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音悠揚
父母愛孩子是人性之本。血濃于水,親子情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為了愛可以奮不顧身。
如果這種義無反顧的“愛”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傳達,于孩子往往是追悔莫及的“害”?!拔覟槟阕龅模ɑ蛞阕龅模┮磺型耆且驗閻勰?,為你好,你的將來才有出息!”這類常掛在父母嘴邊的“愛之口頭語”很遺憾地同時也成為一句“愛之咒語”:你只有照我的意思做才對,否則你就沒有美好的將來!
以“愛”為出發(fā)點卻走向親子斗爭終點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是不罕見的。這樣的“愛”不僅不會取得正面的效果,而且還會把雙方推向親子關系的絕境:使父母的家長權威在孩子的心中日漸喪失從而走入惡性循環(huán)的親子關系怪圈,積重難返派生出其他問題?!半y道放任自流嗎?”“究竟該如何正確處理親子關系呢?”與其說這是一種父母必學的育兒技術,不如說是知己知彼的良好人際關系經(jīng)營的藝術。
現(xiàn)在已有很多有見識的父母開始意識到親子關系對孩子的身心具有深遠的影響影響了。我不喜歡用“ 早教”這個字眼,我更喜歡用“親子交流”。之間的差別是:后者更強調(diào)平等和互動。很多父母說育兒是一種理想,一種偉大而善良的愿望。但實際上,很多人卻走著不僅不能達到目的而且還會成為孩子身心成長障礙的彎路。父母明白育兒要用“ 心”,但光有“心”還不夠。就象一個人只會背誦數(shù)學公理而不懂得如何解方程一樣。因此大家都開始鉆研各種育兒的書籍?!氨M信書不如無書”,獨立地思考和制定解決自己孩子需要的方程式,并通過孩子的反應調(diào)整解方程的技巧,從而求出相應的“解”,是每一位父母的義務。育人之路有百年,這漫長的路是由無數(shù)新的里程組成,面對每個新的里程,父母和孩子都面臨挑戰(zhàn)也面臨著機遇!如何才能提升父母和孩子親子養(yǎng)育效率?如何能使父母的愛不會成為一種成長的善意干擾呢?沒有既定的答案,答案在每一位父母自己手中!
讓父母學會“以人為本的保護性親子養(yǎng)育方式”吧。因為,它教你如何適應孩子的身心成長,在有效的親子關系中起著根本性的作用。
一、什么是“以人為本”?
孩子從離開母體的一刻起便已成為獨立的人,他擁有了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尊嚴。不意識到這一點的父母一定不能擺正自己和孩子之間的平等關系從而犯基本的育兒指導思想行為的錯誤:
1、你是我的唯一,所以你是我的上帝。
過度關注——以孩子為生活的全部,“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為你付出一切”。影響孩子的健全心理發(fā)展。
過度保護——包辦代替,以自己的意志和想象設計孩子的將來。影響孩子的自主行為能力。
過度期待——我不能達到的你必能達到。為此,我從你0歲起便苦心栽培。不能讓你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無盡的壓力,造成身心負擔。
2、我是你的長輩。
雖然養(yǎng)兒防老的思想已經(jīng)日漸淡薄,家長高壓已經(jīng)多為民主的家庭氣氛取代,但仍然有家長保留著作風卻喪失了權威。“不準”是家長作風,“不可”是家長權威。區(qū)別在于“道理”使孩子口服還是心服。
“不準”與“不可”的區(qū)別在于孩子是否明白“為什么”,有否把遵守作為自己必要承擔的責任。
以人為本是尊重,平等和自主。是一種客觀的育兒態(tài)度。假想孩子是我們的一位親近的朋友,這位朋友經(jīng)常需要我們的及時幫助,他會把得到幫助的資源按個人的需要使用,他成功了,我們?yōu)橹吲d;他失敗了,我們表示遺憾。這樣的想法將會使我們從根本上建立客觀的育兒的態(tài)度——對孩子無私的愛也需要恰當?shù)男睦砭嚯x。
盡管一歲的小孩兒聽不懂,但父母也有必要向他作簡短的解釋。因為這樣可以使父母養(yǎng)成一種與孩子文明的溝通方式和習慣。等孩子可以理解的時候,你已經(jīng)在解釋方面積累了經(jīng)驗。同時也使孩子從嬰兒時期就有一個聆聽道理和解釋的概念,以及自己憤怒時采用正確表達方式的好習慣。
要知道,孩子雖小卻不弱!他們的潛能遠遠超過成人。他們對新生活有強烈的追求,能夠不知疲倦地利用每一秒使自己不斷完善。但他們往往由于能力還有限,對世界的認識還較淺薄,需要我們細心的保護,耐心的引導。因此,我們要為自己的孩子研制出更獨特有效的育兒方法——保護性教養(yǎng)方式。這種方式順應孩子成長;能讓孩子掌握自我,完善自我并且不斷地超越自我;會使親子關系更和諧。
保護性教養(yǎng)方式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你將會發(fā)現(xiàn)育兒的路不是背著孩子穿越荊棘叢林而是相互攜手漫步黃金海岸!
