信念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例如自我的肯定、對別人的看法、工作觀、人生觀、時間和金錢的使用等等,你可以想見這樣的信念其強度及范圍著實會影響我們整個的人生。幸好,像這樣的信念若能改變其中使你設限的部分,那么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便能使你的人生整個改觀。請記住,信念一旦被接受,就有如對我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下了一道緊箍咒,它可能擴展也可能毀掉你的現(xiàn)在和未來。
如果你希望主宰自己的人生,那么就必須好好掌握自己的信念。第一步就是你得知道信念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
信念是什么
信念到底是什么?在日常生活里我們常常脫口便脫口說出一長串的話;其中到底有投有什么意義可并不是十分清楚,就像“信念”這個字跟大家都常用;可是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它的真正面貌。信念者,乃是對于某件事有把握的一種感覺,譬如說當你相信自己很聰明,這時說起話來的口氣便十分有力量:“我認為我很聰明。”當你對自己的聰明很有把握時,就能充分發(fā)揮腦力,作出好的成績來。對于任何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即或不然也船從別人那里問得答案;然而自己若是個優(yōu)柔寡斷的人,亦即沒有堅定信念或?qū)ψ约簩嵲谑菦]有把握,那么就很難充分發(fā)揮所擁有的各樣能力。
要想了解信念并不難,不妨可以從信念的最初形式──念頭──來談起,每個人日常中都有許許多多的念頭,不過可不都是深信不疑,就以你自己為例來作個解說,或許你認為長得挺吸引人的,當你說:“我很吸引人。”這可能只是個突發(fā)的念頭面已,若要成為一個信念還得看你相信這句話的程度而定。如果你說:“我并不怎么吸引人。”這話童思就有如:“我沒多大信心自認為長得吸引人。”
然而你要怎樣才能把念頭轉(zhuǎn)化為信念呢?在此我可以打個比方,假設你把念頭想像成是一個沒有桌腿的桌面,當一個桌子沒有了桌腿就不足以稱之為桌子,同樣地,信念若沒有支撐就不足以稱之為信念,而只能算是個念頭而已。如果你自認為長得吸引人,請問你何以敢如此有自信?難道你是有什么樣的“依據(jù)”支持你這么說嗎?若是有,這就構(gòu)成你信念的支撐,使你有把握敢這么說。
你到底是有什么樣的依據(jù)呢?是有人告訴你很吸引人嗎? 或者是你從鏡子中所見并跟周圍那些也具有吸引力的人比較過?還是走在街上不時有人向你投以羨慕的一瞥?不管你有多少這類的依據(jù);除非你把它們歸之于“你有吸引力”這個念頭的名下,那才足以構(gòu)成這個信念的支撐桌腿。
一旦你明白了我所說的這個比方,不妨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同時也想想如何可以改變所不喜歡的信念。從上面所說的可以知道,只要有了足夠的支撐──足夠的依據(jù)或參考──差不多沒有什么是不能建立成信念。在此我要請問,你相信人性本惡,當與人打交道時常常擔心會吃別人的虧,還是你相信人性本善,只要對人好別人也會同樣地對你好?從多年的經(jīng)驗中或從別人處得知,相信你的心里已經(jīng)有數(shù)。
問題是這兩個信念到底哪個才是對的呢?答案是你別管哪個是對,哪個是錯,重要的是哪個能幫助你過得更快活。也許周圍的人可以提供你答案,讓你對自己的看法更有自信,不過這些是否能使你日常的生活過得更積極呢?不錯,個人的經(jīng)驗是最有用的,然而你這些經(jīng)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是看書、聽錄音帶、看電影、聽別人說的、還是純粹發(fā)自于自己的想像? 這些再來的依據(jù)必然會激起我們的情緒反應,其程度的強烈自然會影響到支撐我們信念的強度。個人的痛苦或快樂經(jīng)驗會造成情緒上很大的反應,其越強就提供信念越堅固的支撐;另外個人類似經(jīng)驗的多寡也深深影響信念的強弱,不用說支持一個信念的依據(jù)越多,所形成的信念就越強固。
這些構(gòu)成你信念的依據(jù)得精確到什么樣的程度才能為你所用呢?其實這沒什么關(guān)系,不管它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是堅定的還是搖晃的,因為經(jīng)過個人的認知,就算是再強固的個人經(jīng)驗也必然會被扭曲的?! ?
由于人類具有這種無中生有的扭曲本領(lǐng),因而要想尋找構(gòu)成信念的依據(jù)可說是沒有窮盡。我們不要管這些依據(jù)的出處、不要管它是真的還是假的,只要把它當成是真的去接受就能發(fā)揮效果。當然,若是我們的信念是消極的,哪怕是再假的依據(jù)也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既然我們有能力運用想像的依據(jù)來推動自己向前追逐美夢,那么只要想像得越活靈活現(xiàn),好像它就是真的一樣,就能使我們越容易成功。何以會有這種現(xiàn)象呢?那是因為我們的腦子根本分辨不出何為真實,何為生動的想像,只要我們相信的程度越強烈,并且反復地練習,我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便會把它當成真的,即使它是百分之百想像出來的。 在我所拜訪過的每一位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這種能力,他們能無中生有出可用的依據(jù),因而有充分的把握,做出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來。
凡是使用過電腦的人相信對“微軟”這家公司不會陌生,然而大多數(shù)的人只知道它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比爾·蓋茨是個天才,卻不知道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信念而孤獨地走在前無古人的路上。當時蓋茨發(fā)現(xiàn)在墨西哥州阿布凱基市有家公司正在研究發(fā)展一種稱之為“個人電腦”的東西,可是它得用BASIC程序語言來驅(qū)動,于是他便著手開始進行寫這套程式并決心完成這件事,即使他并無前例可循。蓋茨有個很大的長處,就是一旦他想做什么事,就必有把握給自己找出一條路來。在短短的幾個星期里蓋茨和另外一個搭檔竭盡全力,終于寫出了一套程式語言,因而也使得個人電腦問世。蓋茨的這番成就造成一連串的改變,擴大了電腦的世界,三十歲的時候成為一名家財億萬的富翁。的確,有把握的信念能夠發(fā)揮無比的威力。
