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分溺愛:愛的無原則,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陽。
2、嚴厲專制:在觀念上沒有做到尊重孩子,管教孩子的態(tài)度居高臨下。
3、期望過高:很多孩子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表現(xiàn)為目標過高,錯誤的認為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辈活櫤⒆拥膶嶋H,盲目的定發(fā)展目標。
4、重養(yǎng)育輕教育:許多父母節(jié)衣縮食,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忽略孩子的心理關愛。
5、重智育輕德育:許多父母都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孩子的智力開發(fā)上,忽視對子女思想品德修養(yǎng)及行為習慣地養(yǎng)成。
6、重智輕能:“萬般結下品,唯有讀書高?!钡囊庾R,在當今時代人有一定市場,許多父母不愿意子女一輩子只是一個普通勞動者,于是督促孩子拿到文憑作為第一目標。
7、重她律輕自律。
8、包辦代替:父母不明確自己應當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不懂得作父母的責任應當更多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孩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代替。有的家長說:“我一大早起床給孩子做飯,叫他起床,幫他穿衣服,放學后要陪他做作業(yè),檢查作業(yè),一天到晚圍著孩子轉,這顆心全給了孩子。”這樣的父母似乎不在少數(shù),然而您卻做過頭了。真正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要代替。
9、重言教輕身教:忽視身教,甚至身教于言教相互矛盾。
1、父母應加強學習,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教勝于言教,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的影響者孩子的成長。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才能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盲目追求近期教育目標。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榜樣。
2、孩子在家庭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往往伴隨她的一生,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是青少年兒童成就人生的基石,推進“自律,他律相結合”的行為養(yǎng)成模式,是青少年兒童再平常的行為和實踐中的道德熏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溫暖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還要民主協(xié)商,做到家庭教育的內部一致性,保證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加強與孩子的言語和情感交流,保證孩子在幸福地環(huán)境中成長。
教育家論家庭教育:
我們對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與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象毛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陶行知
父母的角色是關心者、期望者、鼓勵者、指導者、獎勵者、合作者、評價者,約束者、懲罰者。您別扮演錯誤的角色。
(一)、您在扮演什么角色?
父母角色萬花筒,您也許不是演員,從未在舞臺上進行過表演,但在您自己的家庭舞臺上,您卻的的確確是位主角。作為孩子的父母,您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
不錯,您確實是關心者。您每天都在為孩子的事情而忙碌,孩子是您心中的全部,甚至在睡夢中您還在牽掛著他。您關心孩子的飲食起居,關心他是不是長高了?是不是生病了?能不能拿100分?今天的作業(yè)帶了嗎?也許你在上班,孩子一個電話,你急忙請假去買.但僅僅這些嗎?還不夠,您還要關心孩子的情緒、品德、心理健康……
孩子之所以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和行為問題,往往是因為得到父母足夠的無原則的關心。
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中成長,您就是期望者。您對孩子恰當?shù)?、熱切的、真誠的期望將促使孩子成功。愛因斯坦的母親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她始終對愛因斯坦報有熱切的期望,即使在他被認為沒出息、沒用的時候也是如此。 所以,不要放棄對孩子的期望,尤其在他困難的時候。(舉例:游泳遇到困難的故事)你只看到別的孩子的結果,不注重平時的過程,盲目的和別人攀比。
“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高興!”……經常給孩子這樣的鼓勵,孩子將會在你的鼓勵聲中快步前進。孩子需要鼓勵,您的鼓勵是他進步的催化劑。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無數(shù)的困惑和難題,您是他人生的指導者。經常與孩子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他的問題并予以指導。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欣賞被夸獎。想想看,如果您今天為家人的生日特意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可他吃了一口卻說:“你怎么做的菜,怎么這個味道?!蹦鷷惺裁锤惺??
孩子比我們成人更需要肯定。試著每天、每小時、每分鐘都做一個敏感的家長,對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長處、進步和努力予以認可,及時給予獎勵。(舉例:40分的考卷簽字)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于一長。
您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權威嗎?或者您正打算朝那個方向努力嗎?從現(xiàn)在起,放棄這個目標!去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嘗試與孩子合作,而不是命令,您將驚喜地看到,哇!原來他也能這么聽話地做事情!
