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親子研究中心認為:親子共讀是領引孩子愛上閱讀、直至走向獨立閱讀的理想通道。
家長咨詢:為什么孩子會識字卻不肯閱讀 |
|
云中問—— 網(wǎng)友答:
[觀點]:會識字不等于會閱讀 林曉晞(兒童閱讀推廣專家)—— (1)大人在孩子這個階段常犯的錯誤是:往往誤將識字量與閱讀能力等同起來。如果一本書中絕大多數(shù)字孩子都認識,那么大人認為孩子肯定能輕松地讀懂。實際上并非如此。獨立閱讀是一項需要培養(yǎng)的技能,需要經(jīng)過大量的練習,通過閱讀去了解意義,并不是讓認識的字排列在一起就能實現(xiàn)的。 王宏(家長)——
(1)孩子會識字不等于會閱讀。孩子確實認得不少字,可是即便是簡單的讀物,每個句子中仍難免有很多生字夾雜其中,這樣,每句話孩子讀起來都磕磕絆絆的自然很費勁。 (3)讀書是一種享受,聽書對小孩子來說更是一種享受。家長朗讀時富有感情色彩的聲音,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都會使孩子深深著迷。想想我們小時候趴在收音機邊上聽小喇叭里孫敬修爺爺講《西游記》那個癡迷勁吧,孩子愛聽你讀書,說明你讀得很吸引人哩。 (1)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但不愿意自己去閱讀,是因為書本是平面媒體,畢竟不那么聲情并茂,孩子與書本交流的渠道很單一,而遠沒有聽父母講故事來得親切,交流的互動性也不好。 練麗丹(《成長》編委)——
(1)這位媽媽犯了一個錯誤,以為孩子會識不少字就會閱讀。這兩者不能劃等號。字只是一種符號,而閱讀是一種語言能力的獲得。閱讀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涉及生理和心理活動。閱讀過程中,大腦要進行文字信息的提取、加工和處理,要具備一定的注意力、記憶力、語言理解能力(理解語義、語法、語境、邏輯關系,故事情節(jié)等)。由于識的字不夠熟練,常常是一個字一個字或一個詞一個詞地讀,而不是整句地讀,停頓很多。加之孩子的短時記憶特點,常常因為在讀出文字、辨認文字的過程中影響了閱讀的連貫性,記住了單個的字義而忘記了整體意義,很難集中注意力去搞清故事整體意義,最終使孩子不能整個順利地完成閱讀。 [支招] 如何進行親子共讀 只讀半截(柳永忠) 循環(huán)往復(王璽玉) 要選準閱讀材料。閱讀材料要適合孩子當時的閱讀水平,不能太難,放低標準,要淺顯,短小,生字要少,最好是加拼音、配插圖的。此外,我們選擇閱讀材料還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通過“循環(huán)往復”的方法鞏固識字,換句話說,就是選那些重復詞句多的閱讀材料。比如“天上一個月亮,水里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逼渲小霸铝痢?、“天上”、“水里”反復出現(xiàn),上口易讀易記。此外,根據(jù)孩子喜歡重復的特點,一本書最好反復閱讀,這樣,可以讓孩子形成語感,同時進記住不少生字,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到豐富詞匯。 限定時間(韓璐名 ) 我兒子上一年級時,很喜歡我給他拿著書給讀故事,但我也給他提了個條件:要他每天講生活中發(fā)生的故事作為交換,要求每人講的時間同樣多。于是每天晚上兒子講10分鐘的生活中的故事,等他講完后,我講10分鐘的書上的故事。不管有沒有講完,到了10分鐘我就停止閱讀。留下沒講完的,他要么自己去看,要么等我第二天繼續(xù)講。后來,他認為10分鐘太少了,要求增加時間。于是雙方講故事的時間增加到半小時??墒牵v半小時生活中的故事就難了,講到后面沒東西可講了。大概知道了還是書上的故事多,于是,干脆也找他自己喜歡的書上的故事讀給我聽。就這樣,逐漸把孩子引導到書籍上。在一年級的講故事比賽中,兒子獲得了年級第一名。 互相提問(周海霞)