不知你是否曾經(jīng)聽說過一英里四分鐘的故事?數(shù)千年來,人類便一直認為要四分鐘內(nèi)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過在一九五四年,羅杰·班尼斯特就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他之能創(chuàng)造這項佳績,一來得歸功于體能上的苦練,二來是得力于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經(jīng)在腦海中多次模擬以四分鐘時間跑完一英里,長久下來便形成極為強烈的信念,因而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如下了一道絕對命令;必須全力完成這項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事。誰也沒想到班納斯特的破紀錄;卻給其他的運動員帶來無比的影響,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打破四分鐘跑完一英里的紀錄,可是在隨后的一年里竟然有三十七個人進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達三百人之多。之所以會有這個現(xiàn)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個新的依據(jù),大家所認為的“不可能’實際上是可能的。
“就我而言,信念最真實之處便是讓我能充分發(fā)揮所長,將美夢付諸行動上?!暴ぉぜo德
人們常常會對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自我設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過去曾經(jīng)失敗過,因而對于未來也不敢寄望會有成功的一日,出于這種對失敗的恐懼,長久下來他們便開始學得“務實”。有的人經(jīng)常把“務實一點”這句話掛在嘴邊,事實上他乃是害怕,惟恐再一次遭到挫敗的打擊。長久以來內(nèi)心的恐懼成為一個根深蒂固的信念,當遇到事時便躊躇不前,即使做了也不會盡全力,不用說結(jié)果必然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偉大的領(lǐng)導者很少是“務實”的,他們夠聰明,遇事也拿捏得準,可是就一般人的標準來看可絕對不務實。然而什么叫作務實呢?那可全然沒有個準,就甲看來是件務實的事,可是換成了乙就全然不是那回事,畢竟是不是務實,那全得看是以什么樣的標準而定。印度國父甘地堅信采取溫和的手段跟大英帝國抗爭,可以使印度獲得民族自決的權(quán)利,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事,就很多人來看過可是癡人說夢話,不過事實卻證明他的看法極為正確。同樣的情形,當年有人放話要在加州橙谷建造一座有特色的游樂園,讓世人在其中能重享兒時的歡樂,有好多人都認為那簡直是在作夢,可是沃爾特·迪斯尼卻像歷史中少數(shù)那些有遠見的人一樣,把神話里的世界真的帶到這個并不美麗的世上。
如果你打算人生中做出一件錯誤的事,那么就低估自己的能力吧(當然,那可不能危害到自己的生存),不過這件事可并不容易做,畢竟人類的能力遠大于所能想像的程度。事實上根據(jù)許多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悲觀的人與樂觀的人在學習一樣新的技能時有很大的差異,前者只想做到合乎要求即可,可是后者往往卻想做到超過能力所及的地步,就是這種對自己不務實的要求造成后者的成功。何以最終前者會失敗而后者會成功呢?因為樂觀的人心里根本就沒有成功或失敗的依據(jù),即使有他們也刻意不去注意,從而就不會產(chǎn)生像“我失敗了”或“我不會成功”的念頭。相反地,他們不斷加強自己的信心、不斷地發(fā)揮想像力,期望后面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好,以至于終于成功。就是這種特質(zhì)和不尋常的觀點,讓他們得以堅持不懈,以期達到所企望的成就。成功之所以讓那么多人向往,乃是因為他們在過去并未有過足夠的成功經(jīng)驗,可是對于那些樂觀的人來說,他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過去并不就等于未來”。一切偉大的領(lǐng)導者,不論他們是在人生的矚個領(lǐng)域中有杰出成就,都知道全心追求理想所能發(fā)出的力量是無比的,哪怕他們絲毫不知首要怎么去做。如果你能擁有積極信念,其所衍生的信心必然能使你完成各樣的事情,即使是別人認為不可能的。
“各種真理惟有透過人的想像力,才能發(fā)揮它存在的價值與真實性,想像力,實在是藝術(shù)與人生的超級大師?!暴ぉた道?/font>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有一門重要的學問要學,那就是怎樣去面對“失敗”,處理得好壞往往就決定了一生的命運。要記住這句話:“面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的態(tài)度,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庇行┤嗽跉v經(jīng)了一些挫折失敗后便開始消沉,認為不管做什么事都不會成功,這種消極的信念蔓延開來讓他覺得無力、無望、甚至于無用。如果你要想成功、要想追求所企望的美夢,就千萬不可有這樣的信念,因為那會扼殺你的潛能,毀掉你的希望。像這樣具有摧毀性的心態(tài)在心理學上是這種稱呼:無用意識,這是指一個人在某方面失敗的次數(shù)太多,便自暴自棄地認為是個無用的人,從此便停止任何的嘗試。
賓州大學的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就會對這種現(xiàn)象作過深入的研究,在他所著的那本(樂觀意識)一書中就指出,有三種特別模式的信念會造成人們無力感,最終便毀掉了自己的一生。這三種信念是永遠長存、無所不在及問題在我。
有許多人之所以能無視于橫亙在跟前的巨大困難或障礙而做出偉大的成就,乃是他們相信那些困難或障礙不會“永遠長存”,不像那些輕易就放棄的人,把即使是小小的困難都看得像永遠揮之不去。當一個人相信用難會永遠長存時,那就有如在他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注人了致命的毒藥,你別指望他會拿出任何力求改變的行動。八年前在我人生最低潮、處于極度絕望的時候,我以為這樣的困境將永遠沒有盡頭,因而每天都過得極為痛苦,甚至有一度差點想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如今想起來實在是很蠢,今后再也不這么想了。同樣地,我也不希望各位和我當時一樣,如果你聽到別人跟你說這個困難會沒完沒了的話時可千萬別輕信,最好離他遠一點。不管人生中遇到什么不順的事,你一定要記?。骸斑@件事遲早是會過去的?!敝灰隳軋猿窒氯ィK必會有云散天開見月明的一刻。
人生中的贏家與輸家、樂觀者與悲觀者的第二個差別在于是否相信困難的“無所不在”,樂觀的人從不相信人生處處都是困難,因而不會單為一個困難便把自己絆住,反而把困難視為是一種挑戰(zhàn)。相對于那些悲觀的人,只因在某一方面失敗,便死心眼地相信在其他方面也會失敗,結(jié)果就真的如他所想在金錢方面、家庭方面、工作方面、乃至人際關(guān)系方面都出現(xiàn)了問題,他們既無能管好自己的信念,當然對其他的事情也就無能為力。相信困難“永遠長存·”且“無所不在”是很傷人的, 所以當你碰到用難時一定要確信自己能找出解決之道,并且立刻拿出相對的行動,就必然能很快地消除這些消極的信念。
塞利格曼教授所指的第三個不當?shù)男拍罹褪恰皢栴}在我”,這個意思乃是認為自己才是問題的所在。如果你不幸失敗了,不但不把它視為是調(diào)整行動的好機會,反認為是自己能力的不足,那么很快地你就會投勁再做下去。請問你到底要怎么去改變自己的人生?那不是比單單改變行動來得更困難嗎?千萬別把一切的問題都怪責到自己頭上,畢竟一味地打擊自己并不能使你振作,不是嗎?
