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都認為,玩耍只不過是孩子自娛自樂和消磨時間的一種方式而已。我們曾經多少次自言自語:“哦,他只不過在玩?!?。但這里的“只不過”什么也不是;我倒是愿意這樣說:玩耍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絕不亞于學習讀寫或做算術!
玩耍的作用
玩耍什么時候開始?
事實上,基于如何定義玩耍,我認為:玩耍從寶寶差不多三個月的時候開始,這時寶寶會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嘗試擊打從她小床的風鈴上懸垂下來的物體,或者她會嘗試著抓自己的腳趾。這些看似無用的活動逐漸地形成手眼協(xié)調,并在寶寶的大腦中稱為“視覺皮層”和“動作皮層”之間產生新的聯(lián)系。在大腦區(qū)域內的聯(lián)系以及跨越大腦區(qū)域的聯(lián)系對于孩子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
假裝玩耍
心理學家通常會區(qū)分兩種類型的玩耍:功能性的玩耍和假裝玩耍。
功能性玩耍是指使用物品的目的是物品最初被發(fā)明時的初衷,比如抓取風鈴上的東西、滾皮球、搭城堡和橋梁。但是,假裝玩耍則更有趣。
盡管假裝玩耍是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二年中開始的,但是,它可以一直繼續(xù)到第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它的重要性在于構成游戲所需的大腦的思維活動:那個孩子必須用大腦回憶她的游戲中的不同主角和物體,并且記住她為它們分配了什么角色。
這是實際運用記憶的一項重要練習。
舉例來說,她可以拿兩個一模一樣的洋娃娃,并且決定其中一個將要扮演媽媽、另一個則要扮演新生嬰兒;或者確定一顆珠子是一塊巧克力,而一個木塊則是一輛公共汽車。一旦確定以后,那個孩子需要在游戲的整個過程中維持那些角色。因為在客觀上假定的物品通常一點兒也不像被確定象征性扮演的物品,所以對于一個初學走路的孩子而言,這并不是一項尋常的任務。
從兩歲或兩歲半開始,孩子們通常會在他們的游戲中伴以現(xiàn)場口頭敘述,這種敘述或者源自想象,或者通過重演他們認為難以理解或者充滿感情的事件。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他們必須在敘述中保持事件的順序。因此,在觀察這些看似無用的游戲的進展過程時,仔細傾聽您的孩子在其知識范圍內正在喃喃而語的不可思議的敘述,請記?。哼@將對她的記憶、獨立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等提出許多要求。
您是否知道:孩子們在他們的游戲中通常會運用兩種不同形式的語言?在美國實施的一項有趣的研究,仔細觀察了在假裝玩耍情形下的幾組孩子,并且將他們運用的語言記錄下來。研究表明:根據(jù)孩子是在游戲情景中扮演一個角色,還是對游戲情景加以解釋,他們在傳達完全相同的意思時會運用兩種不同的方式。
例如,當通過游戲中一個角色的聲音說話時,孩子們運用的是一種形式的將來時態(tài):“我現(xiàn)在準備去公園”;但是,當他們馬上要脫離游戲、對一些事件加以解釋時,他們則運用另一種形式的將來時態(tài)來傳達類似的意思(“我現(xiàn)在要拿另外一個洋娃娃,這樣爸爸可以回家”)。
由于注意到其持久性,研究人員斷定:盡管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但是孩子們運用不同形式的語言,以便明確地表示他們什么時候處于假裝游戲的情景中,什么時候脫離游戲的情景、并確定各個角色或事件。這些就是與孩子們如何用語言表示假裝玩耍正在進行相關的重要暗示,在假裝玩耍的過程中,可以違反對一般現(xiàn)實的限制,從而進入大腦創(chuàng)造的游戲世界。因此,在扮演的過程中,人會飛;鳥兒會唱歌;鉛筆可以被煮熟并被吃掉;可以從一個水壺中倒出并不存在的水,并且通過臨時假扮吸管的一根直尺喝水。想象一下孩子的大腦需要怎樣用所有這些新的、臨時性的大腦圖像變戲法,而且還不能破壞與真實世界相關的固定圖像。
假裝玩耍的可能性幾乎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不要把孩子的玩耍判斷為愚蠢的行為。其實,她就像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劇作家一樣策劃、設計故事的主線,確立不同的角色,并由此通過多種方式發(fā)揮她的想象力與智慧。
玩耍在情感發(fā)展中的作用
怎樣評估玩耍在情感發(fā)展中的作用都不為過。孩子們經常會面臨困難的問題,比如:一個弟弟或妹妹的降生;他們將自己安全隱退到小小世界的游戲情景中來度過這一難關。事實上,兒童臨床醫(yī)學家經常利用游戲來幫助那些經歷過精神創(chuàng)傷的孩子們。作為父母,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游戲比直接提問能夠使您更多地發(fā)現(xiàn)她的恐懼和憂慮。因此,與其說“你很難過嗎?”、并且要求她用詞匯表達她的感受(這超出了她在這個成長階段所具備的能力),您不如通過仔細地觀察她玩耍的細節(jié)來發(fā)現(xiàn)她內心的感受。
如果用洋娃娃發(fā)泄,那么憤怒和嫉妒通常會得到緩解。正因為如此,如果您懷了第二個孩子,為您初學走路的孩子買一個洋娃娃寶寶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如果您看到您初學走路的孩子對著洋娃娃大喊大叫或者打洋娃娃,那么不要責罵她。這其實是一個有益于健康的征兆,這表示:她正在試著理解、學著控制她剛剛出現(xiàn)的情感、把她的憂慮傳達到她想象中的世界,并且遠離現(xiàn)實世界中真正的寶寶。孩子們還會利用游戲來理解社交習俗。他們用他們的洋娃娃來扮演社會中的生動角色(例如:一個老師,火車司機,媽媽、爸爸、寶寶和警察),并且通過各種各樣復雜的方式來探索這些角色有怎樣的不同之處,由此逐漸理解他們在自己日益拓展的社交圈子中的位置。
相鄰博客
- 智力游戲:動作是智力大廈的磚瓦 [2007-05-10 10:50:00]
- 動作游戲:嬰兒啟智從小手開始 [2007-05-10 10:52:00]
- 8個月小寶寶的游戲和玩具 [2007-05-10 11:14:00]
- 如何建立父母的威信 [2007-05-11 18:09: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