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孩子撒謊、反叛、夜不歸宿、早戀,做任何家長不希望他做的事情,或者是不做家長希望他做的任何事情時,家長問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就能豁然開朗。
一、我是怎么樣的,孩子會這樣對我?
任何一個人的行為根源都是他對于這個世界的看法。孩子對于父母的看法是孩子多數(shù)行為的根源。孩子對父母撒謊、反叛、冷漠、早戀、離家出走等等,任何在家長看來難于接受和理解的行為之后,都隱藏著孩子對于父母的某種深刻的看法。孩子怎么樣看爸爸媽媽,他就有相應(yīng)的行為。一個經(jīng)常可以看到的現(xiàn)象是,孩子對于自己的爸爸媽媽,有截然不同的行為:對爸爸好像老鼠見了貓,對媽媽就好像貓見了老鼠。因為在他的心目中,爸爸和媽媽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爸爸可
在你孩子的心目中,你的形象是什么樣的哪?
二、我做了什么,使他這么看我?
我做了什么,使孩子這樣看待自己?這可能就是孩子那么做事情的一個根源。
譬如孩子對父母說謊。在孩子看來,父母會對真實的自己造成傷害,是真實自我的威脅者。做家長的可以想一想,自己做過什么,使孩子不能坦然說出內(nèi)心真正的東西?孩子經(jīng)歷過什么,使他相信,對父母說真話,會給他帶來他想逃避的后果?她說謊想要得到什么哪?父母是否接受了這個心愿?是否給了機會去正當(dāng)實現(xiàn)?如果是比較大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空間,說謊也有可能是維護自我隱私和尊嚴(yán)的一種方式——父母做了什么,使孩子會感覺到自己的隱私和尊嚴(yán)要受到威脅?他是否有權(quán)利用坦誠的方式來告訴父母尊重他自己的隱私和尊嚴(yán)哪?他這么做,是否會遭受到責(zé)備?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責(zé)難——比如,父母為孩子拒絕自己的關(guān)愛表現(xiàn)出傷心、擔(dān)憂?家長是不是把說謊看作不好的,當(dāng)作了一個壞的品格?當(dāng)孩子有一次說謊,為了避免被貼上“壞”的標(biāo)簽,可能會用更多的謊言來維護自己“好”的形象。
我做了什么,孩子這么看我?如果自己想不起來,就去問問你的孩子,問問旁觀的人,問問家庭教育方面專家。
三、我這么做,想要的是什么?
家長管孩子,對孩子提出要求時,習(xí)慣了想我這是對孩子好。所以,對于孩子不服從自己要求的行為,常常感覺又委屈,又憤怒。家長會把不學(xué)好的責(zé)任都推給孩子,認為自己的責(zé)任已經(jīng)盡到了,“我該說的都說了,該做的都做了?!笔呛⒆幼约翰恢篮么?、不明白是非、道德品質(zhì)差、沒有自控力、笨,如此等等的原因,才使自己的勞心勞力都付諸流水。
問題出在哪里?家長忽略了,任何對別人的要求,必定包含著自己的需求。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固然是為了孩子好,也必定希望孩子能給予自己某些東西,滿足自己的某種愿望。
就要求孩子不撒謊來說,做父母的可以有更深一層的思考:我對孩子對任何人說謊都感到憂心嗎?對于壞人,你是否希望孩子說謊騙過他們?我想一般的父母會這樣想。所以,更深層的問題是,讓父母憂心的不是孩子說謊,而是對家長說謊——孩子對家長說謊,對家長來說,意味著什么?可能被看作是對父母的背叛或者是蔑視。要求孩子不說謊的背后隱藏父母的渴求——孩子對自己的忠誠和尊重。
要求孩子聽話的家長,都會在內(nèi)心渴望孩子對自己的尊敬、理解、接納、信任。對孩子的要求就轉(zhuǎn)換成了另外一個問題:現(xiàn)在自己是不是一個這樣的人?我怎么做,才能被孩子尊敬、理解、接納、信任?這個問題就把家長從要改變孩子而不得的困境中解脫出來,變成了家長的自我改變,問題就被放在了家長的意志范圍之內(nèi)。
有時,可以換個方式問自己:“如果孩子不這樣做,我會失去什么?我會得不到什么?”或者是,“如果孩子不這樣做,我會感覺到怎么樣?我會怎么看待自己?”比如,許多家長在孩子不能順意時,都會說自己“失??!”“感覺很失敗!”這句話意味著,家長要求孩子好好學(xué)習(xí),做個好孩子時,是想用這樣的辦法來獲得別人的認可,敬佩等等。對孩子的要求就轉(zhuǎn)換成了另外的一個問題:我怎么做,才能得到周圍人的認同?欽佩?再往深處一層,這個問題就是我自己怎么獲得安全感、歸依感、自信和自尊的問題。
四、我有什么辦法,來實現(xiàn)我的愿望?
我的行為是為了實現(xiàn)我的愿望。這句話值得家長牢牢記在心里。如果我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那不是其他人的緣故,是我需要改變現(xiàn)在的方式,尋找更合適的行為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需要做的不是改變孩子的行為,而是改變自己的身心。
以家長要求孩子聽話來說,家長的愿望是要得到孩子對自己的尊敬、理解、接納、信任。家長的所作所為能為孩子所尊敬、所理解、所接納、所信任,孩子就會聽從家長的建議,起碼,能把家長的話聽進去。家長自己可以想想,一個自己尊敬的、理解的、接納的、信任的人,給自己提出建議,自己會不會傾聽哪?如果自己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孩子的尊敬、理解、接納、信任,有兩個辦法:第一個就是想想自己會信任、接納、尊重什么樣的人?他是怎么做的,讓自己感覺到可以信任、接納、尊敬他?第二個就是直接問自己的孩子,他希望自己怎么和他相處。
要孩子聽話,這個行為的初始愿望是為了教會孩子遵守某個規(guī)則,或者是學(xué)會某種知識——在家長看來,是正確的知識。如果家長能牢牢記住,自己的初始愿望就是怎么教會孩子自我分辨,學(xué)會某些知識,家長就更能打開自己的眼界,不再糾纏在孩子和自己的對抗上。一個家長要求孩子少吃小食品。她想告訴孩子這樣的知識:“小食品吃多了對身體有害?!庇卸嗌俜椒梢越虝⒆用髁诉@個知識哪?可以讓她多吃一次,親身體驗吃多之后的苦處;可以去找些已經(jīng)受到危害的小孩子,來給她做個反面的榜樣;可以借助檢測工具,讓小孩子去觀察小食品中那些可能致病的細菌;可以從她讀過的童話或者是故事里找到榜樣;開動腦筋,就能找到更多的辦法。問題不在于孩子是不是聽話,而是家長是否有這樣的耐心和積極學(xué)習(xí)的態(tài)度,找到和創(chuàng)造適當(dāng)?shù)霓k法,教會孩子體驗到想教給她的這個道理。
相鄰博客
- 怎樣矯正不良習(xí)慣 (孫云曉) [2007-06-17 23:04:00]
- 心理模式會影響學(xué)習(xí)成績 [2007-06-18 13:04:00]
- 耐心是給自己能力和責(zé)任的界限(王明珠) [2007-06-18 23:54:00]
- 巧妙化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2007-06-19 20:21: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