當你一直死抱著這些不當?shù)男拍睿蔷陀腥绯赡昀墼碌胤成倭颗?,你的人生可說已經(jīng)完了。也許你不會馬上完蛋,可是只要不丟掉這些信念,那就注定不會有好的結(jié)局,因此你要竭力拋掉它們。請注意,只要你有了某種信念,它就會自動導引你的腦于去過濾掉一切跟它相違的訊息。只接納能跟它相容的訊息。
“好壞、悲歡、貧富皆辨之于心?!暴ぉに官e塞
如何改變舊有信念
一切個人的突破都始于信念的改變,然而我們要怎樣改變舊有的信念呢?最有效的辦法便是讓腦子去想到舊信念所帶來的莫大痛苦,你必須打心底體認這個舊信念不僅在過去及現(xiàn)在帶給你痛苦,并且也確信未來仍然會帶給你痛苦;在此同時,你要想到所換成的新信念能帶給你無比的快樂和活力。這個訓練是最基本的,在日常生活中你要不斷反復去練習,日久便自然能看到它的成效。別忘了前面我們曾說過,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是為了避開痛苦,就是為了得到快樂,只要我們把任何信念跟足夠的痛苦聯(lián)想在一起,那么便能很容易地改變這個信念。我們之所以對某些事合抱持不渝的信念,惟一的理由只不過是不相信它會帶來痛苦。
第二種改變舊有信念的方法便是對其產(chǎn)生懷疑。如果你不怕丟臉,請問你是不是以前拼死地相信某些信念,而現(xiàn)在想起來倒覺得可笑?會有這樣的改變是不是因為你有了新的依據(jù),還是你終于發(fā)現(xiàn)先前的信念其實是行不通的?當我們有了新的依據(jù),就會對以往所持有的信念產(chǎn)生疑問,進而打亂先前的把握感,用新的依據(jù)來建立新的信念。
不過新的依據(jù)也不見得必然會使我們改變舊有的信念,往往我們會發(fā)現(xiàn)所得到的依據(jù)跟舊有的信念相互矛盾,可是我們總會自圓其說地給自己找理由來支持這個信念。伊拉克總統(tǒng)薩達姆在波灣戰(zhàn)爭中就做過這樣的事,他明明看見自己的軍隊經(jīng)不起聯(lián)軍一打,同時所在地也被聯(lián)軍飛機炸得稀哩嘩啦,可是他就是厚顏無恥地宣稱伊拉克贏了。新的依據(jù)要想改變一個人的信念,惟一之途便是要能造成對舊有信念產(chǎn)生懷疑才行,別忘了一個信念的形成必然是我們對它深信不疑。當我們對信念開始產(chǎn)生質(zhì)疑,對其就不再有充分的把握,那就有如在撼動我們所認識的那張桌子的桌腿。你可曾懷疑過自己做某件事的能力嗎?你是怎么想的?很可能是你自問了這樣的問題:“如果行不通怎么辦?”或“如果我做不到怎么辦?”很明顯地,問題問得好具有很大的力量,如果你把它用來質(zhì)疑自己的信念,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原來是糊里糊涂相信的。事實上我們有許多信念都是來自于他人,只是當時沒有好好探究,如果我們能重新去認識,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信念其實根本沒有道理,而自己卻人云亦云地相信了那么多年。
若你曾使用過英文打字機或電腦,就必然會恍然大悟我所舉的這個例子。何以你會認為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傳統(tǒng)鍵盤其字母鍵、數(shù)字鍵及符號鍵都是相同的排列方式?你應該知道Qwerty這六個英文字母鍵是在鍵盤的左上方,它們之所以這么排列是不是因為打起字來最有效率、速度可以最快?大部分的人從來都沒想過這個問題,直覺就認為應詼是如此,畢竟英文打字機問世已有一百一十年。事實上這種排列方式是最及有效率的了,像Dvorak這種改良型鍵盤就證明遠比傳統(tǒng)排列方式的鍵盤更能減少錯誤、速度也加快甚多。其實像Qwerty的排列方式只會減慢打字的速度,特別是當打得很快時常常會使字模卡在一起,因而降低了打字的效率。
何以我們會堅持Qwerty的排列方式長達一百一十年之久呢?于一八八二年時人們打字仍然采用左右食指邊找邊打的方式,可是當時有位女士發(fā)展出八指敲打鍵盤的方式。因而便參加打字比賽接受別人的挑戰(zhàn)。為了贏得勝利,她雇用了一位專業(yè)的打字員,并且要他牢記每個健的相對位置。比賽當天這套方法果然奏效,打敗了群雄而贏得第一,從此它便成為追求“打字速度”的標準,沒有人質(zhì)疑它是否真符合效率的要求。 在日常生括中你有多少個信念曾好好思考過它的出處?你所認定的一定對嗎?很可能在這些信念中就有幾個正是阻礙了你更上—層樓的原因,而你根本還不知道呢!
如果你對任何事物不斷地提出問題,沒多久就會開始對它產(chǎn)生懷疑,這包括那些你深信不疑的事物。我們的信念按其相信的程度可分為幾個等級,清楚知道它們的等級十分重要,而我是給它們分成三個等級:游移的、肯定的以及強烈的。
游移的信念乃是指其十分不穩(wěn)定,即使相信也往往只是一時性的,很容易便會倒向。在我們桌子的比喻里,這種信念所構(gòu)成的桌腿甚不牢靠,常常是搖搖晃晃的。比如說布什總統(tǒng)說話的語氣十分溫和,因而先前美國人都以為他這任總統(tǒng)可能是個“軟腳蝦”,然而當人們從電視上看到他居然能取得世界各國領(lǐng)袖的支持,對薩達姆入侵科威特采取強硬立場,民意調(diào)查就立刻有了大幅度的改變,他的聲望攀升到近代幾位美國總統(tǒng)之中的最高峰,然而就在你讀到本文時他又是什么下場,便可知人們的這種倌念是多么不定。游移的信念有個特性,就是它左右搖擺,全憑當事人一時之念。
