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小
試舉幾例,驗證此理:
一、“不在公共場所吸煙”
黃昏時分,大人小孩很多在小區(qū)的健身場地納涼玩耍。高俁(4歲半)和另一年齡相仿的小朋友正玩著扭扭車,忽然,他們兩人指著健身場邊上的宣傳牌對旁邊吸煙的男子大聲讀:“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只見那男子見兩孩子沖著自己叫喊:“不在公共場所吸煙!”難為情地避讓到紫藤架下去了。兩小孩騎著扭扭車走了幾步,高俁的那位小伙伴似乎有所不甘心,又下車走向那男子:“不在公共場所吸煙!”……看著小朋友認真較勁的架勢,我想,成年人恐怕缺少這種精神!
二、歡樂奔走一小時
晚飯后,高俁小朋友跟著我和妻子散步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xí)慣,一路上不要抱,不要馱,快走一個小時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了。你看他,一路走花樣還挺多。剛出門就拉著我和妻的手來一個“空中飛人”或是“袋鼠跳奔”;他一會兒做小雞,要我們做老鷹來抓他,等抓到他時,他揮動拳腳使勁掙脫,好一個勇敢的小雞!一會兒他做老鷹,要我做小雞從前面逃,他使勁追了老遠,我在前面快逃,并沒刻意停下來讓他太多,沒覺著他氣喘吁吁喊累的時候。
一會兒他定在路邊成了“木頭”,我說要將這“木頭”帶回家做“棒槌”,我將這“木頭”抄起夾在腋下帶走。當(dāng)我按照高俁的要求定在路邊成木頭時,他說:“我要將這木頭扛回家!”說著就來搬動我的雙腿,搬不動時,喊妻:“我們一起將這木頭抬回家吧!”一會兒他定在路邊變成了“木頭人”,我和妻子定睛看著“木頭人”,驚奇地叫道:“哎呀!還有鼻子和嘴巴呢!你瞧,眼睛還在轉(zhuǎn)動呢!”,我們用手拎一下“木頭人”的耳朵,刮一下“木頭人”的鼻子,他還是直挺挺地立著,眼睛笑嘻嘻地轉(zhuǎn)動,嘴巴發(fā)出機器人的聲音……
到了小區(qū)大門附近,又開始玩躲貓貓游戲(從一歲多就開始玩這種游戲,好像他還不厭!),一會兒,我們緊跑幾步躲在走廊柱子后面,等他追上時,已經(jīng)是樂不可支了。他也自然是照樣躲的,等我們追上他時,三人已經(jīng)笑成團了。
看姜文玲轉(zhuǎn)載的《十件小事情,孩子大快樂》博文,(u/jiangwenling/archives/2009/2009615202523.html)深有同感,大人何嘗不是獲得很多快樂呢!快樂是這么容易獲取,只要樂意和孩子在一起,總會如愿以償?shù)?!豈止是獲得快樂呢?孩子還讓人不呆板、不僵化,他生怕你嫌單調(diào)了,他總是變著花樣在誘導(dǎo)你一起跟他玩,你只要愿意配合,你就會動動腦筋,不至于變傻了!你只要愿意帶上孩子玩,你就會也變得話多了,不至于變得木訥,語言會變得生動有趣感性起來!還有哇,你的動作會增多,運動的姿勢會多樣化,運動的頻率也會變化多端,總之會變得靈活起來,不至于笨手笨腳、過早地老態(tài)龍鐘!
歡樂奔走一小時,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原來有那么大的潛力!
相鄰博客
- 寶寶不肯去上學(xué),怎么辦? [2009-02-10 13:30:00]
- 鄭州判決"啃老"第一案 不孝子被判搬離父母住房 [2009-05-26 19:39:00]
- 孫云曉:過早認字可能把早期教育變成早期摧殘 [2009-06-03 10:06:00]
- 十件小事情,孩子大快樂(轉(zhuǎn)) [2009-06-15 21:3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