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真愛行為
發(fā)現(xiàn)我們潛意識中的原始心理需求,然后辨認出我們心理成長的需求,最后學會對自己和心上人施以真愛行為,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需要優(yōu)秀的心理分析師的引導和幫助。目前,在中國還沒有合格的心理醫(yī)師的條件下,我只好建議你做如下的三步努力。
了解自己的原始心理需求
當我們產(chǎn)生各種強烈的情緒和沖動的時候,停下來對自己說“且慢,讓我來想一想,看一看:我為什么有這么大勁頭要為女兒洗衣服?或者給兒子買那雙名牌鞋?或者出手打了孩子?或者討厭父母親的嘮叨?如果不洗(或者不買、不打)會怎么樣?”
例一,蓉蓉的媽媽發(fā)現(xiàn),看著女兒的臟衣服堆放在那里,如果不去洗,自己心里煩。如果洗了,自己心里痛快了,因為符合自己的衛(wèi)生習慣;更重要的是,給女兒節(jié)省了時間去學習,自己心里感到踏實,滿足了媽媽的心理需求。為什么讓蓉蓉多多學習,成了媽媽的原始心理需求?因為在媽媽的潛意識里,對于當前社會的飛速發(fā)展感到焦慮,自己害怕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拉下來,可是又沒有勇氣提高自己,于是暗暗希望女兒考上名牌大學,在競爭中取勝,自己也因此產(chǎn)生了成就感。所以,把勁兒往女兒身上使。
例二,小龍鬧著買一雙昂貴的耐克鞋,要花費爸爸半個多月的勞動所得,小龍的父親還是咬了咬牙給他買了。他為什么這樣做?主要是看見鄰居老張家的旺旺有了一雙耐克鞋,如果自己的兒子沒有,害怕比不上人家,多丟面子呀?讓兒子穿上名牌,滿足了父親的虛榮心,或者說滿足了父親的原始心理需要。
辨別心理成長的需求
我們的原始心理需求往往出于本能,但是,要想發(fā)現(xiàn)我們心理成長需求,卻需要付出相當?shù)呐Γ驗槟鞘钦J知的結果。心理成長的需求表現(xiàn)為個體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心理承受力和責任感的增強。
什么是蓉蓉和她媽媽的心理成長需求呢?如果媽媽敢于正視女兒的成長需要,應該不難看出蓉蓉的個人生存能力,比起同齡孩子和她自己的學習能力來講,均處于低下水平。應該給蓉蓉機會,幫助她發(fā)展這方面的能力,因為這是女兒心理成長的需求。同時,如果媽媽能夠正視自己害怕落伍的焦慮感,應該設法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以便滿足自己心理成長的需求。
什么是小龍和父親的心理成長需求呢?小龍的父親如果敢于正視兒子追求名牌,是因為他學習和踢球都不如旺旺,希望在名牌球鞋上“贏”回來,就應該鼓勵小龍在學習上多下點功夫,在球場上加一把勁,增強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促使兒子的心理成長。如果父親能夠再進一步看到小龍的信心不足,其實反映了他認為自己的能力差,因此對兒子也缺乏信心的問題,在提高自身能力和自信心上面多下些功夫,既滿足了自己心理成長的需求,而且?guī)恿藘鹤拥某砷L。
促使心理成長的關鍵
辨認出我們自身和心上人的心理成長需求以后,改變我們的行為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兩個要點:
一、把時間和精力集中放在改進、增強自身能力上面。
例如,蓉蓉的媽媽參加了電腦學習班,學會了盲打和數(shù)據(jù)輸入的技術,找到了一份自己更加滿意的工作,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她也多了一份對自己的信心,減輕了自己的焦慮程度,實現(xiàn)了對自己的真愛。
二、控制自己原始心理需求帶來的行為沖動,給予心上人發(fā)展空間
當孩子拒絕修正她/他的行為的時候,要堅持自己的意見,讓孩子的錯誤行為的自然后果,落在她/他本人的頭上,他們就會改正了。
例如,盡管媽媽已經(jīng)向蓉蓉宣布,她的衣服要自己洗,但是蓉蓉還是攢了越來越多的臟衣服,看看酷愛清潔的媽媽,會不會忍不住去洗。此刻,是對媽媽的考驗。如果媽媽沒有發(fā)脾氣,而是告訴蓉蓉,把她的臟衣服放到自己房間里,不要影響家里的公共衛(wèi)生。并且提醒愛漂亮的女兒,明天上學,她怕是沒有干凈衣服換了,甚至連蓉蓉穿了臟衣服上學,媽媽也只當沒有看見。結果,蓉蓉一定能夠學會洗衣服。更重要的是,她增強了自身的生存本領、自信心和責任感。因此我們說,媽媽實現(xiàn)了對女兒的真愛。
做到了以上三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原始心理需求、分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成長需求、學會心理成長的辦法,你就學會了真愛。另外,在一個家庭里面,我們和其他人一起生活,實際情況會更加復雜。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在整個家庭中,個體行為的相互作用。
……
相鄰博客
- 《我們都有心理傷痕》(2) [2007-07-03 23:36:00]
- 《我們都有心理傷痕》(3) [2007-07-03 23:41:00]
- 《我們都有心理傷痕》(5) [2007-07-03 23:57:00]
- 《我們都有心理傷痕》(6) [2007-07-04 00:14: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