至于肯定的信念在那張桌子的比喻里乃是有更大范圍的支撐,特別是對既有的依據(jù)有較高程度的相信,因為它使相信的人更有把握。前面我們說過,這些依據(jù)可以是各個方面的,近可取自親身經(jīng)驗,遠可取諸其他來源,即使是個人憑空想像出來的也行。具有這樣信念的人因為對所相信的都很有把握,所以不太能夠接受新的依據(jù),可是你若能贏得他的信任,就有可能改變他排斥新依據(jù)的可能。一開始他會對所相信的產(chǎn)生些許動搖,當疑惑越來越大就會松動舊有的信念,而在心里就可能挪出接納新依據(jù)的空間了。第三級強烈的信念乃是信念的極致,其主要是對一個念頭抱持近乎至死方休的強烈程度。當一個人擁有這樣的信念時,不僅堅信而不動搖,假使有人對其懷疑,還會惹得他因而動怒。這種人對于所持的信念不容有一絲的懷疑,百分之百地排斥新的依據(jù),其強烈程度到了幾乎冥頑不靈的地步。譬如說,歷代的宗教狂熱分子就只相信他們所信的神才是世上惟一的真神,若有人敢懷疑,他們不惜生命也要維護這個信念。往往這類的狂熱信念使得野心分子自封為救世主,在神圣的名義下行其殘害他人的意圖。這也就是何以很多午前有一個名叫吉姆· 瓊斯的瘋子,在圭亞那用劇烈毒藥誘騙其數(shù)百名“人民圣殿” 的信徒集體自殺,造成舉世震驚的大新聞。
當然,強烈的信念并不只限于狂熱分子才有,任何一個對于某種思想、信仰、主義愿意奉獻犧牲的人也都具有這樣的信念。一個反對地下核子試爆的人必然是有他的看法,然而若他拿出大多數(shù)人不愿參與也不敢投入的行動,在試爆現(xiàn)場附近或執(zhí)行機關(guān)前抗爭,那么他可算是有強烈的信念;有的人不滿公共教育的現(xiàn)狀,那必然也是有他的看法,可是那人若自愿投入推動掃除文盲的計劃,那就非得有強烈的信念不可;一個人成天在想若是有一天能擁有一個冰球隊有多好,這可能是個游移的信念,可是他若千方百計地買下了一個球隊,沒有強烈的信念是不會成功的。你可知道肯定的信念跟強烈的信念不同之處在哪里?不用說是在于是否有行動的意愿,事實上一個有強烈信念的人對于所相信的必然很執(zhí)著。為了達成這個信念,他們不怕被人三番兩次地拒絕,也不怕被人譏笑是個傻瓜。
造成肯定的信念和強烈的信念最大的不同,或許在于后者相信的程度通常較強烈,那是因為其在腦海里形成強烈肯定的結(jié)果,這種信念最后很可能就是這個人活著的惟一目的。抱持強烈信念的人最可悲的,就是他根本就不相信這個信念會有錯誤的可能,因此便一味死抱著不放,結(jié)果很可能敗得一塌涂地。由此觀之、有時候肯定性的信念或許是比強烈的信念要妥當?shù)枚唷?
不過強烈的信念也有它正面的一面,就因為它確實能激勵人心,所以會促使我們拿出實際行動。耶魯大學心理學及政治學教授羅伯特·埃布爾森曾說過:“信念乃是一種動力,而強烈的信念乃是更有價值的動力,讓一個人持久不懈地努力,以完成跟大眾或個人有關(guān)的目標、計劃、心愿或理想?!?
你若是想在人生中有一番成就,最有效的辦法便是把信念提升到強烈的地步,因為只有達到這種程度才會促使你拿出行動,掃除一切橫在前面的障礙??隙ǖ男拍罟倘辉谀承r候能發(fā)揮一定程度的作用。可是有些事還真需要像達到強烈信念那樣的程度才能成功,就像是不想胖得癡肥這件事來說,惟有強烈的信念才能迫使人下決心,只選擇對身體健康的食物,讓生活不再是種痛苦,甚而避開心臟病的侵襲。當你強烈相信自己是個有能力掌握人生的聰明人時,這個信念就可幫助你度過人生中各種艱苦的時光。
現(xiàn)在你要如何來建立一個強烈的信念呢?第一,你得先有一個起碼的信念。其次是你得不斷吸收新且有力的依據(jù),以強化這個信念。在此讓我們假設你打算從此不再吃肉,要想強化這個決心你不妨去請教吃素的朋友,問問他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改變成這樣的飲食習慣?這對他的健康及生活方面造成何種影響?除此之外你還得去找資料,了解動物性蛋白質(zhì)對人體有什么樣影響。第三,給自己找一個印象深刻的例子或自創(chuàng)一個,讓自己充分明白若不這么做可能得付出何等代價,并且不斷質(zhì)疑以逼使這個信念達到深信不疑的地步。就譬如說你決心抗拒吸毒,要想建立這樣的信念最好的辦法,就是紿啟己一個對吸毒有強烈痛苦感受的經(jīng)驗,你可以去看這類的影片,甚至更好的作法是親自去見識受此毒品折磨的人;如果你想戒煙,不妨去拜訪醫(yī)院的加護病房,觀察一下患肺氣腫而躺在氧氣罩里的病人,或者看一看老煙槍肺部的X光照片。諸如上述的經(jīng)驗相信定然能使你建立真正強烈的信念。第四,付諸行動,因為每一次的行動必定會強化這個信念,使你有更強的決心持有這個信念。
懷有強烈信念的人,其信念的建立是因為別人的熱情所致,他們之所以相信得那么堅定,乃是因為別人也這么相信,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有個稱呼叫作群體現(xiàn)象。當人們對于某件事沒有把握時,常常會看周圍的人是什么個做法,然而這并不一定真有幫助,因為別人可能是錯的。在羅伯特·查丁尼博士所著的《影響》一書中曾舉出一個例子,那是個很獨特的實驗,就是由一個女人在大街上向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大叫:“救命!有人強暴!”而旁邊另外再安排兩位喬扮的路人,對此呼救聲不聞不問而依舊往前走去。這名被當作實驗對象的不知情路人在聽到呼救聲時,所作的反應不是立刻前去搭救,而是轉(zhuǎn)頭看看旁邊的兩個人有何動靜,可是當他看到的是一臉的漠然,他也就無動于衷。
像這種跟著大家走的群體現(xiàn)象會妨礙一個人的發(fā)展,而影響最大的群體現(xiàn)象就是太過于相信專家,難道專家就永遠是對的嗎?我們不妨以醫(yī)生為例,就在不久之前,一些受過最現(xiàn)代化教育的醫(yī)生還絕對相信水蛭吸血的醫(yī)病效果,另外,前不久醫(yī)生還流行開給孕婦一種能治早晨精神不振的藥,結(jié)果后來造成胎兒畸型。為什么醫(yī)生會開出這樣的藥呢?還不是因為相信了藥廠專家的話,告訴他們這個藥是當前最有效的。從這里你便可知道,一味地相信專家還不如沒有專家,不過你也別盲目地相信我所說的一切,專家的話固然可信度較高,可是你在相信之前最好先求證一下,這是否有道理呢?
