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業(yè)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父母就應該表現(xiàn)出這樣的態(tài)度:家庭作業(yè)完全是孩子和老師的事。父母不應該就家庭作業(yè)的事跟孩子嘮叨不休,他們不應該監(jiān)督或者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yè),除非孩子要求他們這么做。(這個方針可能跟老師的希望相反。)如果父母接管過家庭作業(yè)這個責任,而且孩子讓他們這么做了,那么他們就再也無法擺脫這個束縛。家庭作業(yè)可能成為孩子手中的武器,用來懲罰、勒索、利用父母。如果父母對孩子家庭作業(yè)的微小細節(jié)少一點興趣,而是用不太明確的話語暗示:家庭作業(yè)是你自己的事,你做家庭作業(yè)就像我們工作一樣。這樣的態(tài)度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樂趣,而避免了很多苦惱。
有很多優(yōu)秀的學校,不給小孩子布置家庭作業(yè),和那些整天被家庭作業(yè)纏身的六七歲的小孩子比,這些學校的學生獲得的知識不會更少。家庭作業(yè)的主要價值是給孩子提供自己做事的經(jīng)歷。但是,要實現(xiàn)這個價值,家庭作業(yè)必須與孩子的能力相適應,這樣他們才能在沒有其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完成。直接的幫助只能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如果沒有父母的參予,他或她是無用的。不過,間接的幫助可能是有用的。舉個例子,我們可以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一張合適的書桌,一些參考書,允許他們使用電腦。我們也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幫助孩子計算出做家庭作業(yè)需要的恰當?shù)臅r間。在春秋季溫暖的午后,孩子們的心思第一個肯定是想到玩,然后才是家庭作業(yè)。在冬天寒冷的日子里,家庭作業(yè)應該是第一位的,如果要看電視,應該在做完作業(yè)之后。
有些孩子做作業(yè)時,希望在家長身邊。他們分析一道題目或者試著理解書中的一段話時,希望爸爸或者媽媽能夠聽他們說。或者可以允許孩子在廚房或者起居室的桌子上做作業(yè)。但是,不要評論孩子的坐姿,不要數(shù)落他們的外表是不是整潔,不要叮囑他們要小心家具。
有些孩子做作業(yè)的時候,可能會嚼鉛筆、撓頭,或者搖晃椅子,甚至聽音樂,這樣他們才能做得更好。我們對此的評論和阻止只會阻撓孩子,打斷他們的腦力工作。在我們要求孩子做某事時,如果表達中帶有尊重,保護了孩子的自主權,那么孩子對我們的反抗就會少一些。
孩子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提問題或者吩咐什么小差事去打斷他們,這些問題和差事可以等他們做完作業(yè)之后再提出來。我們應該站在幕后,給孩子提供安慰和支持,而不是指導和援助。有時候,如果孩子請求我們的指導,我們可以闡明一個觀點,或者解釋一個句子。但是,我們應該避免說這樣的話:“如果你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你會記得你的作業(yè)的?!边€有,“如果你聽老師講,你就會知道作業(yè)怎么做了?!?/span>
我們提供幫助時,應該謹慎,并表示同情,我們更應該聽孩子說,而不是講課。我們向孩子把路指出來,但是希望旅行者——孩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達到目的地。
下面這個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媽媽如何防止一個有關家庭作業(yè)的麻煩演變成一場爭吵的技巧:海倫,十一歲,從她的書桌旁站了起來,對她的媽媽說:“我不要再做作業(yè)了,我太累了?!?/span>
父母通常的反應會是:“你是什么意思?你不想再做作業(yè)了?你玩起來怎么從來不會累?。恳蛔鲎鳂I(yè)你就累了。當你拿著糟糕的成績單回家時,看我管不管你!”
但是,海倫媽媽的回答卻是承認女兒的情緒:“我能看出來你很累,你一直學得很努力,當你休息好了,準備好了,再來做作業(yè)?!?/span>
父母對學校和老師的態(tài)度會影響孩子對家庭作業(yè)的態(tài)度。如果父母經(jīng)常性地指責學校、輕視老師,孩子會得出明顯的結論。父母應該支持老師的立場,支持關于家庭作業(yè)負責的方針。當老師很嚴格的時候,父母就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表達他們的同情:
“這一年很不輕松——這么多作業(yè)!”
