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shgsh/archives/2009/2009525132013.html
盡管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堅強自信,但他們的一些行為往往使孩子們的自信心受到傷害。國外專家提出了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為人父母的七種通?。?
?。?)說他們是壞孩子。當(dāng)孩子不小心將牛奶打翻在地時,父母往往會說:“你真是個壞孩子,這已經(jīng)是這星期第四次了。 ”孩子們會因此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當(dāng)我笨手笨腳的時候,我就是個壞孩子。
?。?)無休止地提及孩子做過的錯事。這樣的父母總是尋找孩子的錯誤,然后不斷提醒他們。這對孩子建立自信心沒有半點好處。
(3)給孩子起外號。叫孩子“小矮子”、“大耳朵”或者“小胖子”,這樣不但會削弱孩子的自尊心,且不利于樹立家長的正面形象。
?。?)認(rèn)為他們永遠是孩子?!坝幸惶?,你會如何如何”或者“你還小,照我說的做肯定沒錯”是這樣的父母經(jīng)常說的話。這種語言會讓孩子們無法全面地看待自己。
?。?)一味地批評孩子。孩子們聽到的批評越多,他們避免去嘗試做其他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大?!澳阍谶\動方面根本就不行”,“這是你第三次犯這種錯誤了,我懷疑你永遠不會有責(zé)任心”,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
?。?)為孩子代言,而不是讓孩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這只會讓他們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失去自信。父母替孩子表達,等于向他們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我可以比你說得準(zhǔn)確,因為你還太小,不知道如何表達。
?。?)當(dāng)著孩子的面隨便議論他們。孩子們會想:“天哪,他們竟然當(dāng)著我的面隨便跟別人議論我,好像我不在這里,什么都不是?!比绻改赣X得孩子無關(guān)緊要,他們自己也會越來越這樣認(rèn)為。
以上這些行為都是父母無意為之的,卻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不過,一旦父母改變了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很快恢復(fù)。
相鄰博客
- 爭鳴電子圖書:怎樣鑒別黃色歌曲?(1982年版) [2009-05-21 20:10:00]
- 丁洪海:做人教育要落實到日常家庭生活細節(jié)之中 [2009-05-24 19:32:00]
- 饒艷:個案指導(dǎo)隨記《這初二男孩為何常出走?》 [2009-05-26 10:17:00]
- 胡錦濤看望進城務(wù)工者子女 與其踢毽子(組圖) [2009-06-01 09:1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