有時候你自己的經(jīng)驗也不見得就一定可信,就以造成甚大影響的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事件為例,當時的人都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在轉(zhuǎn)。為什么他們會有這種看法呢?因為每個走在屋外的人都會指著天空說:“瞧,太陽從東走到西,由此可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比欢谝晃逅娜曛H,哥白尼率先做出一套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模型,他就跟歷史上其他的偉人一樣,有勇氣向當代專家的“智慧”挑戰(zhàn)。雖然他的論點并未為 當時的人們接受,不過今天已為舉世所公認,成為天文學發(fā)展的基石。
痛苦是改變信念最有效的工具
我要再說,痛苦的確是改變信念最有力的工具。在莎莉·拉菲爾最近一次的電視座談會中便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證明了痛苦確有能使信念改變的力量。在節(jié)目現(xiàn)場中有一位女士,勇敢地在觀眾面前聲明脫離三K黨。而在一個月前她也曾出席這個節(jié)目,當時插播了一小段影片,是三K黨婦女召開大會的情形,而這位女士亦在其中。在影片里那些婦女激烈抨擊所有跟她們沒有相同種族觀的人,叫囂著就是因為種族混雜──不管是教育上、經(jīng)濟上或社會上──才造成美國國力與人民素質(zhì)的低落。何以她的信念會有如此一百八十度的大轉(zhuǎn)變?有兩點:
第一,是在前一次節(jié)目的觀眾席里有一位少婦站出來,哭要求那位女士應該學習種族之間的彼此了解,因為她的先生和孩子都是西班牙裔,她不敢相信美國竟然存有對種族如此仇視的群體。 第二,是那位女士在返家的飛機上便數(shù)落兒兒子、因為當天他也一道上了節(jié)目,并且提出和他母親不同的觀點;讓那位女士覺得在全國觀眾面前很失面子。由于那位女士罵得太過火,氣得兒子半途便下了飛機,并且向他母親說了永遠不再回家的氣話。當那位女士到家之后,回想起白天在節(jié)目中有位現(xiàn)場觀眾向她說的這句話:“此刻正有一些皮膚有顏色的美國軍人在波斯灣前線作戰(zhàn),他們不僅是為美國,也是為你?!彼窒肫痫w機上和兒子的爭執(zhí),事實上她真愛這個兒子,只為了種族的膚色,竟然會口不擇言地把孩子給罵跑了,這讓她覺得十分后悔,為什么自己會有這么激進的想法呢?她得立即改變想法才是。
因而她乃第二次上那個電視講座,當場向所有觀眾承認自己對種族的看法極為偏狹,并且宣布從此退出三K黨,日后她會平等對待各個種族,視他們有如自己的兄弟姐妹。人生中有件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你得不時檢討自己所持的信念,是不是能時時激勵你奮發(fā)努力,勇敢地面對生命中各種 艱難而不懈?如果你想知道那些信念擁有這樣的能力,不妨去請教那些有成就的人,向他們學習成功的奧秘。
效法人生贏家的信念
要想拓展你的人生有一個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去向那些已經(jīng)有成就的人學習。這種方法很有效并且很有意思,你可以在生活中不乏找到這樣的人,只要問他這句話:“請問使你成功的信念是哪些?”數(shù)年前,我曾看過一本名叫《與成功者有約》 的書,運用了其中的一些法則因而得有今日,從此便醉心于探索每位成功者所獨有的價值體系、信念和成功的法則。在本書中所提到的許許多多道理并非我獨創(chuàng),而是從各行各業(yè)中的佼佼者處學到的,他們在人生路上已經(jīng)留下了成功的腳印,我們只要順著走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希望在每天的生活中你要好好注意周圍每一個人,向他們學習能使你邁向成功的秘訣。
大哲學家叔本華曾經(jīng)說過,一切的真理都會經(jīng)歷下面三個階段才會為世人接受:
第一階段,覺得可笑而不加理會。
第二階段,視為邪說而強烈抗拒。
第三階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在消費者的心里就有一些錯誤的觀念,結(jié)果給美國的企業(yè)界造成不小的災難,連帶著影響了美國的經(jīng)濟。各位都知道我們的經(jīng)濟正面臨來自各方面的挑戰(zhàn),在富布斯雜志上曾刊出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報導了三菱汽車公司Eclipse型房車的銷售量是克萊斯勒汽車公司Laser型房車的八倍以上?;蛟S你會說:“那有什么奇怪,日本汽車早巳把美國打得落花流水?!笨墒悄阒绬幔@兩款汽車其實根本就是這兩家公司技術(shù)合作所生產(chǎn)的車種,所不同的是兩家公司在銷售上分別用不同的名字?;蛟S你會不解地問:“為什么要這么做呢?”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消費者之所以愿意買日本車乃是因為比較相信日本車的品質(zhì),上面這篇文章所說人們買Laser的車型遠低于買Eclipse,可見他們的信念偏執(zhí)得厲害,事實上這兩種車型的品質(zhì)根本就是一樣。
為什么消費者會這么想呢?很明顯是因為日本車早已闖出高品質(zhì)的好“名聲”,從許多例子中便可以證明言之不虛,長久下來消費者已經(jīng)到了根本用不著懷疑的程度。日本人之所以對品質(zhì)會做到如此用心的地步,相信各位一定想不到這竟然是一位美國“出口”的品質(zhì)大師戴明的功勞。一九五○年時,戴明應聯(lián)軍駐日統(tǒng)帥麥克阿瑟之邀前去協(xié)助重振日本的經(jīng)濟,當時他對日本的工業(yè)前景沒有一點信心,因為戰(zhàn)爭對日本所造成的破壞,使得連打通完整的電話都不容易。就在日本科學家及工程師聯(lián)盟的懇請下,戴明開始著手訓練日本企業(yè)推動“全面品質(zhì)管制”這套法則,今天日本每一家成功且有規(guī)模的跨國企業(yè)能有此成就,可說全是相信這套法則之功。
這套法則共有十四條,其出處是本于這個信念;要想使自己的產(chǎn)品橫掃全世界的市場,企業(yè)必須每天矢志不懈地在品質(zhì)上努力提升。戴明所指的品質(zhì)不是只要符合所訂的標準即可,而是要把“品質(zhì)永不休止地改善”的精神融入企業(yè)經(jīng)營的理念之中,一時一刻都不能偏離。他向日本企業(yè)保證,如果能力行他所教的這套法則,不出五年就能生產(chǎn)出合乎品質(zhì)的產(chǎn)品,十到二十年之間便可成為世界一等的經(jīng)濟強國。
