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淼江立成
一、親子關系的特點
親子關系是指父母和子女間的交往以及由此建立的穩(wěn)定的關系。親子關系對兒童的能力培養(yǎng)、智力發(fā)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起著重要作用, 同時對兒童以后的心理健康也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要了解親子關系的作用, 需要首先了解親子關系的特點。
1. 親子關系的不可選擇性
親子關系是在人出生時就確定的, 且一旦確定就不可更改。人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朋友、配偶等, 但不能隨意地選擇父母。兒童同樣不能選擇父母的性格、文化程度等。親子關系具有確定性和不可選擇性, 與其他關系有著顯著的不同, 不論兒童是否滿意都必須接受。因此, 親子關系對兒童身心健康及其成長的影響和作用也是不可選擇的。
2. 親子關系的不平等性
親子關系具有明顯的不平等性, 自古以來都是家長占有支配和主導地位, 孩子處于被支配地位。親子關系對父母的影響相對較小, 因為父母對這種關系的出現(xiàn)是有心理準備的。但對孩子而言, 親子關系是來到世間的第一個人際關系。兒童年齡小、判斷力不強、自我意思不明確, 因此, 親子關系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 親子關系的穩(wěn)定性
親子關系是建立在血緣倫理基礎上的, 且從人的一出生就存在, 幾乎延續(xù)到他的一生。這種關系不可能被人為地終結, 只要親子雙方存在, 就不可回避, 它不能因時間的發(fā)展或其他事情的變化而消失。因此, 親子關系對人的影響是必然的, 也是穩(wěn)定的。
4. 親子關系的發(fā)展性
親子關系是不斷變化發(fā)展的, 變化的依據(jù)是孩子的年齡。即親子關系隨著孩子的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嬰兒時期的親子關系完全由父母主導, 但隨著年齡增長, 兒童會對親子關系有一定的反應。這種反應又反過來影響親子關系, 任何家長都不可能用同一種方式來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
二、親子關系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研究表明, 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親子關系對兒童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家庭氛圍對兒童性格的形成和發(fā)展影響深遠。
家庭是“制造人類性格的工廠”。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 一個人從出生到五六歲是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階段。和諧、民主、良好的家庭氛圍能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在這樣輕松的家庭氣氛中, 兒童容易形成樂觀而平和的心境, 能與他人友善而積極地相處。反之, 在緊張、不和諧的家庭氣氛中, 兒童沒有安全感、缺乏信任感, 容易產(chǎn)生敵對心理, 導致他在以后的人際交往中, 容易形成多疑、猜忌的性格, 很難與他人和睦相處。我國學者王玉鳳等人在對北京城區(qū)2 432名7- 14 歲在校兒童的調查研究表明, 處于有口角家庭、暴力家庭或離婚家庭的兒童, 其行為問題檢出率均比和睦家庭者高, 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2.父母態(tài)度對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親子關系中, 父母大都處于主導地位, 其態(tài)度的好壞決定親子關系的質量, 進而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不良的親子關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對子女的異常態(tài)度造成的。因為態(tài)度中包含明顯的情感成分, 這關系到雙方在情感上滿意的程度和親疏關系。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與父母的態(tài)度不一致, 給家長帶來不愉快、憎惡、討厭等內心感受, 這勢必影響和諧親子關系的形成, 也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例如, 兒童從外面哭著回家說被別的小朋友推倒了, 媽媽卻氣憤地說:“真笨! 就知道哭。你不能推他嗎?”兒童就可能認為自己真是很笨, 從此不敢與其他小朋友交往而變得自卑、膽怯; 另一種可能是第二天就去故意推倒其他小朋友, 變得極具攻擊性。同樣面對這種情況, 如果媽媽微笑著給予孩子恰當?shù)陌参? 孩子可能轉眼就忘記了, 而愉快地開始了新的一天。
3.溝通渠道的暢通是良性親子關系建立的關鍵。
一切人際關系的建立都從溝通開始, 親子關系也不例外。由于孩子年齡小, 一般不善于使用完整的語言與父母交談, 這就更需要父母積極主動地與孩子交流, 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 了解他們的感受及成長中的困難, 做孩子健康成長的守護者。例如, 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 可是孩子大哭不止、耍賴不去, 但家長不予理睬, 強制送去, 這會導致孩子情緒和行為變得異常, 如沉默寡言、脾氣暴躁、亂摔東西等。這些異常行為是兒童心理不健康的最初表現(xiàn), 若父母仍然不聞不問, 就有可能進一步導致孩子厭學、逃學甚至離家出走等嚴重后果。因此, 當孩子最初表現(xiàn)為不愿上幼兒園時, 父母就應該留心觀察, 耐心與孩子交流, 了解孩子不愿上幼兒園的原因, 當父母了解到真正原因后應該更深入地與孩子交流, 要細心而坦誠地與孩子溝通, 告訴他上幼兒園的好處及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等, 以避免以后一連串事件的發(fā)生。
相鄰博客
- 《我們都有心理傷痕》(徐浩淵) [2007-07-03 22:28:00]
- 孩子太貪玩怎么辦? [2007-07-30 22:15:00]
- 沒有溝通就沒有教育(關鴻羽) [2007-07-31 00:06:00]
- 咨詢:讓專注成為習慣(上)(孫瑞雪) [2007-09-17 21:2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