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你常在孩子面前憤怒嗎?憤怒之后你會后悔嗎?為何?你真的覺的是孩子使你發(fā)怒?還是自己的我問題?
這幾天講座被問的很多的一個問題就是:“面對孩子,我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憤怒?”我常無言以對。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但“喜”被排在第一位著實有些難當其任。倒是第二位的“怒”,卻時常主宰著多數(shù)家庭情緒的天空,特別是在養(yǎng)育幼兒的家庭。從人之子女到為人父母,要么是自愿,要么是自然,要么,是無奈。想要做優(yōu)秀的父母,自愿者更多需要的只是技巧,自然者要努力調(diào)整自己以適應(yīng)角色的轉(zhuǎn)換,至于無奈者,——無奈。但無論哪一種,都無可避免地要面對孩子帶來的麻煩,自然也就會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然而發(fā)泄憤怒和體會快樂一樣,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當你怒火中燒怒發(fā)沖冠怒不可扼時,怎樣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情緒的宣泄,以最小的代價換來最少的傷害和最多的教訓(xùn)呢?
其實,在幼兒看來,正常的表達憤怒和表達快樂本是沒多大區(qū)別的,那都只是心情的一種。但是在我們成長的經(jīng)歷中,文化傳統(tǒng)和道德規(guī)范似乎告訴我們:憤怒是不好的情緒,甚至因憤怒而產(chǎn)生內(nèi)疚感罪惡感。錯誤的理解導(dǎo)致錯誤的心態(tài),也就催生錯誤的舉動。導(dǎo)致很多人面對憤怒會采取忍耐的做法,但必須要忍嗎?能忍的住嗎?或許最后只能火山爆發(fā)一樣更強烈。就算強忍可能也會使孩子感覺你對他的問題漠不關(guān)心,反而更激化他的行為,讓你的憤怒之火更盛。如果我們正確地表達憤怒,可以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憤怒是正常的,忍耐是有限的。
因此,首要的一條就是不要把憤怒看做是不好的行為。先從心理上認可正常的憤怒。這樣你就不用在每次悔不當初地憤怒之后向孩子一遍遍道歉認錯,甚至以物質(zhì)許諾做補償。這樣的一次次認錯一次次再犯,只會讓孩子覺得你是軟弱的,無力解決問題的。當然,也就無法樹立真正的“權(quán)威”。
其次我們再看怎樣表達憤怒能最好地解決問題,并起到最小的負作用。這里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原則:
一:對事不對人。我們要表達憤怒的地一步,就是給憤怒一個明確的定義。是什么導(dǎo)致你憤怒,把它說明白。比如,你看到剛收拾好的房間轉(zhuǎn)眼又凌亂不堪,怒火可能瞬間燒到你頭上??梢园l(fā)火,但千萬注意不要“出語傷人”。你可以說:“這樣臟亂的房間太讓我生氣了?!边@樣你表達的就是一種情況因起的憤怒,而不是孩子本身。這樣孩子就從你這里得到了一個明確的信息,什么是惹人生氣的,是亂的房間而非他自己,這會促使他有明確改進目標。憤怒才可以起到應(yīng)起的警示作用。如果你說“你簡直太懶了”“這簡直就是豬窩”等人身攻擊的話,顯然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同時讓孩子對事件沒有清醒的認識,沒有明確的改正目標。他只是接收到一個信息“我是懶的,我的房間是豬窩”。如果孩子帶著這樣糟糕的自我認識來做事,那會收到怎樣的效果可想而知,長此以往,孩子有一個怎樣的人格狀態(tài)也可以想見。
二:只表達自我的情緒,不要攻擊孩子。這一點,你只需記住多說“我”少說“你”?!拔液苌鷼猓液苁?,我難過極了”等等,把你心里真實的感受說出來。這會讓孩子理解你的感受,理解他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而不要說“你太差勁了,你真讓我失望,你怎么那么笨”等等。
三:在表達憤怒的同時,你可以表達出你希望看到什么結(jié)果,也就是提出積極的解決方案,但要簡短不能羅唆。
最后我們或許要明白的一點是,你怎樣表達你的憤怒,孩子就學(xué)會了怎樣表達。這似乎更具深遠意義。憤怒常常和傷害相伴而來。很多家長忍住了高舉的雙手,卻忍不住惡毒的語言攻擊。人格傷害和身體傷害一樣可怕,可能更甚。很多人表達憤怒的方式多數(shù)是拿孩子當出氣筒,以泄一己之憤,而不顧孩子的感受。我們只有努力改變自己,才能讓孩子學(xué)會安全地釋放自己的憤怒。
“治怒”而非“制怒”。既然“怒不可扼”就要“怒有所值”。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