當時有不少人認為戴明是在說大話,可是日本人卻一一遵從,今天日本能有如此的經(jīng)濟成就,可說全是戴明指導之功,無怪乎被日本人尊之為“日本奇跡”之父。事實上自一九五○ 年以來,日本全國每年便會選出在品質(zhì)提升上表現(xiàn)杰出的企業(yè),井頒贈“全國戴明獎”;整個頒獎過程都由電視立即轉(zhuǎn)播, 告訴全日本哪些產(chǎn)品、服務、管理和員工教育是最杰出的。
于一九八三年,福特汽車公司聘請戴明博士主持一連串的管理研討會,其中有一位學員是唐納·彼得森,后來他成為福特公司的總裁,大力在福特公司內(nèi)推動戴明所教的法則。彼得森深信這套法則能使福特汽車公司的命運起死回生,當時它一年的虧損高達數(shù)十億美元。戴明一踏進福特公司便改變其傳統(tǒng)的信念,不要再從“怎樣提高產(chǎn)量、降低成本”著手,而應放眼于“如何提高工作的品質(zhì),使品質(zhì)不再是一個成本升高的問題?!备L毓緸榱耸谷w員工重視品質(zhì)問題(正如其在企業(yè)內(nèi)部所張貼“品質(zhì)第一”的標語一樣),在推動戴明法則之后不到三年便轉(zhuǎn)虧為贏,一年盈余六十億美元,成為汽車制造業(yè)的佼佼者。
福特汽車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在處于最惡劣的情況時,他們從日本人那里終于學到了美國人對于品質(zhì)的觀點,例如福特公司為了保持某一車型的經(jīng)濟產(chǎn)量,而把該車型一半數(shù)量的變速箱委交給一家日本企業(yè)生產(chǎn),可是在車子銷售時福特公司卻發(fā)現(xiàn)不少顧客指名要買日本制的變速箱,若是缺貨他們寧可排隊等或多付點錢也沒關(guān)系。這種現(xiàn)象讓福特公司的主管們頗為不快,心里第一個反應便是認為顧客未免太挑剔了,同是按照品質(zhì)標準而只不過分由美日兩地生產(chǎn)的變速箱會有什么樣的差異?然而在戴明所主持對這種變速箱的測試下,發(fā)現(xiàn)福特美國工廠所生產(chǎn)的變速箱聲音比較大,也常出毛病,比起日本工廠生產(chǎn)的變速箱相差不少,后者幾乎沒有響聲、震動、很少出毛病。戴明教導福特員工的一個觀念,就是品質(zhì)永遠不會多花什么成本,這跟大部分人所持的觀念相左,因為長久以來大家便認為品質(zhì)只能達到某一水準,超過這個水準便會成本失控。當工程專家把福特所生產(chǎn)的變速箱拆開,量測了所有零件的尺寸,發(fā)現(xiàn)都在品質(zhì)檢驗的標準內(nèi)。這個檢驗標準也曾送到日本生產(chǎn)變速箱那家工廠去,當專家檢驗他們所生產(chǎn)的零件時,幾乎每個零件的尺寸都分毫不差,甚至于可以這么說,若是不放在顯徽鏡之下量測還真找不出什么瑕疵。
為什么日本工廠就能做出比合約中所訂的品質(zhì)標準為更高的品質(zhì)呢?沒有其他的理由,就是他們深信品質(zhì)永遠不會多花什么成本;只要他們能做出夠品質(zhì)的產(chǎn)晶,就必然能蠃得顧客,而且是忠誠的顧客,這種顧客可以為他們的產(chǎn)品耐心等待,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價格。就是本于這個信念,日本企業(yè)便全心致力于不斷改進品質(zhì)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因而得以橫掃世界市場而鮮逢敵手。這個信念是美國品質(zhì)大師戴明首創(chuàng),外銷到日本而發(fā)揚光大,我們美國人若是想重振衰疲的經(jīng)濟,就必須回過頭來好好認識這個信念。
有一個觀念對美國的整體經(jīng)濟造成很大的傷害,這個觀念就是戴明所說的“數(shù)字管理”。長久以來美國企業(yè)便相信利潤是由降低成本、增加營收這二項所產(chǎn)生,有一個著名的例子便是受此之害,它發(fā)生在黎恩·陶森主持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時候。當時正逢產(chǎn)業(yè)界不景氣,各家企業(yè)的營收都大幅滑落,為了立即提高公司的利潤,陶森采取的作法不是提高營收而是降低成本。他辭退了三分之二的工程設計人員,就短期看來他是作了一項聰明的決定,因為利潤立刻往上竄升,也因此陶森被全公司視為救星。可是沒有幾年克萊斯勒就又陷入收支的困境,怎么會發(fā)生這種事情呢?其中的原因固然不止一個,不過就長期來看,乃是陶森那個辭退工程設計人員的決定不當所致,因為它嚴重破壞了克萊斯勒素以設計著稱的基礎。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傷害公司最甚的是那些作出短視決定的人,可是奇怪的是他們卻常領(lǐng)高薪,他們所想出的辦法固然可以解決眼前的問題,可是卻種下了更大問題的“因”。相對于克萊斯勒這個例子,福特汽車之能扭轉(zhuǎn)頹勢就全仗它的工程設計人員,他們 因為設計出Taurus這種新款的車種,樹立了汽車品質(zhì)的新標準麗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從上述的例子可知,信念會影響我們所作的一切決定,不管是事業(yè)上或生活上,從而主宰我們的未來。我們?nèi)粝M袀€成功且快樂的人生,有一個重要的信念必須接受,那就是得時時不斷改進自己人生的品質(zhì),不斷成長、不斷拓展。
日本企業(yè)就很明白這個道理,其之能有今日的風光固然得力于戴明的指導,不過他們不斷追求品質(zhì)的決心也功不可沒。他們經(jīng)常把一個字掛在嘴上,那就是“改善”,這個字在日文上即有“沒有休止”的意義。他們常常進行改善,不管是業(yè)務上、生產(chǎn)上或是人際關(guān)系上,務必日日都有進步。事實上改善有個原則,就是逐步慢慢地改進,哪怕那種改進是多么地微不足道,因為日本人知道只要每天能有小小的進步,長久累積下來便是驚人的成就。中國人有句俗諺:“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焙苓z憾在我們英語的詞匯中就沒有像日語“改善”這樣的字眼。
當我越認識“改善”對日本企業(yè)的影響,就越發(fā)覺得這種 觀念對人生有重大的意義。我能有今日的快樂和成功,全是因為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自己對人生的期望。我認為英文中應該有一個字眼,用以時時提醒我們作出“持久不懈地改善” (ConstantandNever-Endinglmprovement),當我們有了這種意義的字,就能夠啟發(fā)我們積極性的思考,進而影響我們所作的一切決定。
