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抵制或者拒絕父母的控制時,積極的養(yǎng)育并不認為這種行為就是壞行為或錯誤行為,而只是認為孩子是失控了——失去了父母的控制。此時,需要的是讓孩子回到父母的控制之中,而不是評判、懲罰或?qū)⒆舆M行長篇大論的說教。當孩子失控時,父母需要克制,不要讓他們繼續(xù)抵制或者拒絕父母的控制。
“暫停(time outs)”的目的無論如何都不是為了威脅或者懲罰孩子,只是幫助孩子體
孩子行為失當時,常常是因為忘了父母是主導者,忘了他們真正想要的是父母當主導者。當孩子不受父母控制時,他們就會失去天生的合作意愿和能力。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感覺到合作的欲望,他們最終就會脫離父母,失去控制。孩子需要指導。當感覺不到對指導的需要時,他們馬上就會失控。
請求孩子合作、傾聽孩子的需要、給予獎勵,可以使孩子保持合作的意愿。當孩子或者父母的壓力增加時,這種內(nèi)在的意愿會被暫時打斷。就像失控的汽車一樣,孩子不可避免地會與父母發(fā)生沖撞。
當父母感覺不到孩子合作的意愿,并開始強求孩子順從時,孩子會自動地效仿父母,也會失去合作的意愿。處于壓力之下的情緒失控的父母,很容易迫使孩子也失去控制。反之亦然,處于壓力之下的情緒失控的孩子,也很容易使父母失去控制,除非父母知道如何重新獲得并且保持控制。
“暫停(time outs)”的需要
有了這些能夠創(chuàng)造合作的新方法,父母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孩子經(jīng)常會失控,而積極的父母就能作好準備去處理這種情況。幾乎所有的孩子在情緒太激動以至于不能控制自己時,都需要一段時間的“暫停(time outs)”。
即使很多成年人在有壓力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不能指望孩子能夠做到。在向數(shù)以千計的成年人講授如何控制情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能夠促進合作的很多控制情緒的技巧。當父母被不滿、焦急、沮喪、冷漠、批評、困惑或者內(nèi)疚的情緒困擾時,解決的辦法就是通過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來控制消極情緒。
如今的西方社會之所以有很多家庭暴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對情緒的控制。在一個自由社會里,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的情況是:人們得到支持時,情緒會更溫和;得不到支持時,情緒就會變幻不定。解決人際沖突并終止暴力的第一個技巧就是要認識到:當出現(xiàn)激動、反抗或者拒絕的情緒時,就該用“暫停(time outs)”讓自己平靜下來。
那些情緒失控并訴諸暴力的成年人,主要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學過用“暫停(time outs)”來感受并釋放自己的消極情緒。這種基本的能力不僅兒童和十幾歲的孩子需要,成年人也需要。孩子和成年人之間的不同在于,理性的成年人應該知道自己何時需要“暫停(time outs)”,而孩子不知道。經(jīng)歷過“暫停(time outs)”的9~10歲的孩子,在他們感覺到壓力、消極情緒或者有爭吵的沖動時,會自然而然地采用“暫停(time outs)”。這個方法并不難,但需要練習。
“暫停(time outs)”之所以有效,有時候是因為它讓父母找到了控制感。當父母開始感覺到失控時,會迫使孩子也失控。通過“暫停(time outs)”,父母就有機會冷靜下來,重新感覺到控制。這往往正是孩子所需要的。一個失望、強求的父母很容易會讓孩子情緒失控。“暫停(time outs)”不僅能讓孩子回到控制中,也能幫助父母重新感覺到控制。
當孩子不愿意聽從你的命令時,就該使用“暫停(time outs)”。這種時候,“暫停(time outs)”給了孩子一個發(fā)牢騷和發(fā)脾氣的機會。孩子需要感覺到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限制和界限的抵制。他們需要面對這些限制,感覺到自己的反抗。這種面對或者反抗有助于孩子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最終,真實自我中所有的積極性格將會浮現(xiàn)出來。首先,抵制背后的消極情緒一定會被感知并釋放出來。
孩子需要時間去體會自己的行為面臨的各種限制,從而幫助他們感覺到隱藏在抵制、不滿、拒絕背后的不同層次的感覺。當我們能夠感覺到并釋放出憤怒、悲傷和害怕這三種潛在的消極情緒時,就會減少抵制。同樣,當成年人采取一段時間的“暫停(time outs)”,探究、感覺并且釋放出自己的消極情緒時,也能摒棄不滿、內(nèi)疚、自憐等消極心理。
如何釋放消極情緒
