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看圖案
0~12個月的寶寶,由于身體發(fā)育還不成熟,活動的空間也有限,因此,這一時期比較適合給他看一些色彩鮮艷、線條清晰、比較大的圖案,盡量選用紅、黃、藍、綠這四種原色的玩具和圖形,為發(fā)展寶寶視覺圖像認知做準備。
1~2歲:玩拼裝玩具
1歲左右的寶寶會走路了,視野也拓寬了,認識事物和圖像認知能力大大提升。這一時期,你可以給寶寶玩一些簡單的可拼裝的立體玩具。市面上出售的一些過家家的玩具,比如:可拆分、拼裝的蘿卜等是不錯的選擇。這類玩具可以幫助寶寶從拆分到拼裝的游戲中初步建立整體——局部——整體的概念,同時也促進了手部小肌肉的運動和發(fā)展。
2~3歲:玩四片拼圖
2歲,寶寶的“正式”拼圖游戲就可開始了。建議你讓寶寶先從4片式拼圖玩起。在選擇拼圖時,要注意拼圖的圖案、線條要大而清晰,顏色的區(qū)塊要明顯。
對于寶寶而言,一個拼圖游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游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jīng)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制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制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熱衷于“看”,卻樂于“撕”。因此,你不妨從寶寶撕破的書頁中挑選圖像清晰、圖案單一、最好只有一個動物或人物、色彩鮮艷的圖畫,將其剪成正方形或長方形、貼在硬紙板上,然后如“田字”剪成四小片,就是不錯的自制拼圖了。
自制方法2:人物拼圖
你可以從一些過期雜志、廣告宣傳單、書報中,挑選幾個完整、清晰的人物或動物的形象,將圖形按頭、身體、腿、腳等剪成幾片。玩的時候,將這些紙片打亂,讓寶寶拼成完整的人物。
tips:此游戲可根據(jù)寶寶的實際認知情況,將某個人物剪成三到四片,在拼的同時,可以教寶寶認識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另外,為了增加趣味性,媽媽、爸爸還可以和寶寶一起來比賽,各自拼一個圖形,看誰拼得對又快。
2個方法,讓寶寶邊想邊玩
方法1:由易到難的引導
對于沒玩過拼圖的寶寶,你最好先向他演示將四片拼圖拼成一幅完整圖畫的過程,并讓他仔細觀察最終拼出的圖案。接著,你試著將其中的1片拼圖移開,放在旁邊,這樣拼圖就少了一片,然后讓他觀察移走的那片拼圖的上下左右的邊線和顏色特征、并讓寶寶嘗試將這塊拼圖放回原來的位置,形成一幅完整的圖畫。當寶寶已經(jīng)能將移走的1片拼圖放回相應的位置時,你則可以試著取走2片拼圖,讓他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
根據(jù)寶寶的實際能力,你可逐漸增加難度,由移走2片到移走3片,甚至將四片拼圖完全打亂,讓寶寶去拼。
方法2:啟發(fā)式的引導
在玩拼圖時,你需要時時啟發(fā)寶寶思考和觀察,而不是幫寶寶代勞。比如,你可以在游戲中提醒寶寶:這片拼圖的線條和那片拼圖的線條能連在一起嗎?這兩片拼圖的顏色相同嗎?可以放在一起嗎?找找每片拼圖的四條邊和四個角,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呢?
以上這些都是寶寶在拼圖過程中需要仔細觀察、思考、動手嘗試解決的問題,他會從中體會到:從邊到角、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對應關(guān)系和空間概念,這些對寶寶的智能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
拼圖游戲錦囊
游戲1:圖形認知拼板
作用:提升寶寶對圖形、顏色的認知;發(fā)展寶寶手部小肌肉的協(xié)調(diào)動作;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guān)系。
適合:1 ~2歲的寶寶
制作方法:在長方形的塑料kt板或者瓦楞紙上,分別畫上圓形、三角形、方形等圖形,然后用小刀將圖形沿邊緣線刻出來(圖形可從紙板上取出、嵌入),將圓形及紙板上的圓形外框上涂紅色,三角形及三角形外框上涂綠色,正方形及正方形外框上涂黃色。
相鄰博客
- 《孩子來自天堂》(1) [2007-06-10 22:43:00]
- 智力游戲:拓展思維的小游戲 [2007-06-11 19:44:00]
- 感覺游戲:親子游戲訓練孩子感覺 [2007-06-11 20:58:00]
- 孩子眼里玩具的一千種可能 [2007-06-11 22:2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