基于這個用意,我自創(chuàng)出一個簡單但卻包含了“持久不懈地改善”意義的字眼,那就是CANI!,是ConstantandNever- Endinglmpmveme~這幾個英文單字起首字母的縮寫,我相信我們?nèi)松晒Φ某潭雀欠裰铝τ贑ANI!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 系。在日本,企業(yè)非常重視全面品質(zhì)管制,我也希望我們能夠把CAM!用在企業(yè)經(jīng)營上、人際關(guān)系上、身體健康上、精神情緒上、賺錢理財上等等,這會使我們樂于追求更高一層的人生。
CANI!是一項認真的訓練,你不可興致來時才偶一為之,而得用行動全力不斷地去支持;因為這個字已經(jīng)包含了逐漸 地、持續(xù)地改進的意思,惟有如此才能看出長久的成效。如果你曾去過 “大峽谷”這個地方,便能夠了解我話的意思,因為大峽谷的壯麗乃是科羅拉多河及其千百支流歷經(jīng)千萬年對巖石的沖刷和切割才形成的,如今早已被世人譽為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
許多人經(jīng)常處于惶惶不可終日之中,他們天天不是擔心工作沒了便是錢虧了,不是擔心離婚了便是得病了,簡直是沒有一件事不擔心。我可以告訴各位,人生要想有真正的保障那就得每天在各方面有所改進才行。我從不擔心目前所擁有的一切,因為每天我都在改進,而每天也都確實有進步。 CANI!不表示你就不會再遇上挫折,事實上就是因為你 犯了錯才有機會去改進,也才有機會更往上提升。CANI!的目的也就是要你未雨綢繆,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掌握問題,以免問題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畢竟要鏟除一只“怪物”最好 的時機就是在它還小的時候。
要是你想知道自己進行CANI!的成效,不妨在每天的結(jié)束時好好問問自己下面的問題:今天我到底學到些什么?我有什么樣的改進?我是否對所做的感到滿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進自己的能力并且過得很快樂,我相信你必然能夠得到別人想都想不到的豐富人生。
小的改進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做到
前洛杉磯湖人隊的教練帕特·雷利是美國職業(yè)籃賽贏場紀錄最高的保持者,有人說那是他好運,因為他手下有一批最優(yōu)秀的球員。這話固然不假,然而其他的教練也有好的球員,可是就無法能贏那么多場。帕特之能有此傲人成績乃是因為他有心做好CANI!,據(jù)他說在有一年球季開始之初就曾面臨過重大的挑戰(zhàn),在前一年湖人隊本有很好的機會贏得王座,當時所有的球員都處于巔峰,可是在最后決賽時仍然輸給了波士頓的。塞爾狄克隊,這使得他及所有球員都極為沮喪。為了讓球員相 信他們是有能力登上王座,帕特計劃讓每位球員都能努力進步一點點,于是便告訴大家只要能在球技上海人進步個百分之一,那個球季便會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好成績。百分之一的進步似乎是微不足道,可是你想想若是一隊十二個球員各個都進步個百分之一,整個球隊便能比以前進步百分之十二,而只要能進步百分之十以上,湖人隊便足以贏得冠軍寶座。這個觀念最可貴的地方,就在于每一位球員都認為沒有問題可以做到,這種把握激起每位球員的潛力,全力追求改進至少百分之一以上,結(jié)果你知道如何嗎?大部分的球員進步了不止百分之五, 甚至有的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結(jié)果這一年居然是湖人隊贏得冠軍最容易的一年。的確,只要你真有心做好CANI!沒有什么事是你不能的。
各位千萬請記住,成功的秘訣就在于對未來有把握!抱著不斷突破的信念而拿出必要的行動,就一定能為自己及他人開創(chuàng)出企望的人生。也許今天你對某些事已有充分把握,可是別忘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會不斷面對新的環(huán)境,我們得有更有力的信念才行。別一味相信以往會使你有把握的信念,當你擁有更多的依據(jù)后,這些信念便會改變,不過今天你得關(guān)心的是,目前所持有的信念是否能幫助你突破和成長,看看它們能帶給你什么樣的結(jié)果?
“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暴ぉぁ妒ソ?jīng)》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少信念,而這些信念之中有些正是影響我們目前人生的主要因素,請問你是否曾真正去認識呢? 現(xiàn)在請你放下一切事情留給自己十分鐘,把所擁有的信念徹底從腦子里翻出來并且好好地想一想,不管這些信念對你是有幫助的或是有妨礙的,要盡可能把它們都寫下來。當你寫好了之后,我會告訴你如何加強對你有幫助的信念、除去對你有妨礙的信念,現(xiàn)在就請你把所有的信念都寫下來吧!若是沒有做好這件事就請別往后看下去。
對你有幫助的信條──
對你有妨礙的信念──
現(xiàn)在你對自己的信念是否已經(jīng)有些許概念了呢?在“對你有幫助的信念”這一欄中挑出幫助最大的三個信念并把它們?nèi)ζ饋?,請問它們在你過去的人生里是怎么幫助你的?它們是怎么豐富你的人生?它們對你產(chǎn)生何種長遠的影響?數(shù)年前我也曾寫下相同的一張表,當我認真地審視里面的信念時,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可是被輕易忽視,這個信念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時這個信念讓我感受甚深,的確,有志者事竟成。就在一年之后,這個信念果然幫助了我面對人生及事業(yè)上最艱苦的時光,并因此而掌握住一生中極難得的機會。同樣地,我也希望你能好好審視一下自己所寫下的這一張表,其中若是有幫助你拓展人生的信念,就請你把它們奉為行事為人的原則,持守不渝。
接下來再看一看曾妨礙你的信念有哪些?它們給你帶來什么樣的結(jié)果?從其中請你把對你妨礙最大的兩個圈起來,下定決心拋掉它們并不再受其控制。只要你能不時質(zhì)疑它們對你的“幫助性”,就能逐漸撼動你過去相信它們的“依據(jù)”桌腿,久而久之便不會再受其影響。你可以用下述的問話方式來質(zhì)疑那些有妨礙的信念:
一、這個信念有何可笑及荒謬之處?
二、持有這種信念的人是否值得我學習?
三、如果我不丟棄這個信念.最終會付出什么樣的代價?