孩子有時候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對是錯,有時候他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他卻想試試,此時父母一定要及時進行評價,正確的就積極肯定,予以表揚;錯誤的更要及時指出,不能不置可否,甚至還錯誤地鼓勵。這樣,你的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學會評價。
孩子時常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此時您應扮演什么角色?——約束者。約束不等于強制,約束是平等基礎上的約束,您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對孩子違規(guī)的行為進行約束。(舉例:黨課上的孩子不愿上幼兒園的事)
不管您愿意不愿意,您都不可避免地會充當懲罰者。的確,懲罰可以阻止或削弱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父母管教的有效工具。但是,如何做一個正確的懲罰者卻是您要格外關注的問題。你的懲罰后孩子是否不在犯同樣的錯誤 。
A、懲罰:不是體罰。
B、要溫和,不要過度。
C、不要傷害孩子的情感。
D、不良行為發(fā)生后立即進行。
E、與教育相結合。
1、您的孩子是21世紀的人才,他需要具備的素質包括:
A、從學會學習到我會主動學習。
B、學會做事到我會主動做事。(舉例:學生交作業(yè)及做值日)
C、學會共同生活。
D、學會發(fā)展。
為了孩子的明天,請您從現(xiàn)在就培養(yǎng)他全面發(fā)展。
(舉例:愛而不驕(“嬌生”不“慣養(yǎng)”事例))
父母的愛是孩子成長途中的陽光,把您的愛永遠地、無條件地給予孩子,無論任何時候,都讓他感受到您的愛。但愛不等于嬌慣,嬌慣孩子不是愛孩子,而是害孩子。因此,我們要做到愛中有嚴,嚴中有愛。
孩子是一個人。這我還不知道嗎?您也許會想。不錯,您會知道這一點,但只要是一個人,他就有自己的愿望、要求和權利,您尊重他的愿望和要求了嗎?您將他作為一個有自己權利的成員對待了嗎?所以,不妨重新?lián)Q位思考一下!
長期關在籠中的小鳥,一旦離開主人的飼養(yǎng),便會面臨巨大的生存困難.因為它們已在原來的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喪失了捕食能力。您的孩子早晚會離開您的呵護去獨自面對社會,如果您也過度保護,處處代手,那孩子的生存能力從何而來,以后他又將處于怎樣的境地? 如 我們這個年級的學生,讓我們最煩心的是部分孩子們沒有責任心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或聽到孩子們不負責任的事情。如:忘了帶學習用具,寫作業(yè)時不知道抓緊時間.作業(yè)沒做完就玩去了;做清潔,用完掃把不知道放回原處、拖把倒了.或書掉在地上,他能從上面跨過去,也不去撿,只要一下課,就沖出去玩得滿頭大汗.做值日的也不見人影了;筆、書本攤一桌子,抽屜垃圾塞得連書包都放不下等。上美術課有人沒帶畫具,上綜合實踐課有人沒帶書,就連語、數(shù)課也常有人忘了帶書帶筆。每當老師幫助教育時,孩子們都是一個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們的孩子記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得了健忘癥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們的孩子沒有被培養(yǎng)起責任心?! ?有一天我正上語文課,教室的門開了,一個學生滿臉淚痕地被推了進來,不知所措地站在門口,緊接著一位家長伸進頭來大聲解釋遲到不能怪孩子,是家長睡過了頭。類似情況,有的家長不能來,就讓孩子帶紙條,解釋遲到的原因,承擔遲到的責任。我想問問這些家長,上學究竟是誰的事?遲到了應該由誰負責? 現(xiàn)在許多家長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家務活根本不讓孩子插手,如果孩子想幫大人干點什么,大人便會說把你的學習抓好,考試上去了比什么都強,家里的活不用你管。說實在話,我們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顧得越周到,孩子就越不會料理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們會成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一切責任都有人為他承擔。而有些家長也非常樂意承擔責任,孩子成績沒考好,家長說我不知道要考試,沒給他復習,孩子的學習用具沒帶,家長又說忘了給孩子準備。其實承擔責任是很累的。有的家長三天兩頭請假給孩子送東西,過去還有的家長怕孩子愛委屈,有的家長就干脆叫孩子把畫筆,長期放在教室里,省得孩子記不住,造成孩子不愛惜學習用品,更放縱了孩子不負責任的行為。 基于孩子不負責任和家長過分承擔責任的表現(xiàn),您應該重新確立教育孩子的觀念父母責任重于泰山 。
引自(引導力教育專家)來源:http://qinzijiaoyuabc.blog.sohu.com/
相鄰博客
- 如何解決孩子的問題 [2007-07-28 16:01:00]
- 夫妻關系是門學問 [2007-07-28 16:32:00]
- 家長也要學會“換位思考” [2007-07-28 17:31:00]
- 孩子多大能懂事? [2007-07-28 17:36:00]
最近訪客