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希望讓父母高興,但同時也有自己的需求。當父母給孩子機會讓他感覺并表達自
當父母用讓孩子內疚或者害怕的方法來激勵孩子合作時,就削弱了孩子想要合作的天性。作為對父母的怒氣、沮喪和失望的反應,孩子可能會順從父母,但他們會失去一部分自我,這樣,不但他們的自然發(fā)展會受到限制,而且以后往往會成為討好別人的人。他們沒有健康的自我意識,其付出往往會多于收獲。
學會如何命令
在使用命令之前,第一步是請求而不是強求。如果孩子拒絕了你的要求,第二步是傾聽和教育。如果傾聽還不行,第三步就是獎勵。如果獎勵也不起作用,第四步就是維護你的主導權并使用命令。當前三個步驟都不起作用時,父母就需要命令孩子,就像將軍指揮軍隊一樣。
命令就是直接告訴孩子你想要他或者她干什么。命令應該以一種堅決但平靜的語氣說:“我要你把衣服收起來?!被蛘摺拔乙銣蕚渖洗菜X?!被蛘摺拔乙銊e在那兒說話了,去睡覺。”
當你用命令的語氣說話時,就必須保持強硬的態(tài)度。運用感情、理由、解釋、爭論、責備或者威脅只會削弱你天然的權威。在這種時候,生氣或想說服孩子合作,就表明你對自己作為將軍、主導者或父母的角色沒有信心。如果孩子已經(jīng)抵制了第一、第二、第三個步驟,那么父母就需要傳達明確的信息,告訴他誰才是主導者。通過維護自己的主導權,你就重新確立了自己主導者的地位。孩子需要一個強硬的領導來服從。
很多父母不經(jīng)過第一、第二、第三個步驟就直接命令孩子。這樣是沒用的。當然,父母并不總是需要采取前面的步驟,但如果經(jīng)常使用命令而不經(jīng)過之前的步驟來請求、激勵孩子合作,命令就會失去效力。過去,孩子會順從于父母的命令,但現(xiàn)在的孩子還需要你傾聽。
孩子從以前的經(jīng)歷中知道了你在命令的時候不會讓步。所有的談判都結束了。如果他們繼續(xù)抵制,為了維護你的主導地位,你只需要稍帶一點同情地聽他們訴說,并重復你的命令。最有效的維護技巧就是自信地重復你的命令,孩子很快就會讓步。如果孩子繼續(xù)抵制,你就要繼續(xù)堅持,不帶情緒,不給理由,最終你會占上風。
不要帶著情緒來命令
如果父母大叫大嚷、大發(fā)雷霆、顯露出失望或者威脅要懲罰孩子,就自動喪失了命令的力量。情緒煩亂會把你的命令變成強求,你的正面地位就被削弱了。你或許能夠削弱孩子的意志使他們順從,但你不會加強他們自然的合作意愿。
如果你不生氣,命令的威力就會增加。記住這一點,有助于你保持冷靜。我們之所以會生氣,是因為下意識地認為這樣會使我們更有威力、更嚇人。動物在搏斗的時候也會表現(xiàn)出怒氣沖沖的樣子來威嚇對方。積極的養(yǎng)育不是以害怕為基礎的,所以威嚇毫無益處。
甚至一些“有效的養(yǎng)育培訓課程”也鼓勵父母為了激勵孩子而與孩子交流感受。即使是非常平和地交流感受,也會把父母和孩子拉到同一水平線上,這會慢慢地降低父母作為主導者的地位。盡管意圖是好的,但最好還是幫助孩子表達他們自己的感覺,而不是讓我們的感覺成為他們的負擔或者以此來操縱他們。
在孩子不肯合作時,不是父母交流或者表達自己感覺的時候,而是要傾聽孩子的感覺。父母把自己的憤怒、沮喪或者失望告訴孩子,只會起反作用。當孩子抵制時,需要確認并且認可他們可能有的感覺以及他們想要什么。在給了孩子訴說的機會以及可能的獎勵之后,父母就該動用自己作為主導者的力量來命令孩子了。在父母傾聽了孩子的抵抗或者拒絕之后,命令會更好地被接受。
犯錯誤沒關系
當然,父母肯定有在情緒失控并大為光火時命令孩子的時候。在全部積極養(yǎng)育技巧的幫助之下,你無需做得非常完美才能讓養(yǎng)育計劃有效,但嘗試是很重要的。當你忘了克制自己或者情緒失控而犯了錯誤時,解決辦法就是事后道歉。犯錯誤沒關系。
事后的道歉非常重要??梢哉f類似于這樣的話:“我沖你吼了,我道歉。我不應該沖你吼,大聲嚷嚷不是交流的好辦法。我錯了?!?/span>
還有一種道歉的方法,可以這樣說:“剛才對你生氣,我道歉。我需要你的合作,但不是故意對你生氣的。我對你生氣是因為還有其他事情煩我。我生氣不是因為你的錯?!?/span>
向孩子表達你的消極情緒是無益的
不論父母何時表達消極情緒,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或者在某個方面不足或者不夠好。他們會覺得沒有讓父母高興,自己很失敗。這種失敗的感覺最終會使孩子失去坦誠回應的愿望。當父母事后為吼叫而道歉時,孩子不會覺得不舒服或者覺得自己不值得父母道歉。當我們做的事情讓孩子感覺不好時,是很難培養(yǎng)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的。
與人交流消極情緒,有助于我們的心情轉好。但是,為了使自己的感覺好起來,就讓孩子傾聽我們的感覺是不合適的。需要孩子合作可以,但把他們當作醫(yī)生或者最好的朋友就不健康了。孩子還在學習如何應對自己的感覺;傾聽父母的感覺他們還應付不來。
