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向成功策略
為了實現(xiàn)正向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會使用各種手段。
不管用什么樣的手段,概括起來只有兩種:
一種是正向的。包括表揚、鼓勵、贊美、夸獎、欣賞、嘉許、激勵、獎勵……等等,以表揚為主,傳遞正向信息,使孩子產(chǎn)生高興、愉悅、激昂等正向情緒。我們把這一類的手段叫做正向手段。
二是負向的,包括批評、訓誡、警告、指責、抱怨、貶損、懲罰……等等,以批評為主,傳遞負向信息,使孩子產(chǎn)生沮喪、不快、消沉等負向情緒。我們把這一類的手段叫做負向手段。
一正,一負,這就是我們教育孩子的兩手抓。
但是,我們不能兩手都一樣抓,而應當有所側重!
側重點在哪里?
正向手段!
正向手段應當占總量的80%。
負向手段應當控制在20%。
換言之,教育孩子應當以表揚、鼓勵、贊美、夸獎、欣賞等正向手段為主。負向手段為輔。
這就是正向成功策略對教育手段的基本要求!
2、 漸進成功策略
急于求成是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問題。
急于求成對孩子要求過高,脫離孩子的實際,不利于孩子進步。
急于求成讓孩子過多地體驗失敗,不利于孩子成功感的培養(yǎng);
急于求成讓孩子壓力過大,不利于孩子發(fā)揮出最佳水平。
急于求成不利于孩子走向成功!
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教育孩子成功,要循序漸進解決問題。
這就是漸進成功策略。
3、 定位成功策略
所謂定位,就是“我是什么人”的自我信念。自我信念是與行動保持一致的自我觀念。
比如,一個人說“我是一個說到做到的人”。這還不能斷定是不是自我信念,只有這個人在行動上確實說到做到,穩(wěn)定地表現(xiàn)出與此一致的品質(zhì)時,我們才能斷定這就是一個自我信念,就是一個定位。
定位決定選擇——有什么樣的定位就會有什么樣的選擇。
定位“善良的人”,就不會選擇欺詐;而會選擇善良;
定位“早起的人”,就不會選擇睡懶覺;而會選擇早起;
定位“愛學習的人”就不會選擇厭學;而會選擇愛學習;
……
先定位,然后,按照定位去做出選擇。
成功的人生就是定位“我是成功者”的選擇!
從這個意義上講,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孩子一旦形成“我是成功者”的自我信念,面對任何問題,孩子的“指揮系統(tǒng)”都會按照成功者的要求,不斷發(fā)出成功的指令:
——遇到難題,“迎難而上!”
——遇到批評,“把批評變成成功的助推器!”
——機會來臨,“抓住機會出成績!”
——機會失去,“創(chuàng)造機會求轉(zhuǎn)機”
——成功之后,“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成功!”
——失敗之后,“把失敗變成學習的機會,從失敗中奮起!”
……
孩子的“執(zhí)行系統(tǒng)”就會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這些指令,你的孩子就會走向成功。
定位成功策略的目的就在于:讓孩子定位成功,也就是讓孩子形成“我是成功者”的自我信念。
4、 自(主)動化成功策略
包辦代替是家庭中存在的又一普遍問題。
家長包辦代替等于剝奪了孩子磨練的機會。這些家長本意是幫孩子,盡可能讓孩子少點痛苦,少點麻煩,讓孩子活得容易一點,舒服一點,得到頭來卻害了孩子一輩子。
包辦代替是“培養(yǎng)”懶漢、敗家子的絕招。
自動化成功策略,又稱為主動化成功策略,就是拋棄包辦代替的做法,給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讓孩子在磨練中成長,在“掙扎”中長大,在解決問題中提高解決問題的努力,在面對挫折中學會積極地面對挫折,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喜悅,逐步培養(yǎng)孩子自理、自立、自強的品質(zhì)和奮斗意識、競爭意識以及進取意識,為孩子成功的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5、 習慣化成功策略
好習慣導致成功。
家長成功教子有四件大事:
第一件:是養(yǎng)成有利于孩子成功的教子習慣,這是教子成功的關鍵所在;
這些習慣包括:以正向教育為主的習慣;做人成功與做事成功并舉的習慣;關注成功點的習慣;多往孩子好處想的習慣;以身作則的習慣;與孩子一起成功的習慣等等。
第二件:是改變不利于孩子成功的教子習慣,這是教子成功的難點所在;
第三件:培養(yǎng)孩子的成功習慣,這是成功教子的重點所在;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孩子的成功習慣,就是對孩子的成功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習慣,包括:制定目標的習慣;立刻行動的習慣;凡是多往積極的一面想的習慣;全力以赴的習慣;一絲不茍的習慣;依據(jù)目標實現(xiàn)的情況及時調(diào)整的習慣;勤奮的習慣;創(chuàng)新的習慣;堅持到底的習慣等等。
第四件:幫助孩子改變孩子已經(jīng)形成的不良習慣,這是成功教子的重要任務;
相鄰博客
- 做好三件事 [2007-07-14 15:23:00]
- 怎樣對孩子進行表揚 [2007-07-14 15:33:00]
- 正向教育的基本方法 [2007-07-14 16:24:00]
- 三分教誨+七分等待=三七教育法 [2007-07-15 11:43:00]
最近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