“今年真的很辛苦?!?/span>
“她一定是一個嚴厲的老師。”
“我聽說她要求很多。”
“我聽說她對家庭作業(yè)特別嚴格。我猜今年會有很多家庭作業(yè)?!?/span>
不要每天在家庭作業(yè)的問題上向孩子發(fā)脾氣,例如:“聽著,安貝爾,從現(xiàn)在開始,你每天下午都要做拼寫作業(yè),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不許再玩,也不許再看電視。”或者“羅杰!我已經(jīng)厭煩了每天提醒你做作業(yè),爸爸會來檢查你有沒有專心做作業(yè),如果你沒有,你會后悔的。”
在對待家庭作業(yè)的問題上,威脅和嘮叨是父母常見的方式,因為這讓父母相信他們已經(jīng)采取了一些措施。而事實上,這樣的警告不僅無用,而且危害更大。而緊張氣氛帶來的唯一后果就是被激怒的父母和生氣的孩子。
伊凡十四歲,他的父母收到學校寄來的一封不滿的書信——伊凡在學習上落后了。他父親的第一反應就是叫他的兒子過來,好好數(shù)落他一頓,懲罰他一下:“聽著,兒子,從現(xiàn)在開始,你要每天做作業(yè),包括周末和假日。不許看電影,不許看電視,不許看錄像,也不許去拜訪朋友。我要確信你已經(jīng)開始認真考慮學習的事情了。”
這樣的話,以前已經(jīng)說了很多次,但是結果總是父親大發(fā)脾氣,兒子不順從。不斷增加的壓力只是增加了伊凡的反抗。他變成了找借口、偽裝的專家。
這一次,伊凡的父親沒有使用威脅和懲罰的手段,而是求助于兒子的自尊。他把老師的信給伊凡看,然后說:“兒子,我們希望你能做得更好一點,希望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有見識。世界需要能干的人,世上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你可以起到幫助作用的。”
伊凡被他父親的話和語氣深深打動了,他說:“我一定會更認真地學習。”
許多有能力的孩子遲交家庭作業(yè),在學校成績落后,這是他們對父母期望的無意識的反抗。要想長大,變得成熟,他們需要獨立存在的感覺,需要擺脫爸爸媽媽的束縛。當父母過分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單時,孩子的自主性就會受到威脅。如果家庭作業(yè)和高分是父母花冠上的鉆石,孩子可能不自覺地想帶回家一個長滿雜草的花冠,至少那是他或她自己的。達不到父母的目標,這會讓年輕的反叛者獲得一種獨立的感覺。因此,對個性和獨特的追求可能會使孩子不顧父母的壓力和懲罰,走向失敗。就像一個孩子說的那樣:“他們能夠拿走電視,取消我的零花錢,但是他們無法抹掉我不及格的分數(shù)?!?/span>
很顯然,抵觸學習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對孩子嚴厲或者寬大都解決不了問題。不斷施壓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抵觸心理,而放任的態(tài)度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印象:父母接受他的不成熟和不負責任。沒有輕松的解決方法,也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法。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心理治療,來解決他們對父母的反抗心理,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和進步,發(fā)揮他們未能充分發(fā)揮的學習潛力。
有些孩子可能需要精神上的導師來指導,像學校的輔導員,或者敏感的老師。父母絕對不能做這種輔導工作。我們的目標是要告訴孩子他們是獨立于我們之外的,他們自己對他們的成功和失敗負責。當我們允許孩子帶著自發(fā)的需要和目標,獨立地體驗自己的人生時,他或她就開始承擔起了責任,要為自己的生活及生活所需負責。
零用錢:認識到錢的意義
零用錢不應該是作為對好的行為的獎賞或者做家務的報酬來付給孩子。它是一種教育手段,有明確的目的:給孩子提供使用金錢的經(jīng)歷,從中鍛煉孩子選擇和承擔責任的能力。因此,對零用錢實施監(jiān)督就完全達不到零用錢的目的了。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制定一個大體的方針,規(guī)定零花錢的支出范圍:請朋友吃飯,送朋友禮物、午飯、學校用品等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零用錢的數(shù)量也要增加,以應付額外的開支和花費,例如:俱樂部會員會費、娛樂消費、衣物飾品等等。有些孩子控制不好預算,一拿到零用錢很快就花了很多。對這種零花錢的濫用行為,父母應該和孩子商討,用一種像處理公事的態(tài)度,這樣才能得到雙方都同意的解決辦法。還是說這個花錢太快的問題,可能需要把零用錢分成幾批給孩子,一周兩次或更多次。零用錢本身不應該成為懸在孩子頭上的大棒,對孩子施加壓力,讓他取得好成績,或者變得聽話。父母也不應該在氣頭上隨意停發(fā)零用錢,或者一時高興,隨意增加零花錢。對于這樣的安排,即使是孩子也不會感到舒服。就像下面這件趣事顯示的一樣:
媽媽:你一直表現(xiàn)很乖,給你些錢去看電影。
兒子:你不必再給我錢了,我不要任何東西,也會很乖的。
什么是合理的零用錢?這個問題沒有普遍適用的答案。零用錢應該符合我們的預算,不要管鄰居的標準,我們不應該被迫拿出超過我們能夠充裕提供的零用錢,如果孩子抗議,我們可以真誠地、同情地告訴他或她:“我們希望能給你更多零花錢,但是我們的預算有限?!边@個方法要比努力讓孩子相信他或她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錢好得多。
金錢就像權力,對于沒有經(jīng)驗的人來說,很容易處理失當。零用錢的數(shù)量不應該超過孩子能夠控制的范圍。最好從很少的量開始給起,然后再隨著時間慢慢調整,這要比一次給孩子很多錢,增加他的負擔要好得多。當孩子開始上學,學會了數(shù)錢和找零錢時,就應該給孩子零用錢了。零用錢有一個基本的條件:在固定的支出之后,余留下來的零錢應該歸孩子自己保存或花費。
相鄰博客
- 《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連載之十 [2007-04-30 17:24:00]
- 《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連載之十二 [2007-04-30 17:34:00]
- 《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連載之十四 [2007-04-30 17:43:00]
- 親子教育專家張勤談21世紀新家長行為模式(一) [2007-04-30 21:56: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