講故事時我們約定互相提問。如果媽媽回答不準確,可可有權罰媽媽,比如說背詩歌、講故事等??煽梢肓P媽媽必須先講故事,于是她給我講起了《曹劌論戰(zhàn)》中的一個故事。之后我們對其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我問可可,你給媽媽講故事有什么收獲?她脫口而出,當了一回媽媽的感覺!倒過來,而我想罰可可,她就必須認真聽。真是意外的收獲!這收獲就是:第一,她自己在講故事時要非常有心,要理解要思考,否則提不出問題;第二,通過提問,提高了歸納和表述能力;第三,她在聽故事時必須認真聽,鍛煉了注意力。 討價還價(陳季良)
當你給孩子講故事講到精彩之處,你可以說:“媽媽有事情,你想聽下去的話,就自己先讀讀吧?!庇谑墙韫首唛_。孩子可能有點不情愿,但你不要理他,吊吊他的胃口?;蛟S他會自己忍不住拿起書來看,或許他還在等你來講。這也不要緊,當要求你再繼續(xù)講時,你再讀一段,并要求他自己也讀一段,不然我不再講(這一點很重要,一定要他自己也讀)。要不了幾天,孩子可能會不滿足于你的講故事速度,而會自己把這個故事讀完。 孩子不愛自己讀,那么你讀給他聽。讓孩子當老師你當學生,如果爸爸哪兒讀錯,就給糾正。這時你拿著書一字一句指讀給他看,故意讀錯音、讀錯詞、漏讀句子,歪曲情節(jié),這時,孩子往往會跳起來糾正:“不對不對,你念錯了!應該是這樣念!”這時你及時夸獎孩子聽得細致認真。這樣,孩子的好勝心得到了滿足。孩子喜歡反復地聽一個故事,甚至可以把一個故事一字不漏地背下來。那么,成人可利用這一特點,把一個故事多讀幾遍。每遍都來點“偷工減料”,好讓他找出你的“錯誤”。在這種找錯的樂趣中,漸漸覺得書是有趣的,好玩的。并從中品嘗著閱讀的快樂。以后,當你要求他自己讀給你聽時,就容易接受了。
故事比賽(李正瓊)
我的孩子好勝心強,于是我們一家玩起講故事比賽。比賽前,事先讓他選取書中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為了比賽,他必須先會熟悉故事,復述故事。表演時,有時我們輪流站在“講臺”上(可以把椅子當講臺)手舞足蹈地講,其他人當聽眾。如果故事長,允許孩子捧著書講。為了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心,我們經(jīng)?!凹傺b”輸給孩子,把“故事家”稱號送給他。孩子戴了“高帽子”后,興致更濃了,進一步刺激了他下次去找書閱讀的愿望。 尋找興趣(顏維奇)
孩子對閱讀的內(nèi)容往往和自己的興趣或活動有關。家長要隨時留心孩子經(jīng)常關心的話題,適時地給買這類他們感興趣的書籍。比如,孩子對《三毛流浪記》的電視連續(xù)劇看得津津有味,那可以給他買回《三毛流浪記》的圖書;孩子經(jīng)常談論體育明星,那么可以找這個明星的人物傳記讀給他聽;孩子愛玩電腦,不妨問他,你現(xiàn)在用的操作平臺是誰發(fā)明的知道嗎,由此引出比爾?蓋茨,并推薦關于他的書;孩子在學校學了高爾基的《海燕》課文,不妨推薦高爾基的《童年》等書。 ---------- 來源:《成長》雜志有問有答欄目 策劃人:醉梅 |
相鄰博客
- 孩子為什么不愛說心理話 [2007-04-27 19:52:00]
- 專訪臺灣作家劉墉:談如何與孩子相處 [2007-04-27 20:37:00]
- 親子關系模型圖(董進宇) [2007-04-28 13:23:00]
- 人生第一課:親子關系模型解讀(1) [2007-04-28 13:4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