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由一本書開始
由于嬰兒對識別人或事物的名稱特別感興趣,所以與嬰兒共讀的書可以先由每一頁只有一種物品的圖書開始,內(nèi)容最好是嬰兒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像是氣球或是洗澡時玩的小鴨子。
一頁一物的圖畫書型態(tài),有助于孩子學習口語、點指及對文字的熟悉感,一方面拉近孩子與書之間的親密度,另一方面在無形中奠定孩子對閱讀、書寫及文化學習的第一步――了解圖畫與文字都具有記載口語和思想的功能!親子共讀時,只要嬰兒顯出想再讀的興趣,例如:用手翻、指畫中某一頁或拍打封面示意等,大人就應該重復再讀,因為重復能幫助孩子了解和掌握因果關系。例如:這一頁是什么?預測和期待下一頁又會是什么?
二、可在一、二周后,介紹別一本書給嬰兒
介紹的新書最好與舊書是同型態(tài)、主題、作者或是繪畫者的。似曾相識的熟悉感會較順利地引導嬰兒接受該新書,
至于書的型態(tài),不一定只是認知型的圖書,例如一頁頁都是不相關聯(lián)的物體指認,或介紹形狀、顏色等;帶有簡單情節(jié)的故事繪本也可以讀給十二個月大的嬰兒聽,雖然他們不見得了解故事本身的關聯(lián)性,但會“期待”某一個固定情節(jié)的轉(zhuǎn)迭和結(jié)果的出現(xiàn),并感到滿足。
期待固定的結(jié)果或情節(jié),表示寶寶已經(jīng)初步地了解圖書的構(gòu)造――有固定的文字內(nèi)容。而寶寶若從共讀之初,如看到封面,便開始期待大人念至中段的情節(jié),及念到自己所鐘愛的部分和結(jié)尾,則表示寶寶已具有故事結(jié)構(gòu)(含起首、中間、結(jié)果)的基礎認識。
三、新舊書應陳列在孩子拿得到的固定場所
如果要介紹新書給寶寶,舊書最好不要束之高閣,嬰幼兒都有喜歡拜訪“老朋友”的需要。
新舊書都應陳列在孩子(不管會爬或會走)拿得到的固定場所。至于陳列的方式,不一定要用開架式的陳列架,也可以把書放在籃子內(nèi),只要是寶寶拿得到的地方就可以了。
當共讀的時間到了,在孩子面前取出圖書,陳列在地上或桌上,供寶寶選擇,或大人自行選擇想共讀的書。重要的是,當共讀時間結(jié)束,也要當著孩子的面,將圖畫收入回原位,并加以說明:“媽媽把書放到書架上了。”
一段時間后,當孩子有能力自己行動時,大人將發(fā)現(xiàn),即使只是會爬的寶寶,他們能獨自費力地拿書給大人念,然后又費力地拿著書爬回去,將書放在原來的地方。這些行為明白地顯示孩子信任環(huán)境、能掌握環(huán)境且能運用自己的能力;此時,父母親可提供給孩子的最佳幫助是――預備與設計環(huán)境,使它變得更可信賴。
四、舊瓶裝新酒
孩子在嬰兒時期讀的書,不是在過了嬰兒期就沒有用了。不同年齡、不同心情看同一本書的“焦點”會不一樣,且隨著時日,大人在與孩子共讀時所能引導他注意的點也不相同。例如,與嬰兒讀之初時,只著重于命名物體;等孩子到了幼兒期,則可為他說明物體細部的名稱(如:這是鴨掌)和經(jīng)驗的描繪(如:你生日的時候,媽媽送了一個大氣球給你);待孩子到了兒童期,則可做為教他認字的材料。
因此,替換下來的圖書仍應繼續(xù)收藏,等日后讓孩子重新拜訪、發(fā)現(xiàn)新意。也因此,千萬不可對一個手拿嬰兒厚紙板書看得津津有味的五歲兒童說:“你怎么看小BB的書呢?那對你太簡單了!”其實,他正以一雙不同的眼和一顆不同的心發(fā)現(xiàn)新世界呢!
(新浪網(wǎng))
相鄰博客
- 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讀書 [2007-05-27 17:25:00]
- 如何教二三歲的幼兒早期閱讀(家長經(jīng)驗) [2007-05-27 17:27:00]
- 影響兒童閱讀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007-05-27 17:50:00]
- 引導孩子從小愛讀書的建議(閱讀指導) [2007-05-27 17:55: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