如果你肯花點時間回答這些問題,就必然會發(fā)現(xiàn)原先所持有的信念開始松動,若是你能加強它對你過去曾造成損失并且未來仍要造成損失的感受,你會巴不得趕快丟掉這樣的信念,所以現(xiàn)在就請你馬上做這件事。
當你丟棄一個妨礙人生的信念后,不能沒有一個新的信念來取代空出的位子,所以此刻要做的便是為剛剛所拋棄的兩個信念寫下另外兩個所要取代的新信念,然而這要怎么做呢?譬如說如果你有一個信念是這樣:“我永遠不可能成功,因為我是個女性?!毙碌男拍罨蚩筛膿Q為:“就因為我是個女性,所以我擁有許多男性所沒有的優(yōu)點?!蹦愕糜惺裁礃拥囊罁?jù)來支持新建立的信念呢?只要你不斷強化這個新信念,它便會以一種嶄新且有力的方式來導引你的情緒,以邁向所未想過的人生。
如果你并未得到所企望的人生,我建議你不妨自問一下這個問題:“如果我想成功,那得有什么樣的信念呢?”或者是“有哪個人的成功值得我去學習呢?他有哪個成功的信念是我所沒有的?”或者是“要成功得有哪些必備的信念呢?”經(jīng)你這么一問很可能就此得到必須的信念。相信你必會有過失意、挫折、生氣的痛苦經(jīng)驗,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來問一問自己:“是因為我相信了什么而會有這種情緒?”這么一問你會發(fā)現(xiàn)自 己竟然很容易地便找出一直不曉得的信念。譬如說如果你覺得情緒低落,那就問問自己:“是因為我相信了什么而致情緒低落?”這時有關(guān)的原因便可能浮現(xiàn)心頭,例如:“我覺得前途暗淡。”或“覺得沒什么希望?!碑斈阋淮_定是受這些想法困擾,那么就馬上改換這個念頭:“我才不相信會這樣,也許目前看來是不很樂觀,不過我相信那不會長久,遲早總會過去。”具有破壞力的消極思想其實只是個幻影,只要你堅決不去想它,沒多久它就會如煙一般地消散。
消極的想法常會使一個人的情緒低落,然而你若是把困擾你的事賦予新的意義,就能使情緒恢復正常,以冷靜的態(tài)度作出決定并拿出合宜的行動。別忘了,人生中沒有哪件事有真正的意義,它之有什么意義全是你賦予它的。因此你要留神,對于任何跟你有關(guān)的事都要賦予能使你達成企望目標的意義。信念具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及毀滅的力量,當你挑中了這本書時,我相信就是想過一個自己所想要的成功人生。在此請你回答我這個問題:你是不是真想掌握這個力量,讓它為你創(chuàng)造美好的人生而不是毀掉你的夢?如果是的話,那么你就得選擇積極的信念,讓它幫助你走向所訂的人生目標,使你的家庭、事業(yè)、社會及國家都一同蒙福。
領(lǐng)導風格與信念的力量
要作一個領(lǐng)導者必須具備積極的信念,愿意幫助其他人化消極為積極并充分發(fā)揮潛能。在我的印象中就有一位這樣的人,她是一位教師,名叫馬華·柯林斯,各位可能在“六十分鐘”或其他的節(jié)目中見過她。三十年前馬華初踏上杏壇,在芝加哥的一所小學任教,發(fā)現(xiàn)她那二年級的學生中有一些竟然一點學習的興趣都沒有,深人了解之后讓馬華興起丁個念頭,要憑著自己的力量去為那些孩子開創(chuàng)不同的未來,雖然要怎么做的概念她一點都沒有,但是她相信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終必會有所成就。她所面對的這些孩子都被認為是學習有困難的,如果用一般人的看法可能會把他們當成“智障兒童”,然而馬華卻認為問題不在孩子,而在于教育他們的方式。她覺得這些孩子并不是不能教,而是傳統(tǒng)的教育給他們的并不夠,沒讓他們建立起應有的信念,以致于“我”在他們的心中未能形成。人類是在各種挑戰(zhàn)中學習成長的,這些孩子并非不能成長,也并非不愿成長,而是他們并未得到所需要的挑戰(zhàn)。
因而馬華把一般兒童的讀本全扔丁,而讓這些孩于閱讀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及沙孚克里斯等古人的著作。這個作法看在許多教師的眼中都頗為訝異,不解地說道:“那不是開玩笑,他們怎么會看得懂?”甚至于有些人對馬華展開人身攻擊,說這會毀了孩子的未來,·然而這群孩子不僅看懂了這些書并且愛不釋手。為什么會有這種情形呢?原來馬華深深認為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性,因而每個人也自有其學習的喜好,她秉持這個信念以無比的愛心和耐心個別教導每個孩子,使這群孩子都對自己建立起足夠的信心。隨后的二三十年里馬華一直就在這個領(lǐng)域中并且斐然有成。
我和馬華第一次見面是在西城幼兒學校,那是她所創(chuàng)建獨立于芝加哥公立教育系統(tǒng)之外的一所私人幼兒學校。在和她談過之后我決定再見一見幾位她所教的孩子,第一位是個四歲大的男孩,一臉天真爛漫的笑容,我捏了握他的小手。
“嗨,我是安東尼·羅賓斯。”
“你好,羅賓斯先生,我的名字叫作塔瑪吉·葛里芬,今年四歲,你要問我什么事呢?”
“你好,塔瑪吉,可不可以告訴我近來你看些什么書?”
“好的,羅賓先生,這陣子我可看了不少書,剛看完了約翰·史坦貝克的《鼠與人》?!?
各位可以想到他這句話讓我有點吃驚,于是更想知道他到底看到了些什么,我想他可能頂多會告訴我里面有兩個家伙,一位名叫喬治,一位名叫蘭尼。 他說:“嗯……這本書的主人翁是……”
這時候我才相信他可不是隨便翻了翻那本書,接著我便問他看完后的心得。
“羅賓先生,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它給了我一些啟示?!?聽他這么說我不由得笑了,問道:“你可知什么叫作“啟示”嗎?”
“知道。”然后他就說明這個字眼的意思,比我解釋得還好。
“塔瑪吉,它給了你那些啟示呢?”
“羅賓先生,它說在孩子的世界里從來不會以皮膚的顏色去衡量人,只有大人才會這么做,這使我注意到有一天我也會長成大人,但我絕對不會忘記這本書中所說的?!?
聽了他這番話我頗為感動,想到馬華·柯林斯這些年來所下的苦心,讓這些孩子有了十分正確且積極的信念,以面對目前和未來整個人生。馬華女士之能提高這群孩子的人生品質(zhì),乃是使用本書前面所說的三個法則:她引導孩子提高了對自己的朝許、她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信念、她教給孩子怎樣過成功人生所需的觀念和方法。結(jié)果這群孩子不僅提高了自信,并且在學業(yè)上及其他各方面都有極為杰出的表現(xiàn)。
最后我問了塔瑪吉這句話:“柯林斯女士教給你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
“她教給我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外人可能會安排我的未來,但是只有我才握有決定權(quán)。”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記得這個小孩所說的,年紀這么小,可是卻有這么好的信念。我相信他以及其他孩子在未來都會有很好的機會,開創(chuàng)出所企望的人生,而那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作夢都不敢想的;
到此讓我們再來復習前面曾說過的。我們知道在自己的身上蘊藏著正有待喚醒的無比力量,那個力量從我們決心要作出扭轉(zhuǎn)人生的決定時開始釋出,不過在此我們還得探討一個重要的信念,而這個信念就在下一章那個問題的答案里……
——摘自《喚醒心中的巨人》
相鄰博客
- 李中瑩:理想的家庭環(huán)境 [2008-03-29 21:29:00]
- 信念系統(tǒng)的提升 [2008-03-29 21:41:00]
- 提升內(nèi)心的力量 [2008-03-30 13:17:00]
- 影響人生的力量 [2008-03-30 13:5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