二、什么是“保護性教養(yǎng)”?
“保護”不是指讓家長想盡一切辦法使寶寶不受傷害,繞開困難,盡自己一切能力為孩子的成長鋪好平坦的路;“保護”也不是指挫折教育。
“保護性教養(yǎng)”就是通過親子養(yǎng)育使孩子正確掌握自己的能力和行為界限,不會因為自己的弱點和劣勢而恐懼,選擇逃避或使用暴力,造就健全的人格。“保護性教養(yǎng)”是一種盡一切可能促進孩子自我能力的認知,發(fā)展,完善,使孩子的長處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的科學育兒方法。
三、“保護性教養(yǎng)”的目的。
1、讓孩子正確了解自己的能力,重視自身價值。
2、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驗自我價值,自尊自重,遠離不良嗜好。
3、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懂得用正確的方式解決矛盾,不采用暴力手段。
4、對自己有滿懷信心,承認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弱點,不妄自菲薄。
“保護性教養(yǎng)方式”應該開始于孩子降生的第一天!因為此時已是育人的開始。個人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求,對生活的熱切追求以及自信在出生的第一年應該有相當?shù)姆e累!
四、“保護性教養(yǎng)”的內(nèi)涵
我們以愛為孩子營造的家應該是讓孩子盡情經(jīng)歷和感受的地方,它的內(nèi)涵將會使孩子在家庭中——
●被信任
●被接受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會認識不同的行動,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
●認識和平衡自己的和別人的需求
●在經(jīng)驗積累中學會接受不同意見
●不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制止矛盾,而是把出現(xiàn)的矛盾作為一個和家人共同發(fā)展的
●機會和新起點。
●樹立心中第一個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的榜樣
●明確自己的和別人的意愿,知道自己的好與壞的行為會帶來相應的結果——嘉獎與懲罰
●所有的情緒和感受都被允許表露,都能夠被尊重
●夢想和渴望得到保護
●擁有獨立自主的個人空間和行動機會。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自己認識自己的強弱項得到
●及時的贊揚和及時的幫助
●建立責任感,協(xié)作能力和遵守共同的規(guī)則
●得到親近,擁抱,愛之吻和及時的安慰。
●形成隨時準備好積累新的經(jīng)驗,對世界充滿好奇,都新事物持有開放的態(tài)度
“保護性教養(yǎng)”的宗旨并不是為了孩子在親子關系中變得更聰明,更討人喜愛,有更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而是為他們提供機會,使他們自己變得積極活躍,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特質和探尋自己的強項。
孩子的童年生活在身心上對一生都有重要的影響。他們的幼年的生活也幾乎是將來的生活雛形,親子關系對孩子的心理層面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人的社會行為很大程度上由社會心理所支配而親子關系正是孩子最早的也是最基礎的社會心理。孩子的將來是我們無法預料的,正如我們無法預測50年后的
相鄰博客
- 專題:學會溝通 讓愛輕松(3) [2007-04-29 13:17:00]
- 聽孩子把話說完(手記) [2007-04-29 13:32:00]
- 每 天 給 孩 子 15 分 鐘 [2007-04-29 13:37:00]
- 井底之蛙新解(李子勛) [2007-05-04 10:27: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