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查顯示:20.8%的孩子有攻擊性 幼童緣何滋生暴力傾向
時間:2006年01月22日【來源:黑龍江生活報】
http://news.sohu.com/20060122/n241552198.shtml
幼兒園里的孩子打打鬧鬧本是在所難免,然而,由哈爾濱市婦幼保健院首次完成的對2~5歲幼兒氣質(zhì)、行為評估調(diào)查顯示:20.8%的孩子具有攻擊性,有暴力傾向。如何對越來越多的小霸王進行約束,如何引導這部分孩子遠離暴力傾向,日前,記者就有關情況進行了采訪———
幼兒暴力傾向挺嚇人
12日,記者在哈爾濱市兒童醫(yī)院住院處見到了張女士和她的女兒樂樂(化名)。
樂樂今年5歲,在哈市的一家幼兒園上中班。一個多月前,樂樂在幼兒園被同學小?。ɑ┳テ屏四?,至今未痊愈。張女士告訴記者,那天幼兒園孩子們疊手帕,小小去搶樂樂的手帕,樂樂不給,小小就抓了樂樂的臉。當她接到幼兒園老師的電話趕到幼兒園時,看到女兒臉上多處被撓傷。隨后,幼兒園的老師和她一起將樂樂送往醫(yī)院。經(jīng)診斷,樂樂的左右面部和額頭有七處皮膚傷,其中兩處已傷到真皮層。在隨后進行的復診中,醫(yī)生診斷:“面部外傷后色素沉著”,并表示其中兩處傷及真皮層的疤痕,可能無法消除。
如果說樂樂是幼兒暴力攻擊的受害者,那么4歲的壯壯(化名)則是幼兒園里惹不起的小霸王。采訪中,記者遇到了因咬傷小伙伴而陪著對方看病的壯壯和他的父母。壯壯看起來非常乖巧,不愛說話,但他的父母告訴記者,如果有人敢搶壯壯喜歡的東西,他二話不說,撲上去就咬?,F(xiàn)在雖然他入園才1年多,可父母因為常常要陪兒子給弄傷的小朋友看病,已經(jīng)成了醫(yī)院的???。僅賠償?shù)尼t(yī)療費和送禮物探望,家長已花了2000多元。
哈爾濱市兒童醫(yī)院口外科主任田素寶告訴記者,2~5歲的幼兒打鬧出現(xiàn)的外傷主要有抓傷和咬傷兩種,有人認為小孩相互廝打不會造成嚴重后果,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如果傷到了真皮層,小孩一樣會留下永久疤痕,樂樂所受的傷就屬于此種情況。每個月他們醫(yī)院都會收治幾起因幼兒暴力受傷的病例,作為醫(yī)生,他們對那些往死咬、狠勁兒撓的幼兒暴力傾向深表憂慮。
調(diào)查顯示——
暴力傾向成為幼童主要心理問題
日前,哈爾濱市婦幼保健院對哈市4所幼兒園900名2~5歲幼兒的行為進行了氣質(zhì)、行為的評估,結果發(fā)現(xiàn)不少兒童存在心理問題:17.7%%的幼兒屬抑郁型;10.5%的幼兒表現(xiàn)出焦慮癥;20.8%的幼兒具有攻擊性,有暴力傾向。
談到幼兒有暴力傾向的問題時,哈爾濱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孫冬韋告訴記者,在調(diào)查時,有些孩子的暴力傾向是十分明顯的。有一次,他們進入哈市道里區(qū)一家大型幼兒園做調(diào)查,有一個3歲的小男孩和同伴拌嘴,兩人爭得不可開交,隨后小男孩居然拿起一把小椅子要往同伴的頭上砸。老師馬上制止了他的行為,小男孩沒得逞,就躺在地上打滾兒,拉都拉不起來。隨后,小男孩拿起班級的垃圾桶,狠狠地摔在地上。還有一次,他們調(diào)查結束時,正趕上幼兒園小朋友放學,一個小女孩因為奶奶晚來接了一會兒,在眾目睽睽下對家長大發(fā)脾氣,甚至沖著奶奶又踢又咬。
對兒童的攻擊行為感受最深的就是幼兒園的老師了。
哈市某幼兒園常園長向記者講述了她親眼看到的一幕:一次,大一班的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操場上做游戲,幾個小男孩兒發(fā)現(xiàn)了一個“山洞”(積木搭起來的),其中個頭較大的一個男孩兒最先跑到了“洞口”,歡呼著說:“這里歸我啦!”結果,站在一邊、看上去很斯文的一個小男孩兒突然猛撲上去,對著說話男孩兒的腦門,狠狠地咬了一口。當老師跑過去時,大個頭男孩兒的頭皮已經(jīng)滲出了血,咬人的男孩竟不以為然地站在一邊,當老師批評他時,他竟振振有詞:“那‘山洞’是我的,我在保護我的‘山洞’?!?/font>
一些幼兒園的老師還向記者介紹說,老師為了避免孩子爭搶玩具,會在孩子玩一陣兒后,號召相互交換玩具。但這時,總有一些孩子手里拿著自己喜歡的玩具,還要搶別人的玩具。如果他們的目的達不到,就會對別人拳腳相加。這種孩子就屬于調(diào)查中提到的具有攻擊性的幼兒。
不良導向——
幼兒暴力緣于畸形“以暴制暴”的教育觀
在談到孩子的攻擊性傾向時,很多幼兒教師提到了家長的教育問題。常園長告訴記者,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在教育上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溺愛,而且一旦孩子間發(fā)生矛盾,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吃虧,就縱容孩子的暴力行為。
常園長舉例說,一次,一個五歲多的男孩使勁拽著一個差不多大的女孩的頭發(fā),被打的女孩嚇得大喊大叫。老師過去拉架時,小男孩兒仍緊緊地拽著不肯撒手。當天孩子的爺爺來接孩子,老師把情況告訴他后,男孩的爺爺只是象征性地說了些“和小朋友要講團結”、“不能隨便動手打人”之類的話??吹贸觯议L是為應付老師而擺出了一種姿態(tài),根本不批評孩子的這種暴力行為。后來,老師了解到,那孩子的爺爺是行伍出身,為了讓孫子不挨欺負,還專門向?qū)O子傳授了不少實戰(zhàn)技巧。幼兒園里,有的小朋友指甲留得挺長,教師要替其剪掉時,孩子竟稱是家長要求留的,為的是和小朋友動起手來不吃虧。至于上面提到的那個滿地打滾兒、摔東西的小男孩兒,孩子的母親就表示,他們都習慣了孩子的壞脾氣,以前孩子由爺爺奶奶帶,寵壞了。在家里,孩子說一不二,只要是不合自己心意,孩子的壞脾氣就要發(fā)作。孩子父親因為這事,也打過孩子,可是無濟于事,后來只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
