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親子研究中心推薦閱讀:
目前提倡父母和孩子平等對話、親子溝通的書籍為數(shù)不少,但如何做到深入淺出、切中要害則是一個難題,而作者(CCTV特邀心理專家)李子勛根據(jù)20多年的心理醫(yī)療從業(yè)經(jīng)驗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而此書剛一推出便名列各類圖書排行榜,受到家長們的歡迎。 他將帶你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解讀成長煩惱,講述溝通技巧,為父母提供陪孩子長大的實用方法。本書精選成長個案,幫父母解讀親子問題的深層意義,濃縮36講精華,拓展家庭的快樂生活之旅。本網(wǎng)共載41集。歡迎悅讀。
![陪孩子長大 李子勛親子關系36講](http://s.zhjtjyw.com/imgs/fa/a9/faa9c8a848dde1d988c64c8182ab747c.jpg)
作者簡介:李子勛,畢業(yè)于華西醫(yī)科大學,中日友好醫(yī)院專職心理醫(yī)生,首屆中德高級心理治療師培訓項目學員,心理協(xié)會北京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yè)委員會成員。 央視《心理訪談》、北京電視臺《心理時間》特邀心理專家之一,《父母必讀》、《女友》、《時尚健康》等健康與時尚雜志的專欄作家。
提升人群:未成年孩子的父母
提升要點:親子關系平等對話教育方式
良好的親子教育所取得的成果是孩子心智的健康成長,反之,則必然導致孩子心智發(fā)展的不同缺陷。這已被公認為“真理”。
那么,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親子教育方式?根據(jù)歐美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家長必須與時俱進地完成自我心理的“再成長”,也就是“陪”孩子成長。心理專家李子勛的《陪孩子長大》,正好將這一思想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與傳統(tǒng)親子讀物不同的是,本書內(nèi)容涵蓋孩子心智發(fā)展的全過程,并根據(jù)孩子在幼兒期、少兒期、青春期及成人期等不同階段心智發(fā)展的特征進行了針對性闡釋。
此外,本書還將細致的分析與實際的出謀劃策相結(jié)合。想要為孩子成長“盡職盡責”的父母也許能從中獲得一些幫助。
|
本書也是按照個案方式寫成,為了不誤導讀者,盡可能采用解釋的方式,讓讀者自己去選擇怎么來應對相似的情景,而不把所謂的治療方式直白地寫出來。同時,有些個案后面加上了一些觀點,來補償解釋的不足。
書目:
序:教育方式?jīng)Q定孩子未來 第一章 溫暖的港灣 培養(yǎng)親密依戀——幼兒期心理發(fā)展任務 1.親情濃于血 2.靠愛心包容 3.關注閃光點 4.改譯他的行為 5.快樂療法 6.無條件的愛 7.批評也是親密 家庭塑造人 第二章 空間無價 有舍才有得——少兒期心理發(fā)展任務 8.重視他的需要 9.男女有別 10.放開手來愛 11.引導孩子的欲望 12.教導社會原則 13.保持適當距離 14.鼓勵孩子交朋友 15.孤獨是金 16.學會說愛 親情是把雙刃劍 第三章 成長的煩惱 理解萬歲——青春期的變化與家長的技術 17.重視孩子的需要 18.創(chuàng)造獨立空間 19.無條件的接納 20.幫孩子建構(gòu)樂園 21.欣賞重于一切 22.成長始于崇拜 23.關愛的力量 24.換一種視角看“早戀” 25.吵架也是因為愛 該放手就放手 第四章 長大成人 26.擔憂也需要委婉 27.獎勵的力量 28.拓寬成功之路 29.逆境中成長 30.培養(yǎng)孩子的金錢觀 31.給孩子成長的機會 32.成長也需要創(chuàng)傷 33.給孩子時間 34.說話也要學 35.成長需要經(jīng)驗 36.責任也是權利 結(jié)語:陪孩子長大
|
|
附:
■對話
有效教育勝于“正確”教育
●李子勛,中日友好醫(yī)院專職心理醫(yī)生,央視《心理訪談》、北京電視臺《心理時間》特邀專家
記者(以下簡稱“記”):寫這本書出于什么考慮?
李子勛(以下簡稱“李”):首先源于我的工作主攻方向是“家庭治療”,探討由于親子關系不和諧而導致的家庭問題。目前國內(nèi)不少家庭甚至因此讓孩子走向了家庭和社會的對立面,我覺得有責任寫出心得。另外,目前很多專家學者都對青少年問題、親子問題發(fā)表過觀點,但這些觀點往往過于理論化,而我有將近20年的臨床經(jīng)驗,保留的很多病例非常有價值,而且,以我在電視臺、電臺做心理節(jié)目的經(jīng)歷,這樣的話題是非常受歡迎的,所以,我覺得有歸納并出版的必要。
記:你設定的讀者群有多大?
李:主要讀者當然是家長,但是本書最后一部分也是寫給孩子看的,最好是十六歲以上的孩子。
記:你覺得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扮演什么角色?
李:朋友的角色。目前,國內(nèi)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之中沒有和年齡相當?shù)男值芙忝眠M行對話的可能,惟一的希望就是父母。所以說,朋友般的平等對話和交流是我國大多數(shù)家庭所缺乏的。
記:目前,有些家長在孩子上初中前將其留在家里進行“家教”,你覺得這對孩子的成長有何影響?
李:“家教”模式忽略了學校的最重要作用———給孩子提供一個在和同齡人的不斷交流中自我成長、自我更新的平臺。一個人在六十歲以前都處在不斷地、高速地自我更新之中,學齡的孩子尤其如此,家長多是懷疑學校應試教育或嫌學校課程進度太慢而扼殺孩子天性,這樣得不償失。
記:“陪孩子成長”的關鍵是什么?
李:關鍵有兩點。其一,有效的教育大于“正確”的教育,即教育孩子沒有一個固定的“正確”模式,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應該潛移默化,而非機械灌輸。孩子一般都有逆反心理,就像是家庭結(jié)有深仇大恨的羅密歐和朱麗葉偏偏要走到一起一樣;其二,“關系”大于教育,即對話的效果遠勝過說教。
記:家長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會是什么?
李:他們可能會領悟一個道理———永遠不要去阻止孩子,而要靠引導。引導的關鍵在于使其明白自己的選擇將使自己承擔相應的責任。
比如孩子早戀,父母只需要告訴他們,這樣做的后果可能是影響學業(yè)、承受壓力等,再讓他們根據(jù)具體情況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不僅能讓他們更快成熟,他們也更容易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