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孩子要東西的時候,您是立即滿足還是讓孩子克制自己等一會兒?是堅決不給還是跟孩子講道理……針對這些具體的問題,我們分別約請了2~3歲、4~5歲、6~7歲孩子的父母和北京師范大學(xué)心理學(xué)院的劉儒德教授展開了討論。 案例情境一 帶著孩子去超市,孩子看到自己喜歡喝的飲料忍不住要買。您是怎么做的呢? 2~3歲孩子的父母 彤彤媽:每次都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度過難關(guān)。 明明爸:我會告訴他,這些飲料不適合他飲用,再另外選擇一些適合他的飲料,并告訴他付了錢才能喝。 4~5歲孩子的父母 陶陶媽:去超市前,我一般都會提前和孩子說好:不能隨便要東西,如果確實(shí)有想要的東西,媽媽同意后才能買;如果為買東西而又哭又鬧,就馬上離開超市。 根根媽:如果要求合理,可以買;如果要求不合理,給他講道理。 6~7歲孩子的父母 小虎媽:超市里的商品要在交款后才能喝。 菲菲媽:我們一起先商量好要買什么東西,然后讓她自己把東西放到購物筐里,這樣她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一般不會亂買東西。 案例情境二 孩子看見鄰居的小朋友在玩滑板車,也嚷嚷著讓您給他買一個,您怎樣處理? 2~3歲孩子的父母 華華媽:他如果能玩,我們就給他買一個。 力力媽:還要征詢一下她的意見,并告訴她買了以后要怎么做。 4~5歲孩子的父母 陶陶媽:買之前要和孩子講好,一旦買了滑板車,近期就不能再買其它玩具了,而且要堅持滑,一直到學(xué)會為止。 壯壯媽:告知不是別人有的,你一定要有,還有很多你有的,別人沒有。 6~7歲孩子的父母 小虎媽:如果適合孩子年齡玩的玩具,告訴他以后給他買,不適合的,告知不一定別人有,你就一定有。 笑笑媽:可以買,但是要等一段時間,因?yàn)槿绻R上給她買了,她就不太珍惜,玩兩三次后也就不玩了。 案例情境三 帶著孩子去公園,孩子看見蕩秋千的玩具非常喜歡,馬上就要玩,不巧的是這里已經(jīng)有小朋友在玩了,您此時會怎么做呢? 2~3歲孩子的父母 力力媽:告訴她公園里的玩具是大家的,要玩就要排隊。 彤彤媽:先讓她玩別的,等別的小朋友玩完了再過去,或者跟別的小朋友商量,能否先讓她玩一會兒。 園園媽:抱他到另外的器械上玩。 4~5歲孩子的父母 陶陶媽:我會告訴孩子要耐心等待,排隊后才能玩。如果蕩秋千的孩子已經(jīng)玩了一會兒,我會讓孩子過去和對方商量,能否讓自己玩一會兒。這實(shí)際上是在告訴孩子,很多事情經(jīng)過溝通、商量都是可以解決的。 根根媽:讓孩子學(xué)會等待或與小朋友協(xié)商共同游戲。 6~7歲孩子的父母 小虎媽:先讓孩子想辦法,如讓每個小朋友玩幾分鐘或蕩多少下,總之,讓孩子明白:公共場所的玩具一定要大家一起玩。 笑笑媽:讓她耐心地等一會兒,在等的過程中可以和她聊天,如果對方半天都不下來,再鼓勵她去跟小朋友商量,是否可以讓自己玩一會兒。 案例情境四 孩子已經(jīng)玩了三圈小火車,可就是不下來,而后面還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隊,此時您怎么做呢? 2~3歲孩子的父母 華華媽:抱她走開,分散注意力。 彤彤媽:事先跟她約定好玩幾圈小火車,到時候再提醒她一下,她就會下來。 4~5歲孩子的父母 陶陶媽:我會用很堅決的態(tài)度請孩子馬上下來,并告訴他后面的小朋友很著急,如果他還想玩,可以再去排隊,如果孩子不肯下來,我就把他抱下來。事后我會就這件事再和他討論,讓他明白玩游戲就要遵守規(guī)則。 根根媽:請他讓其他小朋友玩。讓他設(shè)想如果是他自己等了許久也會很著急的。 6~7歲孩子的父母 園園媽:在玩電動玩具之前,我會跟孩子商量好玩幾次,如果他答應(yīng)了,我就給他買票。對他不合理的要求,我從來都不會妥協(xié)的。 小虎媽:引導(dǎo)轉(zhuǎn)移注意力之后,告訴他好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 。 案例情境五 孩子生病拉肚子,可是他無意中看到別的小朋友在吃冰淇淋,他馬上吵著要吃,您此時怎么做呢? 2~3歲孩子的父母 彤彤媽:講道理,拉肚子再吃冰淇淋,只能去醫(yī)院打針,孩子一般也就不吃了。 力力媽:讓她回憶拉肚子的時候多么不舒服,吃了以后會更難受,還要去醫(yī)院打針、吃藥,然后再分散她的注意力。 4~5歲孩子的父母 陶陶媽:我會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用更有趣的游戲、故事等方法讓他放棄吃冷飲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態(tài)度不能改變,我會先告訴他吃冷飲,病情會加重,然后請旁邊的小朋友或叔叔、阿姨告訴他:拉肚子的時候是不能吃冷飲的。 根根媽:告訴他吃了冰淇淋,肚子會更難受,并會導(dǎo)致吃藥、打針的嚴(yán)重后果。 