當孩子堅持抵制,對促進合作的四個步驟毫無響應時(見第7章),就需要采取第五個步驟了。讓孩子獨自待在一個房間里有助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有更深入的了解。當孩子感覺到憤怒、悲傷和害怕這三種更深層次的情緒后,父母再施以關(guān)愛,孩子的消極情緒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暫停(time outs)”能使孩子首先感覺到憤怒和挫折感。然后,不用多久,孩子會開始哭并感覺到難過或者受到了傷害。再過一會兒,孩子會感覺到潛在的恐懼和脆弱。在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這一連串的情緒都會煙消云散,突然之間,孩子會神奇般地回到你的控制之中。
在“暫停(time outs)”時,通過首先感覺到自己原先壓抑著的情緒,孩子會重新感覺到自己的需要。在“暫停(time outs)”之前,孩子表現(xiàn)失控是因為忘記了自己對父母指導的需要以及合作的愿望。
通過“暫停(time outs)”,孩子得到了抵制你想要他做的事情的機會。然后情況就會改變,他們開始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他們不僅僅是鬧情緒,而且還“感覺到了”自己的情緒。反抗“暫停(time outs)”的行為實際上增強了他們的感覺能力。通過對自己的感覺的認識的增加,他們開始感覺到對父母的愛、理解、支持和指導的需要。當他們感覺到愛的需要后,他們的合作欲望就會再次被激活。
孩子來自天堂。他們天生就想讓父母高興,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需要愛和支持才能生存,因此,他們天生就有與父母合作并讓父母高興的愿望,以此來獲得父母的愛。一旦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感覺,這種健康的欲望就會被激活。增進孩子對自己的感情的了解,就能使孩子感覺到對愛和支持的需要,這會喚醒他們讓父母高興以及與父母合作的愿望。
有時候,這種感覺會出現(xiàn)在孩子反抗我們的要求的時候。另一些時候,這種感覺會出現(xiàn)在親切交談的時候。還有一些時候,當孩子沒有得到他們需要的東西或者生活壓力太大時,他們需要更多的“暫停(time outs)”來感覺并經(jīng)歷這三種層次的抵觸情緒:憤怒、悲傷和恐懼。
理想的“暫停(time outs)”
理想的“暫停(time outs)”是父母讓孩子一個人待在一個房間里,并把門關(guān)上。孩子試圖從那個房間里出來是很自然的反應。記住,孩子的抵制是預料之中的。鎖上門并把孩子一個人留在房間里,會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因此,父母待在門外對有些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在他們剛開始“暫停(time outs)”時父母應該這樣做。經(jīng)過幾次以后,孩子就不會再想方設(shè)法出來了。
“暫停(time outs)”所需要的時間通常是每一歲一分鐘。四歲的孩子需要四分鐘,六歲的孩子需要六分鐘。父母第一次聽到時,都不相信這么短的時間會對孩子有效,但確實有效,而且對所有兩歲以及兩歲以上的孩子都有效。
十四歲以后,“暫停(time outs)”基本上就沒必要了。如果你從來沒有對孩子使用過“暫停(time outs)”,那么十幾歲的孩子依然需要,特別是當他們目中無人或者不聽從你的命令時。
我們看一下一個四歲的孩子在理想的“暫停(time outs)”中會發(fā)生什么事。首先,四歲的孩子會反抗,可能你不得不硬把他帶到一個房間里??梢允撬姆块g,也可以是其他房間。剛開始的時候,他會生氣,會發(fā)脾氣,并試圖跑出來。大約兩分鐘后,他不再試圖跑出來了,而是屈從了,并開始哭。再過一分鐘后,他會變得更為軟弱并容易感到害怕。這個時候,他甚至可能會把小手放在門下邊,并祈求你讓他出來,說:“求求你,讓我出來吧?!?/p>
這個時候,你要向他保證再有一分鐘就可以出來了。事實上,在“暫停(time outs)”的任何時候向孩子做出保證都是好的。你可以不斷地告訴他,你不會去任何地方,你就在門的另一邊,很快就可以放他出來。
向孩子解釋“暫停(times out)” (略)
四種常見的錯誤 (略)
擁抱父親 (略)
調(diào)整意愿與屈服 (略)
何時采取“暫停(time outs)” (略)
三次機會 (略)
當“暫停(times outs)”不起作用時 (略)
五個技巧為什么會起作用 (略)
相鄰博客
- 專家教您按年齡段選擇玩具 [2007-06-11 22:50:00]
- 空間游戲:2歲寶寶方向感啟迪游戲 [2007-06-12 18:05:00]
- 《孩子來自天堂》(與別人不同)(9) [2007-06-12 22:08:00]
- 《孩子來自天堂》(8種智力)(10) [2007-06-12 22:20: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