據(jù)了解,因為孩子之間發(fā)生爭吵,大人間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的事也不少見。前幾天,在哈市一繁華路段,兩位家長在接孩子時,就因為孩子前一天打架誰先動的手、誰家孩子吃虧了而爭吵,還動起手來。結果看熱鬧的人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甚至影響了交通,最后,附近的交警出面,才平息了局面。
為了解家長對孩子間發(fā)生糾紛所采取的態(tài)度,記者于本月中旬在中央大街上隨機采訪了15位家長。當問到如果孩子受別人欺負怎么辦時,有10位家長回答:以牙還牙,別人打你,你一定要還手。有兩名家長表示,要讓孩子和對方講道理。還有3位家長表示,要視對象情況而定,以免孩子動手后吃大虧。
專家觀點——
讓幼童學會“莫動手講公道”
采訪中,孫院長告訴記者:“我國曾有句俗語: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心理學角度講,人在幼兒時期所表現(xiàn)出的氣質(zhì)、行為傾向,很可能在成年后表現(xiàn)出來。對于幼兒的暴力傾向,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孩子自身存在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如果家長不能很好地進行引導、教育孩子,幼兒的暴力傾向?qū)⒓觿?,最后變成問題,給整個社會增加不安定因素。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正確教育孩子?!?/font>
對于家長如何處理幼兒間糾紛,常園長告訴記者,家長呵護孩子本身并沒有過錯,但是如果不講原則、不懂方法、不明事理地一味袒護孩子,是一種畸形的溺愛,這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而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幼兒具有攻擊性傾向,不能不說是教育不得當?shù)囊环N惡果。
哈爾濱師范大學教育系學前專業(yè)楊飛龍教師表示,未來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同時也是一個團結協(xié)作的社會。讓自己的孩子學會與別的小朋友分享,讓他們從小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對于孩子未來發(fā)展至關重要。通過一個玩具一起玩或者輪著玩,來讓他們逐步理解、體會什么是分享,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受欺負了,家長可以先向孩子問一些“是不是很疼”之類表示安慰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并不是孤立的。然后跟他說:“以后再有人這樣欺負你,不要哭鼻子,告訴大人(幼兒園老師),大人會批評他的?!边@種做法,可以使孩子意識到受人欺負時有時需要主動還擊,但還擊不一定非得“以暴制暴”,對于這種“不公道”的行為,應該讓主持“公道”的人去管。讓孩子接受這些觀念,可以提高他們的自立能力,對他們學會將來如何在一個有規(guī)范、有秩序的社會中為人處世也是很有幫助的。
此外,有關教育專家還提到了一些“暴力”電影、電視劇和網(wǎng)絡游戲?qū)⒆拥呢撁嬗绊憜栴}。哈市南崗區(qū)教育局初教科科長徐亞杰表示,與目前電影、電視劇和網(wǎng)絡游戲中渲染的“暴力情景”相比,我們教育體系中珍愛生命、遵守法規(guī)的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對于缺乏辨別力而又富于模仿的幼兒來說,大量的打斗場面只能是誤人子弟。她還提議:“我國應依據(jù)《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guī),盡快把有暴力鏡頭和場面的影視和網(wǎng)絡游戲等進行分級,以保護未成年人不受影響。在這方面,國外已有不少經(jīng)驗可供借鑒。如曾在國內(nèi)轟動一時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在美國就被定為‘需父母陪同觀看和向孩子解釋’的‘暴力片’。與之相比,我國目前暴力影片和網(wǎng)絡游戲比比皆是,對孩子的保護卻缺乏法規(guī)和手段?!保ㄉ顖螅?br />
相鄰博客
- 校園女生暴力事件——殘酷青春誰之過? [2009-02-11 22:31:00]
- 視頻:第八套廣播體操 [2009-02-14 20:58:00]
- 德德瑪演唱:下馬酒之歌 [2009-02-15 21:51:00]
- 曾仕強教授 《親子關系》 共24講 [2009-02-15 22:1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