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使用圖冊和課本插圖進行讀圖訓練
丁洪海
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地圖理解地理概念,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狀況,分布規(guī)律,分析形成地理事物分布的原因,這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讀圖訓練離不開地圖,如何在課堂上有效地指導學生用好自己的課本插圖和圖冊,既讓他們自己去讀圖獲取地理知識,同時又培養(yǎng)讀圖能力。其間,教師須費一番心思。下面以《歐洲氣候》一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談談幾個注意事項。
一、提高通過讀圖獲取地理信息的意識和對圖冊和課本插圖的利用率
歐洲氣候內(nèi)容的教學,從了解歐洲氣候的三個特點(以溫帶的氣候類型為主;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面積很廣;受海洋影響顯著)到分析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盡管涉及的知識面很廣,但所有的知識我要求學生不看課本上的文字介紹,而是在通過對圖冊和課本插圖的觀察體會中得出結(jié)論,且形成的印象要比教師直接告訴他們知識點或看課文圈記要深刻得多。由此學生體會到自己手中地圖的價值,從而去加以珍惜和利用。
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適應學生認知發(fā)展順序
1、由已知到未知的順序。新的知識的獲得往往要借助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去理解,這樣所學知識點才不至于孤立存在,而是可以掛靠、鏈接在已有的知識體系上。因此教學中要經(jīng)常引導學生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及梳理。鞏固是為了防止遺忘(丟失),梳理是為了有序保存。這樣,學生頭腦里的認知結(jié)構(gòu)才會不斷豐富和完善,在需要提?。ɑ貞洠r也方便、快捷。
學習“歐洲氣候”時,估計以前所學的許多相關知識遺忘較多,有必要引導他們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復習回憶,以便為新的知識點獲得提供知識準備。因此,我安排了“復習舊知”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看圖冊講述以下問題:
(1) 讀圖冊P25“歐洲地形”圖講述:
①歐洲海陸位置(三面臨海,西臨大西洋,一面連陸……)
②面積大小、陸地輪廓(在各大洲中面積居第6位;海岸最曲折,北海、波羅的海、黑海等海域深入內(nèi)陸,洲內(nèi)各地距離都較近)
③地形特點(地勢最低的大洲,以平原為主,山地大多呈東西方向延展)
(2) 讀圖冊P7“世界氣候類型和洋流”圖,講述:
世界氣候類型有四個方面,12種。其中熱帶的氣候類型有哪幾種?溫帶的氣候類型有幾種?(為了解歐洲氣候“以溫帶的氣候類型為主”做鋪墊)
(3) 讀圖冊P6“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圖擇要舉例講述:
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哪幾個方面?這些因素分別是如何影響氣候變化的?
2、由易到難、由感知到理解到記憶的順序
歐洲氣候的三個特點中,讓學生讀“歐洲氣候”圖及“世界氣候類型”圖感知歐洲氣候“以溫帶的氣候為主”(先觀察有哪幾種氣候,再通過比較得出“以溫帶的氣候類型為主”的結(jié)論,再結(jié)合觀察歐洲所處緯度位置分析“以溫帶的氣候類型為主”的原因)、“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面積很廣”這兩個特點比較容易,所以先花少量時間順勢解決。而對“受海洋影響顯著”這一特點的感知及分析難度較大,應作為這一節(jié)的重點來突破。在突破這一難點時,同樣遵循由易到難,由感知到理解再到記憶的順序。先讓學生觀察課本P6:“歐亞同緯度地帶氣溫和降水量比較”圖,獲得初步感性認識。
(1)歐洲大陸上同緯度地區(qū)的“布雷斯特”與“哈爾科夫”兩地的冬夏氣溫變化(氣溫年較差)和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2)歐洲大陸上的“哈爾科夫”與亞洲大陸上同緯度的“烏蘭
巴托”進行比較,冬夏氣溫變化(氣溫年較差)和年降水量有何不同?……
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歸納得出結(jié)論:歐洲各地氣候具有海洋性強的特點(由于受海洋影響,呈現(xiàn)出冬溫夏涼,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較多)。最后,再要求學生思考討論,造成歐洲氣候受海洋影響顯著的原因有哪些。這樣,由感知到理解,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學生既通過讀圖獲得了清晰的感性認識,又通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理解了影響歐洲氣候特點的諸多因素。無須過多地機械識記也比較容易記憶。
三、讓學生成為讀圖訓練的主體
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自己講解過多,學生往往不一定都能趕上教師的思路和進度,因而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導致注意、思維渙散。因此,教師要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去讀圖了解地理事物分布,分析各地理事物分布的特點及規(guī)律,探究各地理要素之間的關聯(lián)之處。然而,讓學生成為讀圖訓練的主體,并不是教師可以放任不管。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提示觀察的重點、思路,調(diào)動讀圖交流的積極性。
教師的語言提示要簡明、準確。如:想讓學生讀圖說出“歐洲以溫帶的氣候類型為主”這一特點,提出問題:“根據(jù)緯度位置,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帶,歐洲以什么帶的氣候類型為主?”就要比“歐洲以什么氣候類型為主?”具有指向性和暗示性。
教師要設法讓學生大膽發(fā)言、討論??梢砸曌x圖要求的難易程度讓學生齊答,兩兩指圖講述后再點名回答,或是小組討論后再讓學生相繼發(fā)言補充。比如,分析造成歐洲氣候受海洋影響顯著的原因時,我就是讓學生四人小組先自由討論,再全班交流。他們議論激烈、]集思廣益。他們由此體會到學習的主人翁感。
教師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肯定正確的方面,指出不足之處。有時,學生由于激動容易說錯話,或看似信口開河,實質(zhì)暴露出知識掌握方面的欠缺。教師可由此捕捉到真實的反饋信息。此時,教師可鼓勵學生想一想再說。若有其他學生插話糾錯或是紛紛議論,也可暫且任其自然。在讀“世界氣候類型圖”復習“溫帶的氣候類型有哪幾種?”時,不少學生只說了“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三種,此時,有的學生提出異議,我沒有充當裁判員角色,而是讓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學氣氛顯得輕松和諧。
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利用好地理圖冊和課本插圖,要探究的問題很多,筆者寫文旨在拋磚引玉,敬請批評指正!
相鄰博客
- 牽牛要牽牛鼻子——談如何改變“片面追求升學率”升級為“全面追求升學率”的問題 [2008-06-12 15:44:00]
- 在地理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的實踐研究 [2008-06-12 15:49:00]
- 地理課上實施三維度教學目標的一點體會 [2008-06-12 15:55:00]
- 地理教學與心理教育有效整合的實踐研究 [2008-06-12 15:5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