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老師在親子關系、婚姻家庭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咨詢經驗,能否談談親子教育中產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李子勛:心理學就是引導人們去思考一些問題,探究人內心世界的矛盾,大自然是硬的,但人心是軟的,不同的人對外界的感知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快樂和痛苦,這種感知的痛苦就來源于人與自然的互動關系。當人類本能的欲望在被強化的現(xiàn)實面前遭受挫敗,就會產生既想又怕的心理。比如,一個孩子不想考大學,但這個社會要求每個人只能上大學才會有更好的出路,否則就很難得到周圍生活的接受;再如,一個患抽動障礙的孩子,父母怎樣幫助他健康長大?親子矛盾疊出,師生關系緊張,“代溝”逐日加深,究其根源,主因是家長老師不懂得尊重學生,或不知道如何尊重他們。
李子勛:心理學家既幫助孩子也協(xié)助家長去完成這個認知的過程,教會他們如何去適應,既不要過份也不要苛求自己,達到質量的最好狀態(tài),如比一輛新車出廠,速度、離合、剎車都需要磨合,既不能剎車太快更不能剎不住車,這就需要對概念系統(tǒng)進行重新調試,性能就會大大提高,在親子教育中也是如此,當家庭各方都調試到全佳狀態(tài)時就會獲得最大的幸福感。
記者:你將給家長孩子們帶來什么新的親子教育理念?
記者:在講座中你會像在《心理訪談》做節(jié)目時那樣,用一些很直觀的測試方法與聽眾互動嗎?
李子勛:會的,只要有家長孩子愿意提供典型的個案,我會和他們互動,這非常有意思,我還會走到家長中去和他們更直接地交流,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種方式。
記者: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最大障礙是什么?
另外,我們現(xiàn)在的家長與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更高頻率出現(xiàn)的是學習的話題,其他思想都在服從這個基本的觀念,其實,要讓家長多給孩子灌輸一些美好的假定,相信人類是美好的,加強倫理方面的引導,不要只談對自己負責,作為一個家庭的一員,一個中國人,一個華人,一個地球人你該怎么做,要教會孩子有三個顆心:寬容、感恩、敬畏。
相鄰博客
- 《大筆一揮分數(shù)卡上“多”出70分》的思考 [2007-04-30 09:27:00]
- 影響親子溝通的三個重要因素 [2007-04-30 09:32:00]
- 許宜銘老師談親子教育 [2007-04-30 09:41:00]
- 玫瑰與蓮花,不要去比較 [2007-04-30 10:2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