成年人需要到另一個成年人那里而不是到孩子那里尋求支持。
一旦父母表達出消極情緒,孩子就會覺得受到了這種情緒的操縱,就不愿意聽了。他們不但不再聽父母說話,而且也不再傾聽自己的感覺。
在其他各種形式的控制中成長的孩子,到十幾歲的時候都會開始對他們曾經(jīng)順從的事情進行反抗,他們曾經(jīng)多么順從,到十幾歲時就會多么反抗。具有合作精神的孩子不需要用反抗或者脫離父母來發(fā)展他們的獨立性。他們可以自己了解自己,但又不放棄或拒絕父母的支持。
吼叫是不起作用的
顯然,最糟糕的交流方式之一就是吼叫。吼叫表明對方?jīng)]有在聽我們說什么,于是我們就提高音量。對兒童或者十幾歲的孩子吼叫傳達出這樣的信息:“你沒有聽。”結果,他們真的就不聽了。最后,當你吼叫的時候,他們會轉過身去,充耳不聞。
把一個命令吼出來就更糟了。這意味著他們沒有聽清你想要什么。吼叫使孩子失去了接受指導的欲望。吼叫是最軟弱的命令方式,因為它削弱了你作為主導者的地位。只有當孩子清楚地、一遍遍地聽到一個信息時,他們才會真正放棄抵制,接受主導者的領導。
當你吼叫的時候,你就不再是命令,而是強求了。它隱含了這樣的威脅:“你最好聽我的話,否則……哼!”這種威脅表示你在強求他們順從。盡管以懲罰的威脅來強求的方式已經(jīng)采用了數(shù)百年,但在自由社會里,它的威力已經(jīng)不復存在。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生活中找到夢想成真的自由,就要給他們合作的自由。不要強求,而是要命令。
肯定性的命令(略)
命令但不要解釋
除了帶有太多情緒之外,父母們常犯的另一個錯誤是用解釋來證明自己的命令。如果孩子不是用爭吵的語氣問你,你解釋為什么要她做那件事是可以的,但如果她的語氣中有挑釁的意味,就要告訴她你很樂意以后再談。如果沒有多少時間,只需要說:“我們可以以后再談,但現(xiàn)在我要你停止打你弟弟。我要你們倆合作并融洽相處?!?/span>
給出理由就等于放棄了你的命令。如果孩子能夠理解對錯,他們就不需要你了。如果他們能夠區(qū)分好壞,也就不需要你來指導他們了。當你和一個理性的人處于同等地位時,解釋才是有用的。九歲之前的孩子還沒有發(fā)展出很好的推理能力;而且,在孩子到了十八歲左右能夠離開家獨立生活之前,孩子和你也不是處于同樣的水平上的。
孩子有判斷是非的潛在能力,但只有通過配合你的要求才能喚醒這種能力,而不是通過你的說教。當你讓一個小男孩不要再打他弟弟,然后用“我要……”的陳述來命令他時,他會聽的。當他做了你所要求的事,看到你臉上的微笑時,他就開始明白什么行為是好的、是對的。
當你開始命令時,要避免陳述規(guī)則或者給出理由來支持你的命令。一旦父母開始重復一個命令,談判的時機就過去了。孩子在頭三個步驟中有權質疑并進行談判,但一旦你開始命令,談判就結束了。如果你跟孩子討論他為什么應該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就會削弱你的權力。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重復你的命令。孩子仍然有權反抗,但你仍然是主導者。隨著你的堅持,孩子就會向你的觀點讓步。
當你陳述一個命令的時候,孩子應該合作的惟一理由是因為你希望他們那么做。如果你不給他們一點反抗的機會,那么你就是在強求他們順從,而不是合作。每一個孩子內心深處的最強烈的動力就是讓父母高興并與父母或主要看護人進行合作的愿望。
孩子天生就準備好了遵從我們的領導,只是需要我們給他們一個機會。讓父母高興以及合作的愿望是孩子的天生原則。通過直接表達我們的意愿,最終將喚醒他們的意愿。通過表達他們對你的意愿的反抗,他們內心最深處的遵從你的指導的意愿就會顯現(xiàn)出來,就會放棄抵制。
通過在孩子服從你的觀點之前你對他們的請求以及對其抵制的傾聽,他們就不會盲目地放棄自己的意愿來順從你的意愿,而是將他們的意愿調整到天生原則上——遵循你的指導并讓你高興。
孩子不需要理由,需要的是有力的領導。他們需要你的提醒——你并不是在控制他們,但你才是主導者。試圖在他們反抗你的時候解釋什么是對錯或者什么是好壞,只會削弱你的命令的效力。即使是能夠推理并進行抽象思考的十幾歲的孩子,在命令他們時,他們之所以應該合作也是因為你是父母并且你要他們那么做。
如何命令十幾歲的孩子(略)
理由和反抗(略)
更好的命令方法(略)
增進合作(略)
選擇你的方式 (略)
相鄰博客
- 《孩子來自天堂》(引言及說明) [2007-06-10 22:25:00]
- 《孩子來自天堂》(1) [2007-06-10 22:43:00]
- 《孩子來自天堂》(改善溝通)(5) [2007-06-10 23:40:00]
- 《孩子來自天堂》(激勵)(6) [2007-06-10 23:4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