6~7歲孩子的父母 園園媽:有時孩子發(fā)燒、感冒了,卻硬要吃麥當(dāng)勞或肯德基,為了能讓他多吃一口飯,我就帶他去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其實(shí),孩子此時的胃口很差,只是尋找一種精神上的安慰罷了。 小虎媽:我找一些不涼的小食品來代替冷飲。 案例情境六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家里準(zhǔn)備了蛋糕,可是偏巧爸爸到點(diǎn)還沒有回家,孩子有些等不及了,此時您會怎么做呢? 2~3歲孩子的父母 力力媽:正好讓她知道爸爸每天工作很辛苦,等爸爸回來再吃。 華華媽:如果不需要等太久,就要求她耐心等待,否則就不等了。 4~5歲孩子的父母 陶陶媽:首先,我會讓孩子給爸爸打個電話,問問爸爸什么時間能回家,如果爸爸很晚才能回來,那就讓孩子和爸爸商量,能否可以先吃一小塊,并在電話里祝爸爸生日快樂。 壯壯媽:讓孩子先吃點(diǎn)別的,并告知一定要等爸爸回來,因?yàn)榻裉焓前职值纳铡?/p> 6~7歲孩子的父母 小虎媽:讓孩子學(xué)會等待,知道今天是為爸爸過生日?;蜃屗窍陆影职?,轉(zhuǎn)移注意力。 笑笑媽:讓她給爸爸打電話,問問爸爸什么時候回來,自己能否先吃一點(diǎn)。如果爸爸同意,就吃一點(diǎn)。 北京師范大學(xué)心理學(xué)院教授劉儒德—— 2~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jīng)開始萌芽,他們已經(jīng)能夠聽懂一些道理了,遇到上述事情的時候不妨給孩子講道理。如在超市里,可以告訴孩子:“這個東西媽媽還沒有付款,等媽媽付了款,你就可以吃了?!薄艾F(xiàn)在你生病了,如果再吃冰淇淋,你的肚子就會更疼的,不如等你病好了,媽媽和你一起吃冰淇淋?!比缓?給孩子講一個愛聽的故事。平時,孩子需要什么東西的時候,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等一會兒,如,孩子想吃餅干了,媽媽可以說“寶貝,你先等一會兒,媽媽把碗刷了,就給你拿”,或者“你再穿一個小珠子”,“你跟媽媽一起把小玩具送到家,就可以吃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能夠理解“等”的含義,只是在等待的時間上,可以從最初的幾分鐘逐漸延長到一兩天,逐步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如果孩子一開始哭鬧,父母的態(tài)度一定要堅決,讓孩子明白哭鬧是沒有用處的。 4~5歲的孩子,能說會道,能聽懂道理并講出一些道理,等待的時間可以更長一些,如一個星期或是一個月。如孩子想要芭比娃娃,父母可以說:“等到你生日的那一天,媽媽會給你買一個漂亮的芭比娃娃?!弊尯⒆釉诘却倪^程中,體驗(yàn)到美好的感覺,當(dāng)愿望得到滿足時,他就會感到無比幸福,而且對得到的禮物,也會倍加珍惜。如孩子看到別人玩滑板車自己也想要,看到別人滑旱冰自己也想要一雙旱冰鞋,父母就可以告訴孩子不是別人有的東西,你都能得到,還可以讓他講一講,他有什么東西,而小朋友沒有;告訴他如果需要父母會給他買,如果不需要父母就不能答應(yīng)的道理。 6~7歲的孩子已經(jīng)有了很多自己的見解與想法,遇到事情的時候,父母不妨先聽一聽孩子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這樣做,然后再以商量、提建議的口吻和孩子溝通。此時孩子為了一個目標(biāo)可以等待很長時間,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什么時候可以拿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如孩子要買一只烏龜,父母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要買烏龜,買回來之后應(yīng)該如何照料,然后可以跟孩子一同制定規(guī)則,“等你得到10個小貼片的時候”,或是“我們周末去魚市的時候再買”。這樣孩子會有一種美好的向往,愿望滿足的時候會格外高興與幸福,并且能夠和父母分享。 父母切記:答應(yīng)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準(zhǔn)時兌現(xiàn),不能因?yàn)楹⒆幽挲g小就不去履行自己的諾言或是敷衍孩子。孩子講道理、等待時,父母可以親親、摟摟孩子,以示肯定和鼓勵。 來源:《學(xué)前教育--家教版》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zhí)筆/姜聚省 |
相鄰博客
- 《孩子來自天堂》(犯錯誤)(11) [2007-06-12 22:38:00]
- 《孩子來自天堂》(消極情緒)(12) [2007-06-12 22:52:00]
- 親子溝通,遇到“大堵車” [2007-06-13 00:04:00]
- 商量而不是遷就 [2007-06-13 14:02: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